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工作

3天前
在城市的喧嚣中,有一群人默默耕耘,穿梭于各个角落,他们就是审计人员。这个职业常常被忽视,但我们肩负着保障企业健康运转与社会信任的重要职责。 作为审计人员,我的工作并不光鲜亮丽,更多的是在数字与报告中寻找真相的过程。每当我走进一个企业,面对堆积如山的账本,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兴奋。审计的魅力,正是隐藏在复杂数据背后的故事与真相。 审计过程如同侦探破案。我们深入每一笔交易,追踪资金流动。曾在一家制造企业审计时,我们发现一笔异常支出。经过细致调查,揭露了财务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的不当交易。这不仅损害了企业财务,也挑战了诚信底线。我们的发现促使企业引入更严格的财务控制措施,那一刻,我感到自豪: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数字的罗列,更是对诚信与责任的坚守。 然而,这一行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审计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每个细节都可能揭示真相的关键。长时间加班、繁杂的数据分析,以及与不同岗位人员的沟通常让我倍感压力。为应对压力,我喜欢在工作后喝一杯花茶,静静回顾一天的工作,梳理思路。 除了专业能力,沟通技巧同样重要。审计不仅是对数字的审查,更是对人性的洞察。记得在审计一家中小型公司时,我与财务经理发生过争论。经过沟通与数据支持,他终于理解了我的观点,这让我意识到,良好的沟通与信任是我们顺利前行的关键。 我们帮助企业识别风险 此外,团队的支持不可或缺。我们需要与同事紧密合作,共同攻克复杂问题。回想起一次大型审计项目,我们团队加班熬夜,齐心协力,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那种成就感犹如黑夜中点亮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路。 尽管审计工作艰辛,却充满意义。每份审计报告不仅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估,也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反映。我们的工作帮助企业识别风险,为决策提供支持,促进商业健康发展。看到企业因审计建议而改善,我心中莫名涌起自豪感,深刻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影响力。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审计工作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和数据分析的深入,使我们的工作愈加高效与精准。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变化中保持独立与公正。通过不断学习与适应,我们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坚守职业的初心与使命。 我们这一行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每一分努力都在为社会的诚信与透明贡献力量。作为审计人员,我深知责任重大,但也为能在这个行业中发挥作用而感到荣幸。在每一次审计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在找寻数字的真相,更是在为一个更加公正、透明的社会而奋斗。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守护这份信任与责任。
