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手机

19小时前
2天前
4天前
5天前
5天前
5天前
7天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最近家里还有孔雀开屏、树叶、条纹等壁纸的人应该不多了吧。忽然想起这个是因为有次把手机遗留在运动场的观众席上,恰好被教练捡到,拿回手机后才在儿子参与的足球队通讯群组看见自己的手机锁屏壁纸的样子,下面写着:或许,这是哪一位家长丢失的手机吗?这才突然想起自己的锁屏壁纸如果放的是家人或自拍照,大概更容易认出这是谁的手机(但那真的不是我会做的事)。 几乎没想起锁屏壁纸是某日随手放的伊朗纺织画,仔细一看原来纺的是几个穿着有趣、蓬蓬、大波点裤,开心地在树下吃喝玩乐,甚至倒卧躺地的人们。一副“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的快活模样。这图每天用手机,一天可能看过七十七回而不自知,如今才想起啊原来是东歪西倒的野餐群聚,自己都没有细看过。我以为手机的锁屏壁纸是自己私下的小窗口,但其实手机遗失时却是他人唯一能窥见手机失主信息的小窗口。 手机的锁屏壁纸的锁听起来即是“隐”(不展示),屏,是间隔是划线,是告诉你这背后不是你能看的东西了。壁纸在我看来却是“显”、“展示”。这是一个又隐又显的所在啊,原来是这样。想起我每月画一张图,写一篇文,也是如此。即是隐,也是显。 我的笔名是抽屉:抽是拉出来,屉是可以放东西进去的空间。每一篇文,每一张图,每个月,都要把这一件(两件)事做一次。于是差不多从月亮隐到显,显又到隐,便是抽一点什么出来的时候。抽个什么挂在玄关好呢?这时我想。应该是个自己出门前穿鞋子看着,自己觉得开心的什么。经过的人(如果有)也可以探个头看看。锁屏壁纸后当然还有别的,不需要一一展示的东西。它们和别的杂物处在一起堆着、挤着、生尘、四处散,它们长着自己的藤蔓,是公仔的肠。不需要,也没有打算什么都搬出来玄关。当然是这样,谁不是呢? 不过,手机被捡起发在群组后,我把壁纸换了。如今的壁纸担当是个角落托额女子。问了古哥这是谁,他说是瓦妮莎·贝尔画的画。我偶尔看见画里的粉橘浅猪肝红和鼠尾草绿便觉得快乐,适合常常但不经意地看一眼,所以暂时让她多坐这角落一阵子好了。 相关文章: 【专栏.砂煲罂罉】抽屉/上二楼 【专栏.砂煲罂罉】抽屉/虚虚的 【专栏.砂煲罂罉】抽屉/未知与相似
2星期前
现在回想,我有多久没有完整地做完一件事了?以前的我,能在一天之内写完5页A4纸的文章,专注力如同一条平稳流淌的河流,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能持续不断地输出。但现在,我打开手机的写作软件,刚打了几个字,手机震动了一下——可能是朋友的信息、工作的通知,或者只是某个软件的无关推送。我告诉自己只是看一眼,结果一抬头,半小时过去了。看着文档上的几个字,除了有深深的罪恶感之余,还需要努力回想刚刚想写的内容,很难才能够回到写文的状态。 当注意力被切得支离破碎,我才开始意识到,它已经不再属于我了。在这个时代,信息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阅读新闻、刷短视频、回复信息,看似高效,实则焦虑。曾几何时,读书是一件静心的事,能沉浸在一页页文字间,感受故事的流转、思想的碰撞。然而,如今我拿起一本书,才读几页,手指就不自觉地去碰手机,仿佛错过什么消息就会与世界脱节。 更别提创业之后,手机更是变成了工作的一部分。顾客的问题随时可能出现,询问尺码、货期、材质、面料,甚至只是简单地问一句“有现货吗?”。我无法离开手机,每一次消息提示音,都像是一根无形的绳索,把我的注意力从手上的创作中拉走。时间被切成碎片,专注力也被一点点消耗。即便一天工作8小时,但真正高效完成的事情却少得可怜。 规定一个小时不看手机 那么,注意力就真的无法找回了吗?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只是习惯了碎片化的生活,习惯了随时待命,习惯了随手打开手机寻找短暂的满足感,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要找回专注力,或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设定无干扰时间,规定每天至少一个小时,不看手机、不接触社交媒体,专注于手上的工作或书籍,利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让自己循序渐进地找回集中力。第二,关闭非必要通知,许多推送信息并不重要,但每次亮屏都会让人忍不住去查看。可以尝试关闭社交软件的通知,或设置特定时间查看消息,减少无谓的干扰。 接下来,就是创造专注环境。在安静的地方工作,避免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如果一定要用手机工作,可以设定专门的“工作模式”,让自己减少滑手机的时间。不是每一条消息都需要立刻回复,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要马上处理。学会接受“稍后再回复”的概念,给自己保留一段完整的专注时间。 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早已被手机、社交软件、即时通讯无形地剥夺。曾经,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写作、阅读、思考,而现在,我们被迫成为“随时待命”的信息接收者。但其实,注意力并没有真正被偷走,而是我们主动交出了它的掌控权。如果愿意,我们仍然可以拿回属于自己的时间,让专注力回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今天,我尝试关掉手机一小时,让自己回归沉静,看看是否还能找回曾经的专注与创造力。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