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教育

记得当年第一眼看到它时,根本就不知道它是一张书桌。从正面看,四个柜脚是蛮特别又古典,从侧面看,上半部是斜的。直到先生一拉下斜面板,才发觉到它竟然是可以放平的书桌!这样的设计的确是特别、而且节省空间。 工作期间,通常是晚上和周末才会用到这张书桌。无论是备课、准备教材、写建议书或写文献等,这张书桌总是默默地让我把有关的书籍、笔记本电脑、文具等往它台面摆。没有它,无法想像该坐在哪里备课或完成那些文书工作?一年又一年,这张工作台的默默贡献是外人所不知的。除了付出,它也从不计较我没曾问一问它会否“累了”。任何时候,只要一打开斜面板,它就提供最佳台面让我工作。 据先生说,他一出生不久就有了这张书桌,是当年公公请他熟悉的木匠师傅设计及做的。当年公公是学校督学,除了注重孩子们的教育,还特地请木匠师傅设计一张特别的书桌,是否也“隐藏”着他对后代子孙的寄望就不得而知了。六七十年代的马来西亚只有那几所大学,公公能让4个女儿都读到大学毕业,可见他是开明的,更没有重男轻女! 看似简单的一张书桌,一个简单的工作台,却隐藏着设计者的智慧与先辈的付出。如今要再找这样的书桌也许不容易,当后辈的除了缅怀及感恩他们的付出,更应当珍惜所留下来的一切。
28分钟前
8小时前
22小时前
我的工作台是一张小小的折叠桌子。它13岁了。还记得当时还在念初中三的我向妈妈抱怨,家里没有一张完全属于我的“读书台”。书本堆在餐桌上,每次吃饭都要狼狈地收拾。妈妈便带我去永旺购物广场,让我自己挑一张。在众多的桌椅中,我看中了印满乘法表和英文字母的桌面,铜色支架,充满童真的折叠桌。 它见证了我的成长。初中时,桌面上摊开的是数学题,我用铅笔在桌角悄悄写下“加油”两个字。高中时,换成了厚厚的参考书,台灯常常亮到深夜。师训备考周回家,它又成了我的临时书桌,笔记本电脑取代了曾经的作业本。 最难忘的是那些“排兵布阵”的时刻。每逢大考,我就把各科笔记、模拟试卷在桌面上铺开,像将军审视沙盘般规划复习进度。这张不到一平方公尺的小桌子,承载着一个少女所有的梦想与焦虑。 现在我已踏入社会,在异乡工作,它依然跟着我在异乡劳碌奔波。每当我放工回家,我还是会习惯性地用它,作为我的“工作台”。它的边边角角的木屑脱落得愈发明显了,像极了步入中年的男士们所面对的脱发焦虑。但这个“焦虑”承载了我那些奋笔疾书的痕迹。 见证13年的教育历程 最感动的是,这张桌子见证了大马教师特有的工作方式。假期时我会把它带回家,展开在客厅里准备新学年的教案;开学后又在放学后的教室里展开,陪伴一个个需要补习的学生;甚至有时会搬到校园的凉亭,伴着鸟鸣批改作文。它就像马来西亚教育体系的缩影,灵活而坚韧,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展开育人天地。 13年来,它从日用的读书台变成了如今的工作台,但每一次展开,触摸到那些粗糙的边角时,都仿佛在说:加油。在这个追求完美的时代,这张边角破损的桌子反而让我感到安心——它告诉我,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保持完整,而在于真实地经历磨损,在一次次使用中留下存在的证明。 如今每次展开这张工作台,仿佛开启了一间移动教室。在这里准备的每堂课,批改的每份作业,都自然而然地带着教育的温度。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总说我的课堂有特别的亲和力——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教案都诞生在一张承载着教育理想的折叠桌上。
1天前
3天前
