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下载App
下载App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华教

马来西亚独立超过半世纪的今天,华教课题依然是一个棘手问题。 华教课题考验每任掌管教育部的部长,以及代表华裔的部长的智慧。 马来西亚可以说是除了中国以外,保留中文最完整的国家之一。 我国华裔除了可以上华校,也懂得读中文、出版中文报和书籍、保留中文名字,甚至可以自如地使用成语、谚语、文言文等,华语造诣程度可媲美中港台。 但是,时至今日,华教课题仍是我国政客必抛出的话题,尤其是在大选时做出承诺和保证,让华社得到心灵上的安慰。 可惜大选一过,坐稳位子的时候,当初的承诺,就被政客抛在脑后,忘到一干二净。 这个时候,捍卫华教的各团体和组织就会上书教育部,要求正视华教问题,往往都被敷衍了事。 从内部协商,到穿短裤比华教课题重要,纳吉时代承诺承认的统考文凭,结果509改朝换代后胎死腹中。 希盟政府上台22个月,基本上没有看见进展,接下来的政治危机,根本没有认真探讨过这些华教问题。 直到现在的团结政府,教育部长发表的言论更伤了一直以来支持他们的华裔,包括政府没有打算承认统考、继续保留固打制、纳入四十圣训、不会培训华校教师等言论。 马来西亚独立至今,在历届马华部长、爱护华教人士、各华社组织努力下,完整保留了华文教育。 但是,509改朝换代前的统考最后一里路,换了马哈迪政府后变成看不到路。 华社的心情,这个时候就会开始埋怨政府,如要求部长解释,但是部长回复的理由,往往是教育体制不适合国情、社会契约问题、种族敏感等。 这样的回复,一年复一年,华教问题需要用政策上的问题来解决,还是要用“华叫”的方式来解决?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2天前
(新山24日讯)对柔佛州政府在2024年柔州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对华社和华教拨款558万5000令吉,柔州受访的华团领袖表示赞赏和支持;他们希望由此开始建立制度化拨款机制,让州内所有华校与华社都获得政府拨款资源,推动多元教育与文化发展。 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的华团领袖指出,华小在建设硬软体设备,以及华社在推展文化与福利援助工作上,皆需要政府的资助与配合,进而有效地落实发展项目。 “若柔州政府能够制度化拨款给华教和华社,使之成为固定的经费来源或财务支援,相信有助优化及强化中华文化与教育外,也彰显政府的公平施政,丰富我国的多元国情。” 柔佛州务大臣拿督翁哈菲兹是于昨日在柔佛州第十五届立法议会第二季第四次会议上,提呈2024年财政预算案,宣布拨款1200万令吉,作为照顾华裔、印裔及其他社群的精神及福利。 当中拨给华教和华社的558万5000令吉,包括150万令吉协助全柔10所独中3000位清寒学子,每位可获500令吉;南方大学学院100万令吉,协助500位大学生,每人可取得2000令吉的奖学金。 此外,全柔共有217所华小,每间小学的教师办公室将获得5000令吉的经费来提升及改善教师福利。 柔佛州政府也拨出200万令吉款项给苏丹后法蒂玛基金会,协助及推动全柔华裔的福利及各种活动。 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说,柔州政府的拨款举措是好的开始,对华教和华社起著鼓励作用。 “特别是我国华文教育主要依赖华社紧密配合与协助,政府的拨款和资源可助减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费负担,集中精力安心向学和投入个人发展,同时作为学校的提升及修复用途。” 何朝东也希望柔州政府加大力度,尽快落实政府于2017年批准的“10+6增建和搬迁华小计划”,不仅让华社受益,也惠及有意报读华小的各族同胞。 麻坡华团联合会主席拿督张忠华指出,柔州政府拨款资助华教华社,展现中庸开明的施政作风,认同及肯定华文教育对国家的贡献。 他说,州内各华小都面对不同程度的软硬体设备需求,例如电脑或精明课室设施,或是维修陈旧的器材和建筑物,有了政府及时提供拨款,才能无后顾之忧,提升学校的基本设施。 