7天前
1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2星期前
3星期前
后来始知,工作语境下的“Temporary”是“临时工”之意。 小时候,姐假期去打工,带回了一张工作证件,告诉我公司给她取了个洋名叫“Temporary”,问我这名字可好?我信以为真还回说不错。见姐憋不住狂笑才知上当。忘了当时是否有受骗后的恼怒,想来更多是懊恼自己拙劣的英文功底。后来啊,我们兄弟姐妹,陆续领过这名卡,都曾被唤过Temporary。 浮光微栖中寄身尘世,谁不是蜉蝣一瞬?临时、短暂与过渡皆是变。 二姐三姐曾一同在五层组屋底楼角落间的小百货公司打工,任职收银员。那时,收银全凭手动输入条码,唯有手速疾如流水,方能避免顾客久候。若稍有迟滞,性急之人难免皱眉抱怨显现几分不耐。老顾客经常光顾后熟悉了员工能力,总爱挑选员工手速最快的那个收银柜台排队,只为缩短等待时间。趋利避繁,乃人之常情。人潮多,每个柜台还要配给一个包装员,协助将购品入袋,物品过重还能要求两层袋子防破漏。 时下商家早已改用扫描收银,条码无需手动输入,塑胶袋不再供应,包装员亦成过往云烟。人力减少,物力精简,服务精神日渐淡薄,何以物价仍年年高涨?如今,孩子随我购物,见惯了电子钱包轻轻一扫,信用卡瞬息过账,鲜少目睹钞票在指间流转,金钱的意义愈发模糊,哪能理解开销烦恼?一世一难,代代皆有难诉人前的冷暖自渡,今智能变革狂飙突进,未来恐挑战更巨。 上高中以前,住家附近的巴刹另一端动土奠基,邻里间议论纷纷猜测将建何物。眼见钢筋错落,楼宇渐成,再到高悬招牌,这期间,众人无不翘首以盼。三层楼的百货公司落成开张,吸引络绎人潮,套老人家的俗语说是“新茅厕,好大便”。每日顾客熙攘,停车位不足以应付,许多车子于是经常到我们组屋占据泊车位,影响居民日常出入。那时候姐经常致电去商场投诉。拿起话筒摇码时,一半是嗔,一半是傲,咱们这老旧小区竟也有水涨船高叨光之时啊。从西边的购物便利到东北边几步之遥触手可及的繁华热闹,微光熄隐突又浩光乍现,五层楼组屋的邻里人家日光盈室般满怀荣喜,自以为地域上的距离比他人更近,情感的疏密之间就更趋后者。 第一次跳出民族圈子 因不及龄,我未曾于那五层组屋的小百货公司工作,而新开张的商业广场,正是它的蜕变新生。我后来在商场当过促销员,还当过销售书记,终于也挂上了“Temporary”名卡,用双脚酸疼一身的累赚了些零花钱。长辈最爱唠叨不去工作不知求学最乐,老爸也常言“吃米不知米价”。当兄姐们问起假期打工滋味又等着我认同赚钱不易时,我偏要叛逆示易,坚持不苦。惟内心警醒,忧惧于不具思考且枯燥循环的工作,不甘于就此站老了年华。那时候常有查岗,见不得闲也见不得坐,员工如钟表上紧发条,只为服务至上。是的,磨练要趁早,往后才能在半勺糖里也尝有一勺的甜。 当书记那回,印裔爷爷、巫裔姐姐和我,三大民族凑一小部门。那是第一次跳出民族圈子去获取他族友谊。人事部带我入职时,巫裔姐姐不苟言笑看似难以相处,可她却在后来工作时尽是护我,陪我哭伴我笑。人们说我严肃生人莫近时,我总要想起她。人各有其韵,谁也不是谁,外向热情如流水欢畅,自是受人爱戴;内敛寡言如深潭静默,自也有人欣赏你的沉稳。有些情感因此历久弥新而不衰,可惜更多的彼此情谊经不起考验。每晚临下班前15分钟,吉米·戴维斯(Jimmie Davis)〈你是我的阳光〉的改编歌曲即透过播音系统循环响起,归心似箭的愉悦遂随之跃动,夜里向阳寻思,云浓天沉不过是自然流转。工作或人事上的不如意,哪管在不在意,终如露珠遇阳而散。 万物终究善变,唯有超然的永恒亘古不变,历史长河里,我们也只是时间的临时工,居天地临时以寄。 成家置宅以后,我跟孩子说起〈你是我的阳光〉,巧了,眼看着叠砖堆瓦地筑起了九层综合商区,那阳光在我们家附近又逐渐升起。时运岂有日日晴光普照?际遇却总引我向阳而生。问孩子将来可要步行穿越街巷,赴那商区复刻我Temporary的向阳之路?深潭似一片静默不语。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下一代“趁早”的又会是什么?