(马六甲11日讯)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佛青)将于12月27至30日,在马六甲八蚌佛子舍举办第44届全国师范佛学生活营。 今年的生活营以《找回37°C的自己》为主题,旨在引导师范生与教育工作者重新发现生命与教育中的温度,在佛法智慧的光照下,重燃教学热忱与慈悲初心。 生活营以“重新发现生命中的真诚、热情与温度”为主轴,通过佛法教育、心灵成长与体验式学习,协助教育者在快节奏与高压力的生活中重新校准自我,找回理解、关怀与觉察的温度。马佛青希望透过此平台,为师范生与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处“心灵加油站”,让他们在繁忙的教育旅程中获得修心与成长的力量。 黄建荣:让教育工作者找回自己 马佛青甲州联委会主席黄建荣指出,本届生活营睽违多年后再次回到马六甲举办,意义深远。 “15年前,第31届师范佛学生活营也曾在马六甲举行。如今第44届再次回到这片文化古城,象征着传承与延续的美好缘起。希望师范生与教育工作者把握机会,共聚法缘,滋养身心。” 他补充,教师长期肩负教书育人的重担,常在忙碌中忽略心灵照顾。这次营会是一个让教育者放下压力,重新连接内心与佛法的契机,愿大家借此机会放松自我、滋养心灵,再次以平静与智慧之心,踏上教育之路。 黄翠苹:重拾教育初心使命 马佛青教育与师范委员会主席黄翠苹表示,师范佛学生活营不仅是佛教教育的重要传统,更是一项兼具信仰传承与教育精神的心灵培育工程。 “教育是一场修行,而修行亦是教育。我们希望透过生活营,让师范生与教育工作者重新感受教育的本质与使命。佛法给予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份内在的觉醒与慈悲,让教育者在面对学生时,能以温度、理解与接纳之心同行。” 她指出,近年来教育环境变化迅速,教师与师范生面临多重挑战与压力,因此更需要学习如何在教育现场中保持内心的安定与觉察。她希望参与者能在4天3夜的课程中,透过佛法的智慧、静心的练习与团体的力量,找到重新出发的勇气与热情。 活动以华语为媒介语 活动以华语为主要媒介语,欢迎师范生及教育工作者参加。报名费用为师范生每人130令吉,教育工作者每人150令吉。报名截止日期为11月17日。有兴趣参与者可联系丘俊杰(011-363 21599)、郑子兴(011-193 77998)或苏哲(017-565 2912)以获取更多详情。 欲报名者只需扫描下方二维码,便可轻松填写报名表,完成报名手续。    
4天前
4天前
6天前
6天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1星期前
第一印象里,老师的工作台一定是堆满学生作业本和文件的。而我的,却是学生画的时装设计图纸。马来西亚技术学院的时装设计室里,我的裁缝工作台静静伫立在靠窗的位置。15年来,它陪伴我走过无数课堂。晨光透过百叶窗,映照在布料与岁月痕迹上,让我心中倍感安定。 每日清晨,当我推开设计室的门,手指轻拂木质台面,便仿佛在与老友问好。剪刀、量尺、划粉各安其位,布料与图纸整齐排列,等待年轻的手去描绘与创造。它见证了许多故事。记得有个学生,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师。当年她总是最早到、最晚离开。第一次独立画款式图时,手抖得几乎拿不稳铅笔,而这张台子默默承载了她的紧张与期待,陪伴她从生涩到娴熟。去年她重返校园,轻抚台面,笑说:“这台子比老师还记得我当年画错多少次呢。” 创意与坚持在台上绽放 工作台前迎来送走了无数年轻面孔。有的学生手巧,几次便能掌握比例;有的则要反复练习才能画出规范图纸。但无论资质如何,它都一视同仁,静静承载他们的努力与成长。台面上的划痕与笔迹,正是奋斗的印记。课余时分,这里也是我沉思的天地。夕阳西下,我常在台前整理教学心得。深夜,设计室在灯光下格外安静,我尝试新的布样与手法。针线与笔墨交错的声息,成了夜里最美的伴奏。最让我动容的,是学生们围绕工作台讨论设计方案的时刻。不同的创意在台面上碰撞,布料与图纸交织出无限可能。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我仿佛看到未来的设计师正从这里启程。 15年过去,这张台子早已超越工具的意义。它不仅是教学的助手,更是教育理念的延伸,是匠心与梦想的见证。新学年伊始,当一批批年轻的身影再次聚拢在它周围,我明白,这里传递的不只是技艺,更是一种态度,对传统的敬畏,对创新的追求,对完美的坚持。我的工作台或许普通,却承载着无数梦想。它让我与学生明白:教育如同缝纫,需要耐心,也需要在重复中孕育创意。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并肩而行,在台前一笔一画、一针一线,慢慢缝织属于他们的人生蓝图。
2星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