张忠华认为柔州政府在各族群的拨款援助,促进族群及人民之间的和谐,杜绝极端主义思维的散播,而华社也应善用拨款推广文化活动,打造融洽、包容的氛围。 昔加末中华公会会长拿督刘晋铨期望柔州政府每年在预算案中,对华文教育包括独中和华小作出制度化拨款,解决华教在发展面对的阻力与问题。 “特别是华文独中作为民办非营利教育机构,一直以来肩负繁重的开销压力,依靠各校自行筹措经费,以及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克服种种经济困境,才能取得现今的办学成果。” “柔州政府这次的拨款亦显示了对华社的重视,以及柔佛州务大臣体现对各族群的用心与努力,这是团结民族的好现象,从而扩大柔佛州人民的文化活动和福利项目。” 居銮中华公会会长拿督刘文丰指出,非华裔入读华小情况日益显著及普遍,华小的办学方针也受到不少友族家长认同,因此,柔州政府应考虑把华教、华社拨款列为财政预算案固定项目。 刘文丰希望此举能够成为其他州属仿效目标,团结各方力量,创造更美好前景。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华文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华裔和友族家长的重视,让孩子掌握多一种语言是好事,适应了形势与时代的要求之余,帮助孩子拥有日后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工具。” 峇株巴辖中华公会会长陈惠国认为,柔州政府的拨款尚可拓展至文教团体及国中华文学会的支持,资助有关华文学会的活动或师资、课程等辅助。 他表示,华教和华社也可与有关政府部门联系沟通,建立良好交流关系,以解决师资问题为例,这方面需要政府与华教团体展开会谈,一同制定更好的方案。 陈惠国也说,华团组织肩负传承中华文化与华文教育的使命,需要州政府多关注和重视,给予拨款展开各项活动计划,共同积极展现多元源流的国土民情。   
5天前
5天前
5天前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即”“既”难分辨? 不难。 真的不难分?真的。 “即”“既”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左边写法同是“艮”(gěn),右边一带“卩”(jié),另一带“旡”(jì)。凭借“卩”与“旡”,就能明确区分“即”“既”各别音义了。 (一)以古文字写法区分 “即”“既”相像,在甲骨文中,写法与含义与进食相关: ❶ 【即】 ·艮 +卩= 食具 + 跪坐面向食具的人。 ·会意正准备用膳 / 享用美食。 ·本义:我就食。 ❷ 【既】 ·艮 + 旡 = 食具 + 跪坐背向食具的人。 ·会意对食具转头,准备离去。 ·本义:我食毕。 → “即”“既”左边写法同表食具,右边“卩”“旡”表形态各异的人,义项由此区分。 (二)本义对比 ❶ 【即】 ·《说文解字》:即,就食也。 ·就食 = 将要吃、正在吃。 → 表意 = 将、正要、就在、靠近、开始、当下等义。 → 引申义多是未然义 (与正进行和尚未完成的事有关)。 ❷【既】 ·《说文解字》:既,小食也。 ·食毕 = 已吃完。 → 表意 = 尽、完、已经。 →引申义多是已然义(与已发生和既定事实有关)。 (三)辨读巧妙法 → 右侧字笔画总数 = 该字声调。 ❶【即】 ·“卩” = 2 画 = 读 2 声 ( jí ) ❷【既】 ·“旡” = 4 画 = 读 4 声 ( jì ) (四)引申义项 ❶ 【即】“近食具正要吃”引申义项: ① 当下;目前。 ·立即、即刻。 ② 马上;就要。 ·即日、即将、在即。 ③ 那就是。 ·即是、非此即彼、知识即力量。 ④ 靠近。 ·若即若离、可望不可即。 ⑤ 登王位。 ·即位。 ⑥ 就着。 ·即席、即兴。 ⑦ 假定(就算是);常与“也”连用,表假设。 ·即使、即便。 ❷【既】“食毕就绪离席”引申义项: ① 已经。 ·既定、既往不咎、一如既往。 ② 既然,常跟“就、则”连用,表已然事。 ·既来之,则安之;既要干,就干好。 ③ 与“且、又、也、更”成对,表两方同存。 ·既快且好、既勇敢又机智。 (五)结语 “即”“既”形音义妙趣对照: ❶【即】 卩(丨)= 腹部扁平,还没吃饱读二(饿)声。 表未然事。 ❷【既】 旡(乚)= 腹部鼓胀,吃饱不饿读四声。 表已然事。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去消夜,吃宵夜?吃夜宵!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榴梿、波罗蜜、阳桃、杧果——不是错别字!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涨知识?长知识!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1星期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走,吃夜宵去!” “今晚吃宵夜吗?” 咦,是“夜宵”,还是“宵夜”? 还有“消夜”“夜消”的写法哦! 到底哪个才正确?真叫人傻傻分不清楚! (敲黑板!!!) (一) 【消夜】由来 ❶ 据诗词记载,先有“消夜”一词。 ·唐·方干《冬夜泊僧舍》:“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 →  消夜 = 用酒食消磨夜晚。 ❷ 尔后,“消夜”常见于古诗词中。 ·宋·周邦彦《关河令》:“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宋·薛泳《青玉案·守岁》:“一盘消夜江南果,吃果看书只清坐 ❸ 古人不嗜夤夜进食,吃食消磨夜晚在唐代才盛行,“消夜”说法才流传开来。 (二)【夜宵】由来 ❶ 古汉语无“夜宵”一词。 ❷ 从清代开始,“消夜”一词有时又写作“夜消“: ·吴敬梓《儒林外史》:“三人点起灯来,打点夜消。” → 夜消 = 夜里吃的酒食点心。 ❸“夜消”一词随之偶见于其他文学作品中。 ❹ 可能受“元宵指汤圆”影响,夜消又是深宵小吃,近代中国小食也以“宵”为名 (如宵米),故现代又有“宵夜”及“夜宵”的俗写。 (三) 各词条含义对比 ❶ 翻查《现汉 7》: ⑴【夜宵】(夜消) ·[名] 夜里吃的酒食、点心等。 ⑵【宵夜】 ·同“消夜”。 ⑶【消夜】 ·[名] 夜宵。 ·[动] 吃夜宵。也作宵夜。 (呵呵,词典里同时出现“夜宵” “夜消” “宵夜” “消夜”,晕了呗?!) ❷ 小结: → 【消夜】=【夜宵】=【宵夜】 ·夜里吃的酒食、点心等。 → 【消夜】 ·吃夜宵、夜里吃点心。 →  词典已弃用“夜消”一词。 (四) 怎么用才对? ❶ 根据词性归类: ·[名] 消夜、夜宵、宵夜。 ·[动] 消夜。 ❷【夜宵】是名词 ·指夜里吃的酒食、点心等。 ·夜宵 (首选词) = 消夜 = 宵夜。 ·故:吃 ~~ 夜宵√  消夜√  宵夜√ ❸【消夜】也是动词 ·《桃花扇》:“世兄有福,消此尤物。” 故“消”可指享用 (动词)。 ·“消夜”是名词 (深宵小食),也是动词 (吃 + 深宵小食)。 ·“夜宵” “宵夜”是名词,非动词。 ·故:去~~ 消夜√  夜宵 X  宵夜 X (五) 结论 “走,咱去消夜吧!”√ “今晚吃夜宵 (宵夜) 吗?”√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榴梿、波罗蜜、阳桃、杧果——不是错别字!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涨知识?长知识!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2星期前