1月前
1月前
守候永迭作为著名的大企业,除了薪水多,福利好,还以门槛高而众所皆知。要在里头谋一份工作,非名校毕业,没有过硬的本领,基本上等于没门。然而,其中也有一些没那么注重文凭的岗位。就是凭着这一点,魏特萌顺利的面试进去。 尽管魏特萌没有多高的学历,只是一个前台,所需要处理的无非一些琐碎的杂事,听听电话,接待来客,端茶倒水。可把她放在这位置,实在是再合适不过。毕竟,养眼。踏进公司看见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不会差。 虽然,这是一份好差事,不过比起工作本身所能带来的工资和体面外,魏特萌更在乎它附带的条件:近水楼台先得月。职业和身份,在这种场所,额外的鲜明。在这里处事的绝大一个好处,是它可以“过滤”,“筛选”掉小鱼小虾,留下精英群体。甚至,隐身于此的小富豪。 与其说魏特萌想要的是一份工作,倒不如说她想要的是一张“长期饭票”。她出身没那么好,可人总是想要向上,所以,她想透过婚姻改善生活环境。不是不想靠自己,只是觉得自己没那样的本领。而结婚是她认知范围里,最快的捷径。并且,其中最“容易”的致富方法。 虽然魏特萌长得不是说特别好看,但实在太会打扮。即使不是身穿大牌,但穿搭得宜,浑身上上下下都透着一股精致感,很有气质。说实在,这样的女性,即使没有多么吸睛,也肯定很有魅力。所以,前台不时总会有追求者贡献的花束。然而,尽管魏特萌目标明确,却不随便。毕竟,是要相处一辈子的人,总该要精挑细算才好。 X X X X X X 魏特萌没有学过服装设计,顶多只能说得上是比较爱打扮而已。谁曾想到,她“爱美之心”,竟然会给她带来机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的商业趋势倾向于在线销售,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购物需求。作为“老企业”,守候永迭也响应市场需求,开拓新的市场业务。 然而,公司里的人,一个个自带着一股傲气。对他们来说,“网红”这身份,实在是太掉价了。让他们“抛头露面”,在直播间里吆喝买卖,哪个愿意?于是,身为员工之一的魏特萌,就此被“盯上”。反正,她本来就是公司的“门面”嘛。 虽然,魏特萌也搞不明白“网红”需要做的到底有什么。甚至可以说,她比其他人更加不明白这种新时代的玩意儿,是怎么样的形式。可是,她愿意尝试。不过是卖卖东西而已,算什么?她曾经连地摊都摆过呢。 X X X X X X 本来,公司只是想要试水,追随时代的浪潮,看看近期崛起的互联网营销方式是怎么样的,谁曾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魏特萌竟然干得挺好。 她本来就是个喜欢也善于打扮的女孩,与其说是“卖货”,不如说是分享她的日常。她说话的语速,总是不急不慢。哪怕是遇见气急败坏的来客投诉,依然能不慌不忙,气定神闲。她如与挚友闲聊般,与大家分享服装怎么搭配得好看,还有好些穿戴的小技巧。 群众里,多的是受用者,因而魏特萌受到不少爱戴。可是魏特萌并没有淹没在赞美之中。厉害的人多得去了,她只是刚好在适合她的位置,做着合适的事而已。她只是高兴发现了自己有着新的可能性。 从前,在魏特萌的生长环境熏陶下,她以为人生的出路,不是读书,那就是嫁人。前者,她实在不是那块料。于是,她把目标锁定在后者。然而,到现在她还是还是没有找到心仪的对象,可是,她邂逅了她心仪一辈子的事业。 原来,这世界上有很多的路可以走,就算没有,也能走出一条新的大道。原来,喜欢的事情,是可以作为工作。原来,她不一定要仰仗谁,她靠自己,就很可靠。原来,她也可以。  
1月前
前几日,一则有关通勤的新闻吸引了我的目光。那则新闻的标题写道:“长时间通勤伤身也伤心!每增20分钟,薪水体感少19%”。我内心的算盘啪嗒啪嗒作响,工作日通勤时间总共有两小时,换算为120分钟,那么我的薪水感岂不是成了负值? 这让我想起以往在一所私人企业上班时,一位佛心老板为了缩短通勤时间,增加工作效率,而在公司附近租了栋房子作为员工宿舍,让我们得以步行上班。那时,有位同事因为想与家人同住,宁可忍受塞车的折磨,每日通勤3小时左右,也不愿接受老板的安排。刚开始,同事都能准时打卡上班,但时间一久,不难发现她的面容逐渐憔悴,有时车子尚未泊好,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直奔打卡处,只要那日不迟到,就会是个美好的开始。不然,桌上就会出现人事部发出的“情书”。 