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建筑

由REKAN STUDIO主导的《草稿》中文建筑媒体将于2025年7月12日(星期六)上午9点30至下午5点于吉隆坡武吉免登的GMBB GreyBox举办第一届草稿中文论坛《草稿嘛嘛档:三千世界》,与喜爱建筑的朋友一起讨论建筑的多种可能及未来的发展。 论坛的主要目标希望更多建筑科系相关的大学生、年轻设计师、建筑业工作者、文化创意业者及编辑媒体人能互相交流,了解建筑业现状和趋势,以及讨论掌握建筑学知识后可以从事的各种事业,来延续改善地方和关怀社会的精神。 本次草稿论坛总共有8个题目,每个题目有40分钟的讨论时间,从现象、职场、概念、跨界、影像、社区、策展、开发各种不同角度来剖析建筑的方方面面。《草稿》秉持多元开放,城市乡镇的实践比较,国内外的发展交流,希望从中启发更多社会行动者,让我们周边的建筑社区环境可以更加美好。 以下为草稿论坛《草稿嘛嘛档:三千世界》的内容: 本届草稿论坛活动的总主持人为前新闻主播廖丽莉,同时每个环节也有来自不同大学的大学生引言人做为题目的开场。大学生引言人会参与在内容的筹备过程中,也会得到培训和指导,让他们接轨真实的建筑市场,让未来更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建筑业环境。 本次草稿论坛的活动采取购票入场参与形式,正式票为RM200;学生票为RM50。有兴趣参加者可以登入草稿网站(www.mydraf.com),草稿的FB或IG,或联系以下电话购票。本次活动也欢迎商家企业的扶持及赞助,详情可联系张国强(010-7600702),谭诗颖(016-4838605),叶琼美(016-2539353)。 更多【新教育】: Game On Expo 2025即将登场 为年轻文化活动提供平台 马大牙医系学生走进社区,助前吸毒者维持口腔健康 Blancpain x Sulubaaï环境基金会 ,通过保育、复育、教育 守护菲律宾巴拉望群岛海域
4天前
4天前
4天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4星期前
2025马来西亚建筑周(Malaysia Architecture Weeks 2025, MAW 2025)由5位年轻建筑师──锺威历、马斯则、杨柠琪、菲拉道斯以及关慧婷共同策展。他们想让大马建筑领域也有一个交流平台,于是构思出MAW 2025一系列活动,包括座谈会、建筑展览等。 这项交流平台,不仅让建筑师与民众交流,更是让不同世代的建筑师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激发创意。 报道:本刊 辜嘉荣 摄影:本报 苏思旗 锺威历、马斯则、杨柠琪、菲拉道斯(Ar. Firadaus Khazis)和关慧婷开始着手策展时,研究我国建筑展览故事,发现早在1985年就曾有7位建筑师,在东京银座举办名为“房屋:7位吉隆坡建筑师(Houses : 7 KL architects)”的展览,把我国建筑师作品带向国际舞台。然而往后40年间,虽然大马建筑师局(LAM)和大马建筑师协会(PAM)持续维系和管控建筑师资格,2015年也成立了大马顾问建筑师协会(ACAM)让行业间互动更紧密,但注重“创意”的展览却没因此变多。 “这些组织更关注客户安全、建筑师福利,甚至也举办国际建筑师研讨会,不过我们却比较少看到讨论创意、欣赏本土建筑师的活动。”菲拉道斯说,“我们希望把缺少的连结填补上,让我们更关注‘建筑学’而非‘建筑师’,让大家知道我们不只有建造,还包含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和学术讨论。” 关慧婷指出,希望让大众相信建筑师,不只是外观设计,也包含室内、景观、结构,整体设计哲学才能完整地体现。 这项主题为“SUARA”的建筑展,号召建筑师同行参与,展出的一项主要条件是,要展示能够代表自己理念和设计哲学的模型,这是为了贯彻展览想达到交流、良性竞争的目的。