
(馬六甲1日訊)馬來油條小販5年來不曾漲價,在疫情期間即便所有原料都漲價,仍堅持一條油條賣50仙,還研發出油條點辣醬的吃法,將油條發揚到馬來社群裡。
擁有2名太太及11名孩子的莫哈末太益(51歲)在班臺柏靈玉組屋對面路旁經營油條檔口15年,去年因為行管令的關係,生意大受影響,甚至有一度無法繼續營業,必須向州議員求助申請物資。如今已經恢復營業,為了爭取多一些收入,原本只賣油條及鹹煎餅的檔口,也開始出售各式各樣的糕點、輕熟食及麵食類。
ADVERTISEMENT

向檔口老闆學制作油條
莫哈末太益是一位前警員,當初派到砂拉越服務,與油條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在空餘時間喜歡到油條檔口幫忙,有時候甚至還穿著警服幫忙小販打掃檔口。他後來用了1個月的時間,向檔口老闆學習如何製作油條。1996年離開警隊,他回到西馬,輾轉到了很多地方工作,但始終對油條念念不忘。
他說,回到西馬工作了數年,最後到加影巴剎,再向一位華裔友人學習如何製作鹹煎餅。之後,因為太太是馬六甲人,便隨太太到馬六甲發展。
“我喜歡油條,因為這個食物是全民食物,不管馬來人、印度人、華人都喜歡吃。我回到馬六甲後,發現馬六甲人吃東西喜歡點醬,所以我也研發了辣醬,讓客戶配油條吃。”
他指出,自己曾經隨著一個宗教組織,到泰國服務3年。當時,他也將油條帶到泰國,在當地製作油條給當地人吃。而他也看到,泰國人當地也處處都有人賣油條,不過喜歡配著豆奶吃。

行管令後生意大受影響
他說,過去在行管令以前,只要有工廠的家庭日或者婚宴,都有人找他到上門現炸油條給客戶們吃,當時的收入是還不錯。可是行管令之後,生意大受影響,也無法申請任何的援助金,所以一度陷入生活困境,必須向州議員申請物資度日。
他15年前以每條30仙出售油條,15年後的今天,只是漲價到50仙,如今行管令期間很多原料都漲價,但他還在考慮是否要漲價。
他如今也訓練自己15歲的兒子莫哈末杜哈學習製作及炸油條,希望兒子往後也能有一技之長。現在,他的檔口每逢週五休息,營業時間從早上7點半至傍晚5時。

劉志俍買100條油條送孤兒院
行動黨哥打拉沙馬那州議員劉志俍今日帶領媒體光顧莫哈末太益的檔口,他今日再度向莫哈末太益購買100條的油條,送給武吉峇汝孤兒院去。
劉志俍指出,他是去年行管令期間瞭解到莫哈末太益一家的情況,因此有陸續將物資、奶粉等送上。
他說,政府應當關注這些小商販,因為他們屬於自力更生,收入也不多,只要得到一點點的幫助,就可以鼓勵他們繼續生活。
他同時也呼籲民眾多支持本地的小商販,因為他們都是依靠社區的民眾為主要的經濟來源,如今經濟低迷收入也受到影響。

檔口也出售意大利甜甜圈。(黃元珠攝)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