在路上奔波,难免会有意外发生,偶尔迟到也是可以理解的。某日,同事在上班的路上因为车祸而困在车龙里。刚巧,老板临时召开紧急会议,得知同事将会迟到后,语重心长地说通勤时间与幸福指数成反比,他认为除非缩短通勤时间,不然同事很难在这个岗位长时间任职下去。数月后,老板一语成谶,同事果真递交了辞职信,原因种种,其中一个便是长时间通勤对心理已造成了负面影响。看见同事辞职后,神采飞扬,仿佛卸了重担般的模样,真心为她感到开心,不管怎样,她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家庭及工作间取得平衡点,但有时事与愿违,只要懂得如何止损、取舍就好。 我自认挺幸运的,告别了那家公司后,就搬到乡区的一所医院任职。由于地点的关系,租屋难度较大,所以医院提供了员工宿舍让我有个栖身之地。员工宿舍就建于医院的范围内,步行5分钟即到。可想而知,我每日都睡到自然醒,还可以享用丰盛早餐,再慢悠悠地走路上班,下班时也不必困在车龙中,有了充足的时间做运动等。当同事都在关心何时学校假期,车流量减少,可以缩短通勤时间时,我都难以想像两者的关联性。那时,我只在周末才驱车到市区买食材及日常用品,平均3个月才添一次油。父亲得知后,都会提醒我要不时发动汽车引擎,免得因少驾车,而影响了汽车功能。那样的日子持续了3年9个月。 最大化地利用开车时间 尔后,我申请了工作调离,计划到A市的某个诊所就职。一直以来都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让我开始肆无忌惮起来。那间诊所刚好有空缺,心想调派到那里可说是十拿九稳,在没有深思熟虑下,我就在A市买了间房,距离那家诊所大概有10分钟的车程,虽然无法步行上班,但已经算很好了。我开始幻想未来的生活,新的工作岗位,属于自己的小窝,这一切似乎多么美好。我握着一手好牌,沾沾自喜着,殊不知上司的一则信息,让我猛然从美梦中惊醒。在经过一番会议后,我的工作地点出现了更动,从A市换成了B市,离我的新房有一大段距离。我急忙上网搜查通勤时间,得知来回将会耗时两小时后,就鼓起勇气联系上司,为自己争取较近的诊所。上司似乎见惯不怪,只是劝我耐心等待,未来还是有机会调派到A区,毕竟几位前辈已经对A区的空缺虎视眈眈多年,先到先得,较为公平妥当。我自知身不由己,只好接受这样的安排。 从此,在这陌生的城市,在这川流不息的车流里,有个战战兢兢的女子,带着生疏的驾驶技术坐上了白色轿车。她紧握着方向盘,默念着“阿弥陀佛”,以时速60公里的速度往目的地驶去,天还未亮,街灯却准时地在早上7时熄灭,红绿灯的光照映在她的镜片上,她专注的神情夹带着丝丝害怕,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闯。一日复一日,慢慢地,她的车速加快了,双手不再紧握方向盘,有时还会忘了诵念佛号。她开始欣赏沿路的景色,有火红的日出、开满粉嫩花朵的风铃树、蔚蓝的天空、穿透枝叶缝隙的光束等等。就在这个时候,她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一日24小时,我竟然花了两小时通勤,有时还会因为塞车而被拉长,真是太浪费生命了。如果通勤的时间缩短,我就可以拥有更长的睡眠及备餐时间,从容不迫地上下班。此外,添油的次数增加,也意味开销变大,如果日后RON95汽油开始实施针对性补贴,日子便会更具挑战。想要调到A市诊所的心如气球般越变越大,我一度以为即将成功,带着希望的气球可以升天,划过天际,无奈最后一场空,气球最终泄气,变得干瘪。为了改善现有的状况,我想到了几个办法。想要省时省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在B市居住。诊所没有提供员工宿舍,但临近的医院却有,只是不开放予非医院员工。我有个同事得以破例住进员工宿舍,也是因为在上班的路上过于疲累而出了车祸,这才让管理层得以通融。这是个特例,谁也不想以这样的方式得到居住权。那就在B市租个房间?但一个月的租金远远超过了省下来的车油费,不划算。我找了几个也住在A市的同事,想要拼车上班,但最后却因为各种因素无法达成。 既然如此,我只好善用通勤的时间了。有什么事是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做的呢?最简单的就是听广播了。