要抽时间制作模型,对大部分全职建筑师来说都不是简单的任务。不过,最后他们还是成功召集34组建筑师一同参与,回响不俗,“我们下一站会到槟城,往后也希望如前辈一样到国外设展。”杨柠琪说。 展览两大特点体现建筑师的细心 模型展示台设计上,从模型中可看到建筑师的长远规划及细心。模型台高低不一,是因应展品类型而客制调整,马斯则指出:“我们为高层建筑模型提供较高平台,因为实际建筑使用者几乎不会看到高层建筑的屋顶,所以让到访者关注前后、左右的设计。”模型台甚至可随时组装拆解成收纳箱,方便把模型带去不同场地。 对于模型呈现方式,他们建议参展者使用“剖面呈现”的形式,让大众可以观察建筑内部的设计。“大家可能比较常看到平面图或外观的设计模型,而剖面可以让大家更贴切地感受空间格局、动线模拟、通风设计等。”锺威历解释。 4场谈话会提供不同世代建筑师交流 MAW举行了4场不同主题的座谈会(Borak-Borak),邀请参展建筑师以及当初1985年在东京参展的资深建筑师来讨论不同主题。主题设置分别按照时间线,从资深建筑师分享过去参展的经验,到现阶段建筑师遇到的挑战,如何利用创意突破传统边界,最后到未来要迈进的方向,串起了不同世代的建筑师之间的多元视角。 其中一场“座谈会2:现况下的挑战”,邀请了6位不同年龄层的建筑师探讨就业困境,在杨柠琪的主持下揭露了跨世代的不同见解。座谈会对于现况下的挑战围绕着同行竞争、市场不稳定等话题展开。 35岁的阿菲(Ar. Ts. Afi Jamalludin)打趣地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跟前辈竞争,为了突围只能去开发更多与建筑结合的新领域。例如,他创办的studioKAIZEN就是提供元宇宙和多媒体内容的数字服务公司,尝试提供多样的内容作为个人特色。 相反的,经历过亚洲四小虎的风光和97-98年金融危机的彷徨,58岁的诺扎尼(Ar. Norzaini Mufti)倒觉得应该选择稳健的发展路线,但也要时常问自己“要什么”,才不会看到同侪成就时质疑自己的能力。 经济市场的不稳定让埃琳娜(Ar. Eleena Jamil)感受到开销变多,但客源反而减少。各行业都尽可能减少成本,对于发展商免绘图费的要求她都拒绝,也因此流失了一部分客源。因沟通而吃亏的经验胡文卉(Ar. Foo Wen Hui)也曾经历过。疫情前才刚承接全权负责的计划,却因不熟悉和客户的沟通技巧而有所损失,不过这也都成为了如今更谨慎的经验。 即便如此,陈建明(Ar. Fabian Tan)、朱宝龙(Ar. Edric Choo)却认为不稳定也不全然悲观。陈建明举例,“我们用网络能精准找到想要的餐厅或路线,却失去了途中探索的可能,有时候不稳定反而是拓展新领域的契机。”朱宝龙谈及自己在疫情期间开设公司的过程,觉得大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只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即便需要从小做起也没关系。 座谈会结束前现场观众也提问,面对那么多的危机,是什么让他们坚持到现在?陈建明举例,“就像阴阳,我相信痛苦就是乐趣(Pain is Pleasure)。”大家的回答都强调“韧性”,认为只要决定了自己想要追求的“成功”,告诉自己没回头路,那就自然会尽力去找寻生存的方式。当然也透过同侪的成就和客户的满意作为自信心来源。总的来说,对建筑师这份行业的热爱就是他们坚持的动力。 2025马来西亚建筑周展览 日期:2025年5月24日至6月22日 时间:10AM-6PM(星期一休展) 地点:Level 4@Toffee IG:malaysian_architecture_weeks 看更多:关于建筑这一行,听他们怎么说 更多【新教育】: 从无到有的饥饿8小时自办营 冀望传承饥饿30精神 思考是问题的解方,哲学教育推广者萧婉思:说出想法很重要 第五届全国药剂学竞赛 点燃学生梦想
4星期前