果然今夜月光明亮,圆融融地从幽黯的水面浮升上来,黄亮亮光泽瞬间铺天盖地。也许那是昨夜的晴朗,让今晚有了无尽怀想与盼望。希望不要像去年一样,阴惨惨淅沥沥落了整夜的雨水,因姐姐去了台湾念书原本就无心绪点灯的小女儿更是不愿踏出家门,冷冷秋风舞得人心溃散。然而即使圆月当头,她如今似乎也没什么劲要点灯,倒是小表弟来了,一起在铁门上燃起一排灭了又燃起一排的蜡烛。烛光飞散,温暖了亮丽了门前路灯时明时灭的暗黑。 而你,再也无法共享这一片月光。也近两个月了,你已经离开这纷扰的人世,就这么轻轻地一声不响地走了,走得让人错愕无法接受。那天傍晚在小贩中心准备购买晚餐,一个故人拨来电话把这个坏消息说了。他说你昨天晚上还好好的跟朋友谈论着奥运羽球赛,侃侃而谈,想必没有人会说得过你的,第二天阳光起来了,而你却一睡不醒。这时候,你在巴生,刚从中国回到家。朋友劝你别回去中国了,那里的工作环境对你目前的身体健康不利,不管你同不同意,你就真的再也回不去了。此时,小镇的疫情因为海上缺口被打破而引爆开来,病毒遍地开花,人心惶惶。故人说无关病毒,你就只是好像入梦远去而已。没有告别。 我仿佛在听着一个遥远的故事。 那一段过去的日子里的人事物,经过这五、六年来的流离困顿,我已经渐渐模糊渐渐淡忘,甚至不愿意再记起。也许,这个无能腐败草菅人命的国度,逝去一个人不过是一个数据,甚至连数据都不是。死亡报告已是平常几近麻木。而现在拨电给我的所谓故人,对我而言,也已是歧路上的陌生人。何况,这些年,你我也仅仅见过一次面。或许,这就是一个知天命的人该有的反应吧,一切激情绚烂都要归于平淡,进而淡然于心,包括生死。 初见你,是在你学校办的一场州内9所华文独中的活动吧,虚长你一两岁就被唤着学长。实际上,我从未见过你,纵然我们学校在台湾是同一个同学会。你那念台大医学系的哥哥我初入大学时在宿舍见过在椰林大道见过,很高大,声音洪亮。你也比我高大,声音也很自信的如滔滔江河一奔万里,只是鼻喉总是有些“哼哼”声响阻碍江河奔流,并且窜出浓郁的烟草味。这是你的母校,当时,这所学校发生了老师终于忍受不住欺压串连起来杯葛校长迫使校长离职的事,轰动全国华教界。因为这样,身为校友的你回来了,还是因为生意遇上了瓶颈你回来了,今天看来一切都已不重要了。 秋风随着朗朗月光流动,轻柔抚慰烛火连接成一字光焰,忽而东忽而西。两个小孩在那里吹灭烛光点燃烛光,明暗之间,汗水在这样一个节日凝结成岁月的美好。妻与她妹妹闲坐,闲聊。我偶尔尝试用相机把小孩快乐的笑魇框起来,偶尔在月下闲晃在风中凝神。中秋于我而言,是卸下校长职位之后的这五六年间才有了完整。否则,在这时候,我可能还在闹哄哄的筵席上,五湖四海的兄弟假秋祭团圆,从我们的小镇聚到这里,再从这里聚到小镇。饮胜漫天价响,标福品的吆喝声更是如雷如潮一波又一波。江湖义举,总不忘华教。董事长在领了支票后,总会找机会提前离席,约20分钟的路程,抵达小镇,月已近中天。我们家里的中秋,这时候才开始。年年如是。 后来我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多了。 那时候,霹雳州9所独中,你我,还有江沙的,都是300人或以下的小型学校,加上我们的学生在台湾是同一个同学会,应该更加紧密合作,一起举办活动,互相学习互相提升。为此,甚至3校董事部成员也勾肩搭背地走在一起了,直到你离开那所学校。3校铜乐队在3年间轮流主办的音乐会,算是最成功的联合活动,各校的学生似乎也很享受这个平台,乐器有得提昇,同学可以交流,是学习生涯中的美事。那时候,小型独中真的只能自救。我也知道,有时必须借助外力来改变一些人事作风与环境生态,你在这方面给了我许多助力。学生高兴多年争取不到的乐器理所当然的可以逐年汰旧更新,所以他们也落力练习,就为这一年一度的演出。教育是为不同素质的学生创建平台的,我是这样想。即使在演出结束,回到家里也已是三更半夜,却还是处在兴奋的状态。中学生涯,不应该只有书。何况在我们这样偏荒的小型独中,一年难得有几个在学术出众的学生,所以我们不得不挖掘大部分学生的特质,并且提供平台让他们发挥。 记得我们还办了3校同步进行的现场作文比赛,并把入围的同学集中在我这里完成一个文学营。文学营是当时年轻散步作家李宣春临去台湾念硕士帮我筹划的,两天一夜,请了方路罗罗翎龙来当作文比赛的讲评及文学讲座。第一个晚上,3位作家在风雨吹袭寒意侵入简陋的礼堂中完成了讲演,你也陪着学生在这个宁静的小镇享受这个文学之夜。你说你也有过一个文艺的年少,爬过格子,投过稿的时候。第二天一早,我们带着学生迎着徐徐晨风吹拂浩浩荡荡穿过了大街,走向小镇百年老街采风,看看有百年历史却没有百年建筑的玄天上帝庙,看看曾经渔船穿流而今垃圾漂浮四脚蛇捡食腐物的小河,在近百年的咖啡店用早餐,然后走到木歪河畔看看渔船看看木歪河没精打采流淌的沧桑。近午时分,太阳当空照落,热汗淋漓,你我一路陪伴,又把学生带回校园,要他们把早上所见所闻即兴写作,再请方路罗罗翎龙点评。 结束作文比赛文学营,我们把学生的作品集结成书,为他们留下青春亮丽的印迹。