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六甲25日訊)過去疫情的關係,修車廠老闆“二叔”利用專長維修破爛二手車,以1令吉象徵式收費“賣”給有需要的人士,讓他們有交通工具能夠去做些小買賣,而不至於淪落街頭。
在榴槤洞格江沙經營汽車維修廠的賽莫哈末莫達,被人稱為“二叔”。在行管令期間,與馬六甲數位修車廠技工及業者集體的合作之下,推出“1令吉轎車”計劃。一些破舊不堪的轎車,他與修車廠的員工們一起維修,其他的業者或技工出錢出力尋找汽車零件,只要汽車修好後,就將汽車以1令吉的價格,賣給有需要的人士。
ADVERTISEMENT
須自行辦理易名手續
他接受《古城》社區報訪問時說,第一輛“1令吉轎車”是贈送給一名育有5名孩子的單親媽媽。這名單親媽媽是在路邊攤售賣椰漿飯,一人維持家計不簡單,由於遇上車禍,原有的轎車全毀,所以逼不得已到修車廠尋找便宜的二手車,讓她有交通工具可以做生意。
他說,得知這名單親媽媽的遭遇後,他正好手上有一輛被客戶遺棄許久的舊車,所以就將汽車維修好,然後告訴單親媽媽,可以用1令吉購買這輛轎車。但是,單親媽媽必須自己設法去陸路交通局進行易名手續等,大約需要不到500令吉的費用。
“如果單親媽媽要購買二手車,最少價格也需要2至3000令吉。”
他指出,單親媽媽非常感動,馬上掏出1令吉。但是這個1令吉也不過只是“嘴上說說”,二叔並沒有將1令吉收下,反而告訴這名母親,請她買一本可蘭經送到最近的清真寺去。
要求買主回饋慈善
他表示,如果是其他族群,他就會要求買主用自己經濟能力範圍內,買些物品回饋給他們的神廟或其他的慈善機構。
他說,這個“1令吉轎車計劃”推出以來,他會積極的尋找二手車。一些是被遺棄在路旁很久,一些是主人太多車了沒用,他以便宜的價格買下,一些則是老人家去世後,指明留給他做慈善用途。至今,“1令吉轎車計劃”之下,已經送出了大約6輛車,同時還有4輛摩托。另外,他也贊助一些貧苦家庭的人士去考取摩托執照,以便有交通工具可以維生。
臉上笑容行善動力
他最高曾耗費1000令吉來維修一輛二手車,隨後,還是透過“1令吉轎車”計劃下送出去。二叔說,看著人家臉上的笑容與感動,就讓他更有動力去做善事。
他表示,即便現在疫情放緩,經濟看似在恢復的路上,但還是有很多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他知道自己並不富裕,但還是有很多人比他的情況更糟,所以在能力所及範圍,他願意伸出援手幫助有需要的人。
“我從2018年開始萌生起進行善的念頭。當時,女兒所就讀的宗教學校,洋灰地都是坑洞,我不忍心看著孩子在破爛不堪的教室讀書,所以就發起‘每週五免費保養車’計劃,只要週五到我修車廠來檢查轎車是免費的,但希望客戶們支持我為學校籌款。”
“週五免費保養車”計劃籌款
他說,當時的計劃一共為學校籌募接近2萬令吉,除了重鋪課室的洋灰地,也為學校安裝遮陽篷,讓孩子們有比較舒適的環境下學習。如今,“週五免費保養車”計劃仍在進行中,而所得款項,就讓他可以進行其他的善舉。
二叔表示,這些善舉並非他一人的功勞,他只是發起人,而他經常會得到州內其他修車廠老闆或技工的支持與幫助,讓他可以繼續幫助更多人。有些人會贊助部分的零件,有些人會贊助他購買二手車的費用,大家合力做好善事。
行管期家前設食物庫
除了以上的善舉,二叔與他的家人在行管令期間,也在家前設立食物銀行,將柴米油鹽以及新鮮蔬果魚肉,給前來領取的各族人們。
他說,行管令期間影響層面大,不少人受到打擊,還記得當時有一個前來領取補給的是駕著豪車的男子。
“我看著他的大車,我還跟太太說,應該是有人來送米吧。怎知,他是來尋求幫助的,我知道大家都有自己的難言之苦,所以我不過問,就讓他領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他指出,行管令期間有很多組織在派發乾糧,有些受惠者告知他,由於家中沒有了其他的新鮮食材,所以每日就以快熟面配雞蛋或白飯配雞蛋。他覺得不堪,所以就聯合家人,一起購買新鮮的蔬菜、魚、肉等,一份大約80令吉的食材,送給有需要的人。
他表示,從小的志願是當一名教師,因為自己的母親就是一名老師。但是,以前老師的薪水並不高,加上兄弟姐妹眾多,父親也沒有正業,所以從小是在困苦的環境下長大。
“我讀書時就喜歡修理東西,所以一旦學校放假,我就去附近的修車廠打工。很自然的,畢業後我就去修車廠工作幫補家用。我知道困苦的環境下是什麼感覺,所以我希望能夠在我能力所及的範圍之下,帶給更多人幫助。”
二叔(中)與他的修車廠徒弟們都致力在做慈善工作,協助有需要的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