来自不同教育背景的5位年轻建筑师锺威历、马斯则、杨柠琪、菲拉道斯和关慧婷,因在马来西亚建筑组织(PAM)举办的“2023年40 under 40杰出青年奖”中结识,找到为建筑界出一份力的共识,为我国建筑师领域增添交流平台而构思出这一系列建筑周活动。成为建筑师道路耗时不短,让人不禁好奇是什么契机让他们对设计建筑感兴趣?又是什么动力在推动着他们坚持到现在? 报道:本刊 辜嘉荣 摄影:本报 苏思旗 Q1:成为建筑师的契机 菲拉道斯(Ar. Firadaus Khazis):因喜欢艺术而尝试建筑系 菲拉道斯从小对艺术就很感兴趣,甚至也尝试以艺术为生,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还是让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 “父母希望我成为医生或药剂师,在SPM我也获得全A,不过最后放弃了当医生和药剂师。”菲拉道斯与父亲的关系也因此变僵。母亲虽然也不解,但回想起以前认识的建筑师也经常作画,或许菲拉道斯也会喜欢这个行业,便鼓励他去尝试。 “机缘巧合下,我以自己的美术作品集争取到了澳洲墨尔本大学留学的奖学金,对建筑系不了解就过去深造。第一年非常痛苦,不过第二年开始就爱上了这科系,甚至会为了画图而不想睡觉。”菲拉道斯说。后来他学有所成,在父亲临终前至少让父亲看到自己的追求,也得到了母亲的认可,努力做到现在。 锺威历:一段神奇经历自此与建筑系结缘 锺威历决定往建筑系升学是在中四,发现喜欢的艺术难以维系生活、对科学也有兴趣,少数能结合两者的建筑系便成为了锺威历的首选。不过提及怎么知道“建筑系”,还得从8岁一段神奇经历说起。 当时为了补贴收入,母亲把家中主人房出租,但任职建筑师的租客无故消失大半年。无奈之下只能自行打开房门收拾、重新出租,而这也是让他接触建筑的那一扇门。 “房内虽然没有私人物品,摆设、画架、工具、雕刻都还留在原地。摆设方式也似乎‘引导’着我们慢慢走到他的床位。”原本只是普通的主人房在他看来换了一个样子。陌生的装饰和画作,后来也无可奈何地成了他的“参考书”。 “随着年龄增长我才慢慢看懂角尺、建筑工具书到底是什么,同学在画苹果我则开始画建筑了。”锺威历笑着说。 在当时家境下,读大学这回事对母亲来说并没有太大效益,毕业后赶紧打工赚钱更实在。但无法放弃理想的他先后个别在古晋和吉隆坡在两所私立学院就读了建筑文凭和建筑学士课程。 然而由于就读的大专建筑系未受LAM承认,以至于毕业后需要额外参与考核。若加上打工存钱读书的时长,锺威历总共花了约10年才完成Part II(硕士课程)。 杨柠琪:童年“沉浸式的体验”爱上建筑 杨柠琪父亲是装修工作者,杨柠琪不仅经常到工地当父亲的“监工”,家里的房屋也多半由父亲亲自操刀。“我们的家很‘诚实’,房梁房柱毫无掩饰地展现出来,反而让我可以透视房子结构。” 杨柠琪的童年让她直接看到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经历了“沉浸式体验”,她也与兄弟姐妹一样爱上了建筑。杨柠琪说:“以前家境贫穷,姐姐其实有得到日本大学奖学金,但因为生活费要自己承担所以无法去读。”因此不擅长绘画,但对手作有兴趣的杨柠琪在获得大马国立大学(UKM)建筑系录取后,承接着姐姐的梦想往国大深造。 马斯则:因母亲的工作了解建筑师职业 马斯则因母亲是在发展商公司工作,很早就了解建筑师的工作。他小时候喜欢绘画,同时修读理科和美术。在社会都认为理科较多出路的时代,家人并不支持学费高、出路模糊的建筑系。坚持申请和成功或录取进入国大建筑系后,马斯则却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建筑系没有特定方程式套用,自己也对相关背景不熟悉,刚入学非常难熬。更惨的是,当初UKM的建筑课程还没受到LAM认证,在求职、实习、升学、面对来自职场的专业建筑师时,受到了很多不必要的压力和歧视。”幸好马斯则遇到好教授,大学时期和杨柠琪以及几个朋友一起到处参加建筑设计比赛,证明自己的实作能力,也作为往后参与LAM额外考核的准备。 关慧婷:对家的憧憬觉得帮人打造美好家园是有意义的工作 关慧婷在吉隆坡新村长大,随着年龄增长,身边温暖的邻里慢慢变成了冰冷的建筑,让她不禁怀念当时的氛围。