编书卖书,我们又为这事奔走许多时日。记得去了山城,拜托他校帮忙售卖。那天我们从山城转去皇城,到一个后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谷地寻访留台的学长。学长是个地产商人,我们在他的工地见了他,聊了什么不复记忆,倒是河鱼的鲜美让我后来带家人去了几回。学长是霹雳留台同学会的理事。留台总会每年有带独中校长参访台湾大学,霹雳州据说会有两个名额,那年其中一个名额是给你的,但你推举了我,让我在大学毕业13年之后才再度踏上宝岛。 回程时候,车子停靠大道旁,一整天的折腾有点累。这休息站,在山腰,其时已近黄昏,山雾绕着一片暗绿飘荡,柔和阳光带来几分温暖。你又点起了烟。其实这些日子以来,你已经抽少了。初见你的时候,我们常在一些角落,说话的当儿,你一根又一根几近不离手的猛抽着烟。也许,你当初说话时总是“哼哼”仿佛有很多痰堆积鼻喉之间听了难受。你说,当了校长后,你在商场恐怖的喝酒抽烟被规律的生活剔除了。没了繁华都城的日子烟酒都少了,精神舒爽。但凡霹雳9独中的体育比赛,不管是大型的联合运动会,还是小型的越野赛跑、篮球赛,你的学生可谓叫人闻风丧胆。你学校老师笑称,你们可是一所体育学校啊。然而,所有的努力最后终究在与同样干劲十足的董事长发生激烈冲突而告终。你被迫离开。这样的事在独中里不是第一宗,也不会是最后一宗。你的学校又陷入乱局。后来听说你去了南部,有个与你同修教育硕士课程结识的独中董事邀你到他的学校帮忙。 而我的重点放在学校联课活动,花两三年时间带着学生到临近小学办恳亲会,除了让学生有发挥的平台,也让学校走入社区,让社区认识学校。之后,回归学校,热热闹闹办了几次中秋晚会,让社区走入学校,了解学校。每个晚会最后都让学生在篮球场劲歌热舞,宣泄少年人的热情与活力。对学生而言,或许重头戏就是最后燃放天灯的时候,把祝福写满天灯上,让祝福随风献给了心爱的人。 学校的学生人数也出现转折,颇见增长。 而这时候你居然来了。因为南部的学校没有让你上位,所以有心人就把你请来我这里代课,这时我才知道木歪河畔邪魅的风声早已在小镇的咖啡店在校友群里大肆的散布,不谙世事没有你十分之一的能耐的我根本无法面对这种不可思议的袭击,所以我选择离开。后来你说他们要你取代我的位子,但居于江湖道义你不会这样做,当然他们最终也不敢让你做,你说,因为他们根本驾驭不了你。 红彤彤天灯从头顶掠过,越飞越高,终于在亮丽的天空摇摇晃晃终至无影无踪。这一个晚上就只有这一个天灯飞过,不知是临近哪一户人家放的,祈了什么福。后来我去了霹雳河畔写着孙中山思想的三民独中,校长念台湾师范大学的时候,在台大的宿舍见过我,像故友重逢。他上任不久,两鬓已白,我何尝不是如此。那学校环境真好,旁边曾有火车嘟嘟嘟地经过。大潮水来袭,学校竟然淹水,有人在走廊放了一张张椅子,老师才从办公室走出来。小鱼从沟渠游了上来,我还看到一只小螃蟹在校长室前的沟渠窜游,兴奋异常。我仿佛回到小时候,在红树林里游泳钓鱼钓螃蟹,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每天早上来到这个校园,站在办公室外,晨起阳光异常煦暖,一直抚慰着我怆痛的心灵。直到有一天,年轻干劲丰沛的副校长,有意无意谈起校友对独中的重要性,校友都该回归母校。也许我多心敏感了,那时,我才铁下心离开任教18年当校长8年有多的母校。于是,我就离开这座美丽校园。 后来我到金宝山下,投靠昔日对我颇有关照年长有如父辈的校长,在那里,他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安排,让我在金宝山下有了安顿心灵的地方。4年期间,两个孩子相继毕业,成了他校的毕业校友,或许将来,他乡也会成了他们的故乡,那也没有什么不好。老校长听说了你来代课的情况,他“哦”了一声,摇了摇头。瞬时,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心里忽然极度难过起来。仿佛乌云,把金宝山的阳光给遮蔽了。然而日子还是这样每天来来回回3个小时的车程,候鸟在天空飞掠在湖边栖息,阳光风雨,我告诉自己,这是一条赎罪的路。为了什么,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模模糊糊。这段时间,听说你去了台湾找你哥哥,后来见过你一次,真的清减好多。