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水獭

2星期前
(新山2日讯)自接获水獭咬伤晨运者的投诉后,新山市政厅在独立公园内竖起警示牌,提醒民众园内有水獭出没,促注意安全,并提醒勿喂食水獭,并与之保持距离。 许多晨运人士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时表示,近期仍可见到水獭踪影,大部份人认为,水獭虽长得可爱但具攻击性,除了设警示牌之外,最妥善方案是捉捕和移走,以避免再度发生水獭咬人事件。 然而,也有民众认为,只要注意安全,远离水獭,或可与水獭和平相处。 今年8月初,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独家采访了3名伤者和目击者,并将民众心声传达给新山市政厅。 新山市政厅市长拿督莫哈末哈菲兹随即于8月13日,在市政厅常月会议结束后,召开发布会说,当局将竖立警示牌,并承诺将联合野生动物局采取行动,把水獭迁往合适地点。 根据受访者提供的资料,水獭在独立公园出没的时间,一般是清晨7时或更早的时段,其次则是下午5时许。 许多习惯早起晨运的人士都曾在公园,目击水獭家族在湖内成群游过,或鱼贯爬上岸边步道,再跳回湖里的情景。 公园湖内有许多鱼儿,是水獭觅食的主要来源。另外,也有民众目击一些人士曾于下午5时许,在湖边喂食水獭家族。 今年7月不慎被水獭咬伤,80岁长者林泉禄受访时说,当局设立警示牌,确实能起警惕效用,惟他和多名晨运的朋友皆认为最佳方案是捉捕和移走水獭。 不过,林泉禄透露,很多韩国和中国籍人士早晨也到这儿晨跑,可惜警示牌只有马来文单一语文,若能增加多种语文,例如英文和华文则更好,可让外国人也看懂警示牌内容。 另外,林泉禄指出,最近仍可见到水獭出没,活动范围包括湖泊和公园人行步道。 他提到,水獭家族数年前只有两只,现在已繁殖至9只,而它们的体型越来越大,还到处移动,一旦出现攻击行为,若被袭者是老人或小孩,情况堪忧。 他说,水獭的繁殖力旺盛,水獭家族成员会日益壮大,群体移动时,胆子也更加大。 他表示,有些民众或首次在公园碰见水獭,难免好奇趋前探看水獭,不知其中危险,容易发生事故。 巫裔夫妇法迪尔和雅玛丽娜,于早晨推著婴儿车,带著宝宝来到独立公园散步。 法迪尔受访时说,他在新加坡工作,当地不时报道有关水獭在公园攻击伤人事件,因此,他和妻子已有戒备,随时防范水獭可能游上岸,也绝不会去靠近它们。 他表示,他们曾于下午5时许到公园,并目睹民众在湖边喂食水獭。 郑喜来(76岁)每天早上5时30分即到独立公园晨运,是公园的常客。他表示,告示牌在约在9月中旬竖,目前公园内只看到两个告示牌,略嫌不足,应多设几个在较显眼的地方。 他说,虽然当局早前承诺将展开行动移走水獭,但近期清晨,仍不时可看见水獭踪影。 他希望当局展开行动,或设置安全围篱,以阻隔水獭进入公园湖内,以免再度发生水獭伤人事件。 70岁的法力常到公园晨运,他赞同新山市政厅竖立警示牌,提醒大家应注意自身安全。 不过,法力觉得,最重要的是晨运人士在看见水獭时,应尽量远离它们,而且千万别向水獭掷石头和树枝。 他认为,水獭之所以会攻击人类,可能是因为水獭家族也担心人类要伤害他们。 他相信只要保持距离,与水獭和平共处,一旦日子久了,水獭会变得友善,而水獭偶尔在湖内悠游和爬上陆地,是不错的景色,孩子们不用去动物园,就可看到水獭。 无论如何,他还是提醒家长,在携同孩子到来公园运动时,一定要看顾好孩子,注意安全。 身为警务人员的力克(30岁),联合同僚每月4次到公园跑步,以锻炼身体。 力克说,他到公园晨运的时间较晚,并没遇过水獭。不过,若和家人结伴到此运动,他必定会提醒家人小心注意。
3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马六甲27日讯)海水倒灌入马六甲河,导致淡水鱼群大量死亡,数以万计的死鱼漂浮水面,不仅使空气飘送着阵阵恶臭味,也吸引一群水獭在河中享用现成的美食! 据悉,这些因河水咸淡失衡而缺氧死亡的鱼群,以罗非鱼(非洲鲫,Tilapia)为主,不少体积已经超越成人手掌,死鱼堆积在河面逐渐腐烂发臭,引起民众不适。 《古城》社区报今日上午沿着AMJ大道下的敦拉萨桥,走向幸福花园桥及马六甲仙特拉桥河段勘察,发现敦拉萨桥下河段的死鱼量最多,河面广泛布满死鱼,部分鱼尸腐烂程度严重,空气中弥漫刺鼻恶臭。 当时,桥下有多只水獭群出没,它们趁无人干扰,自在地啃食岸边堆积的死鱼,似乎把这场生态灾难当作“美食盛宴”。 同时,幸福花园和马六甲仙特拉桥的河段,也有一些少量的死鱼漂浮,相信是随着河水流动从敦拉萨桥方向漂流至此,而这些死鱼的气味开始弥漫空中,飘散至周边住宅区。 另一方面,这次的鱼群死亡现象引起网民的广泛讨论,有网民申诉臭味影响住家环境,也有网民担心河水遭污染所致,希望当局进行调查;惟不少网民解释,这是因为海水涨潮倒灌入河水,才会造成淡水鱼集体死亡事件。 幸福花园居民黄先生告诉《古城》社区报,周五傍晚一如往常沿着河畔走道跑步时,发现水面漂浮着大量死鱼,传来阵阵异味。 “据鱼尸腐烂程度和气味来看,相信是周三晚上发生。” 一名正在捞鱼的友族市民说,常在吉里望及峇章的水域捉鱼,因而非常熟知甲河情况,这次事件应该是吉里望水闸打开后海水倒灌所致,非因河水污染或毒物。 他也推测,鱼群死亡事件乃发生在周三晚上,今日已进入第三天,大部分鱼尸曝晒在烈日下加速腐烂,恶臭情况更加严重。 他说,海水灌入淡水区,鱼群因无法适应而缺氧暴毙,每逢类似事件都会有死鱼潮,不少人也会趁机捞取尚新鲜的罗非鱼回家烹煮,可以香煎及配搭辣椒。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8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