“小康之家长大的我们经常憧憬以后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才更会觉得建筑师帮人打造美好家园是有意义的工作。” 理科出身的关慧婷对医生、物理都曾经有兴趣,但觉得往后生活少了艺术很可惜,所以还是选择在马来亚大学(UM)修读建筑课程。关慧婷花了大约5年就完成Part II,之后工作了4年才申请考获Part III。关慧婷建议硕士毕业后工作两年就尽快去考取专业建筑师资格,因为专业资格考试内容与法律规范有关,尽早熟悉正式规范对未来发展会更有保障。 Q2:如果时间能重来,你会? 马斯则:迈开第一步才有机会达到目标 马斯则认为,万事皆始于足下,需要迈开第一步才有可能做到想要达到的目标。“多参加比赛、多获得认可和建议,看得更多才会学到更多。” 菲拉道斯:最需要具备不耻下问的能力 菲拉道斯认为,以前的自己不够果敢,后悔没有把握好到孟买工作的机会,之后才知道透过旅游观察社会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不耻下问是最需要具备的能力。 锺威历:放胆尝试不同机会 曾经以为被英国建筑联盟学院录取希望渺茫而放弃尝试的锺威历也说,“我希望当初能更有胆量去多尝试不同机会,但也谢谢自己透过到处旅游获得了不同经验。” 杨柠琪:聆听自己的心,不被现实捆绑 无独有偶,其他人也有类似的经历。杨柠琪10年前正经历职业倦怠,长时间都在负责耗时久、要求稳扎稳打即可的公寓项目,感觉自己开始脱节,距离建筑设计越来越远,便请了1个月的假期到斯里兰卡休息。这期间她参观了许多著名建筑师杰弗里·巴瓦(Geoffrey Bawa)的建筑。虽然在课本上看过杰弗里的作品,但亲临现场、坐在某个角落才能感受得到一眼望去就是一幅画的景色。这个体验让杨柠琪回来后立刻辞职,回归自己想要做的建筑设计,不想要自己的理念再被现实捆绑。 盼打造属于马来西亚风格的独特建筑 在我国当建筑师难吗?受访者都觉得最需要克服的还是沟通技巧,巧妙地结合各方需求才能打造大家都满意的成果。问及未来有没有想要到外国发展,大家都一致认为会继续待在马来西亚发展。如何结合本土文化、推广当地特色是建筑师的强项,也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他们更希望能够把带有我国特色建筑发扬到国外,打造属于马来西亚的独特风格,正如关慧婷所说,“建筑师的工作就是描绘未来的城市面貌。” 成为注册专业建筑师的途径 根据《1967年建筑师法》第四条,若有意在我国成为合法登记的执业建筑师,需符合大马建筑师局(LAM)的设置条件,即完成俗称Part I,Part II和Part III的考核。 步骤如下: 1. 完成义务教育获得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或同等学历。 2. 完成文凭课程(Diploma)或大学预科(Foundation、A-Level、STPM等)。 3. 完成国内外获得大马学术鉴定机构(MQA)以及符合LAM认证的学士课程(Bachelor Degree)。耗时约3年,毕业后获得Part I资格。 4. 完成同样获得MQA以及LAM认证的硕士课程(Master Degree)。耗时约2年,毕业后获得Part II资格。LAM认证的学士、硕士课程可到官网参考。 5. 在相关领域工作满2年后可申请参与Part III考核,通过后便是合法的建筑师(Architect,Ar.)。 需注意的是,若发现正在就读,或毕业于国内外非LAM认证课程,尽可能保留所有已完成的课业或参赛作品,作为参与由LAM额外设置的考核时的证据素材。 看更多:2025马来西亚建筑周 展示建筑界年轻实力 更多【新教育】: 从无到有的饥饿8小时自办营 冀望传承饥饿30精神 思考是问题的解方,哲学教育推广者萧婉思:说出想法很重要 第五届全国药剂学竞赛 点燃学生梦想
4星期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