后来你又去了中国,间中你回来有通过一次电话。然而,我已不再想与过去的人事物有太多牵扯,我异常冷淡。 再听到你的消息,竟是意想不到的告别。天色渐暗,路上下班回家的车流还未减缓。小镇车子越来越多,不断变换脸容,却也越来越陌生。你大概如我一样没想到,我竟回到了那个校园,那个变换了脸容的校园,一切也已陌生,包括我自己。你在巴生,不能送你最后一程,或许也不必相送了。第二天,上了一堂网课后,忽然内心有所触动,我就发了一个讯息给金宝山下的长辈,告诉他曾经的一个同行者离开了,他说你是个“精力旺盛的校长,果断处事,年轻有为的人”。我走出屋外,近午的阳光猛烈,流云疏疏落落,有风,只是轻轻柔柔的吹。 相关文章: 林惠洲/南洋魅影 林惠洲/废园札记 【特辑】国家的机会 & 我们的命运 I / 诗作
3星期前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榴梿、波罗蜜、阳桃、杧果——你可知这些词才是有关水果的正名?大家较为熟悉的榴莲、 菠萝蜜、杨桃、 芒果, 实则非首要推荐规范用词。 一、【榴梿】 ❶《现汉》前期版本,收录词条是䒑部“莲”的“榴莲”。《现汉6》开始,已把“榴梿”(梿 = 木部)推荐为首选规范词,“榴莲”位于次选。 ❷《辞海7》也已将首选词易主:榴莲→榴梿。 ❸榴梿 = 木本植物,非草本植物。首选“梿”字,有理有据。 二、【波罗蜜】 ❶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一带,深受喜爱。 ❷常以“菠萝蜜”名堂出现。《现汉》《辞海》为准: 首选词 =【波罗蜜】 次选词 =【菠萝蜜】 三、【阳桃】 ❶出处: 五敛子出岭南及闽中,闽人呼为阳桃。——李时珍《本草纲目》 岭表离支外,阳桃品最良。精原曾降日,名莫误称洋。——清朝诗人罗珊〈阳桃〉 ❷《现汉5》《辞海6》开始: 首选词 =【阳桃】 次选词 =【杨桃】 四、【杧果】 ❶因常见“芒果”,未见过“杧果”写法,多数人会误认“杧果”为错别字。 ❷经查实: 《现汉5》开始未对“芒果”作释义表述,“杧果”是首选词。 《辞海6》开始以“杧果”为主词条。 ❸杧果 = 常绿大乔木。按汉字部首,当从“木”旁,“杧”比“芒”更符合植物特征。 五、何谓“首选词” “次选词” ? ❶首选词 词典首推使用词条。 拥有独立词义阐释。 ❷次选词 词典里某词条的异形词,也称副词条。 没独立释义说明。 ❸异同点 (一)共同点: 同属规范词。 (二)不同点: 词典里有词义阐释 = 首选规范词,别将之当错别字论! 何以论断词条为词典次选词? ①【榴莲】同 “榴梿”。 ②【菠萝蜜】同 “波罗蜜”。 ③【杨桃】同 “阳桃”。 ④【芒果】同 “杧果”。 【结语】 ❶“榴莲”“菠萝蜜”“杨桃”“芒果”是错别字? 不是。 词典收录词条 = 规范用词。 ❷为何该学习“榴梿”“波罗蜜”“阳桃”“杧果”的写法? 避免将之当错别字论。 这些词是词典首要推荐的水果名称规范用词。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涨知识?长知识!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2月前
2月前
有桩小事,搁置在心,基于礼仪,务必一提:你可知晓?唤人“小编” 是彰显你的社交礼节匮乏!那是对编辑的失礼与失敬! 一、小编 = 网络编辑自称词 ·上世纪 90年代,互联网兴起,社群随之趋向网媒社交平台互动交流。传统媒体创建的网络社交平台,衍生了新工作项目:网媒编辑。 ·年轻网媒编辑发帖时,在帖文抬头留下导读短句,以“小编”自称,继而引起跟风热潮,成了网络文化。 ·网络编辑自此多以“小编”自称。 二、以“小”自称是谦逊 ❶ 小编 vs 编辑其他自称词 ·网络编辑对外自称 “我” “本编”,显得个人化。 ·以“作者” “笔者”自称,略嫌老派、生分。 ·自称“小编”,谦恭有礼,亲和力满溢,深获网民认可。 ❷  古今自称对照 ·古人登高自卑,与人交涉多以谦词自称,如愚兄、晚生、不才等。 ·年纪轻、资历浅,会自降身分,以“小”自称,如小生、小子、小女子等。 ❸  “小编”是谦词 ·以“小”自居,具备谦和要素,契合中华礼仪文化。 ·故,其词性可归类“自谦之词”范畴。 三、唤编辑“小编” = 不敬 ❶ 谦词 ≠ 称呼 ·谦词 = 表现谦虚的字词,用以自称而已,一般含自我嘲讽、揶揄、矮化的成分。 ·以他人谦词称呼他人 = 嘲讽、揶揄、矮化他人。 ❷ 以古鉴今 ·古代,他人自称“愚兄” = 谦词。称呼他人“愚兄” = 不敬! ·现代,他人自称“小弟” = 谦词。称呼他人“小弟” = 不敬! ·网络里,编辑自称“小编” = 谦词。称呼编辑“小编” = 不敬! ❸ 唤资深编辑记者“小编”  = 失敬 ·编辑年纪轻,自称或被唤“小编”,无可厚非。 ·唤资深编辑作“小编”,有欠尊重。 ·有记者兼任网络编辑。记者撰写新闻,被封“无冕之王”。读者唤兼任编辑的记者为“小编”,是对“皇帝”大不敬。 四、编辑读者宜两相尊重 何以称呼之才得体合宜? 编辑无特定敬语,可称之: 编辑、编辑先生、编辑老师。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2月前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近年来,“涨(长)知识”成了网络热词。“长”“涨”皆为多音多义字,恰巧俩词其中读音都念作zhǎng,且高频出现,让人把她俩当孪生姐妹花了。 这俩词的释义与用法有啥差异呢?“涨知识”会是“长知识”的冒牌货吗? 一、“长(涨)知识”从何而来? (一)【长知识】 长(zhǎng) = 增长。 长知识 =  增长知识。 (二)【涨知识】 因网络用语“涨姿势”(“长知识”的谐音)而成词。 涨姿势 + 长知识 → 涨知识。 流行于网络社交平台,意喻让人长见识,开眼界。 二、网民赋予俩词的定义 (一)【长知识】 ❶开拓了不曾接触的新知识。 ❷解锁了未掌握的新技能。 (二)【涨知识】 ❶在旧有知识基础上,拓宽视野,更深层去了解。 ❷对某技能掌握更趋全方位。 三、“长”“涨”的含义 (一)【长】zhǎng ❶《说文》:(长)久者,不暂也。远者,不近也。引伸之为滋长,长幼之长。 →本义:长(cháng),空间 / 时间距离大、深远。 ❷引申释义: 【长】zhǎng ①生长,成长。 ②增加 (~知识) 。 ③排行第一的。 ④辈分高 / 年纪大。 ⑤领导人;负责人。 (二)【涨】zhǎng ❶《广韵.漾韵》:涨,大水。 →本义:水位升高。 ❷引申释义: 【涨】zhǎng ①表示水位上升。 ②表示物价上涨。 (三) “长”“涨”释义对比 长(zhǎng)其中义项是增加。增加知识 = 增长知识。 涨(zhǎng)用于水位及物价。 →长知识 = (生 + 增加) 知识。 →“涨知识”纯粹网民捣乱,用法不靠谱。 四、辞书中的规范用法 (一)【长知识】 ❶《中国大百科全书》 【学校体育】 说明:“……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 的时期……” ❷《现汉》 【广角镜】 例句:这部百科全书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 (二)【涨知识】 目前,未有辞书收入“涨知识”“增涨知识”。 五、结语 ❶“长知识”才是正规用词。 ❷“涨姿势”“涨知识”是网民搞怪用词, →网络上随处可见俩词,却无法撼动“长知识”的规范地位。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以至”“以致”,用时有点乱?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摸清“终身”与“终生”的底蕴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度vs渡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度时渡水,再度共渡字辨的难关——“度”“渡”用法各有所属 (2.0)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如何用对“曾几何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曾几何时 vs 曾经何时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