如果对正播放的节目不感兴趣,我就会听歌,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有时候,思绪紊乱时,我就会关掉收音机,在车里有限的空间内,边驾车边梳理思绪及调整心情,回到家后,就感觉好多了,可以直接从工作模式切换成居家模式。最近接触了播客,让我在通勤时多了个选择来增加生活的趣味性。有时被困于车龙之中时,我也会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总好过让自己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沼中。 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对时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广播节目的访谈、谈话性节目也开拓了我的视野及加强了批判性思考,让我可以透过不同的角度剖析课题。在与人交谈时也有更多的话题,并可以侃侃而谈。这是在偶然中发现的变化,让我开始反思,日常生活中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每一分一秒。上天给予了人类五官,必有其道理。倘若开车时无法捧起书籍、手机来获取资讯、知识,那就派双耳出场吧!这意外的收获让我感到无比惊喜,不禁感叹有失必有得。 在漫长的人生中,有很多事超出了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但我们总是可以选择如何应对它们。无论是辞职,转换岗位也好,抑或是接受事实,想办法善用时间,让自己的收获最大化,这些都是可行的。转换一下思路,在生活的缝隙随手种下一颗种子,开花结果之日必定让你感到惊喜。
2月前
2月前
那天,我正在商场里挑选毕业典礼用的服装,无意间看到了一张招聘启事。没有多想,便决定去试一试,没想到竟然顺利通过面试。就在毕业典礼前,我被告知正式入职的第一天是毕业典礼的第二天。我既兴奋又有些不安。毕竟,毕业典礼刚刚结束,我才刚告别中学生活,一边是对未来的期待与紧张,一边是第一份正式工作的到来。 工作第一天早晨,阳光温暖,我穿着平底鞋走向职场,心里有些忐忑——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踏入职场。朋友们听说后纷纷表示惊讶:“难道不应该好好放松,享受假期吗?”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快就投入工作,也许是为了工资到账时的成就感,让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然而,现实很快打破了我的幻想。我们店铺主打高价儿童用品,商品精致却少有人问津。按规定,店内不能坐下,即使是无人的时候。穿着那双平底鞋,我的脚后跟磨出了伤,贴了几层创可贴也无济于事。脚趾长时间被挤压,脱下鞋子时,痛感让我怀疑人生。 在漫长的“站岗”日子里,我有时会透过玻璃看到自己的倒影——穿着制服的身影映在窗上,仿佛凝固在这重复的日常中。每当这时,我都会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仅仅为了那点工资吗?”但再想想,也许我真正追求的,是一种快速融入社会、适应生活节奏的感觉。 有时一天没有收入,作为新人,我连开店和关店的流程都不熟悉,经常需要隔壁店员的帮助。记得有一次,关店时系统崩溃,我慌得不知所措,只能打电话求助。不一会儿,店员赶来,笑着安慰我:“没事,第一次都会手忙脚乱的。”看着他们熟练处理问题,我既感激又羞愧。每当遇到问题,我总是去找他们帮忙,他们总是笑呵呵地帮我解决。这份耐心与热情让我在适应期内渡过了不少难关。 工作虽然单调,但也有许多触动。一次,一个年轻妈妈问我某款童鞋适合几岁的小孩穿。我翻看标签,结结巴巴地回答:“大概三到四岁吧?”她笑了笑,说:“好,我再看看。”她没买,但她的笑让我松了口气——至少我的回答没有出错。 销售不仅仅是卖东西 还有一天,一对年轻父母带着婴儿进店,婴儿好奇地四处张望,父母一边挑选婴儿服装,一边逗孩子玩,笑声回荡在店里。离开时,婴儿奶声奶气地和我道别。我默默地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幸福好像就是这样简单:一个家庭一起分享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虽然他们没有与我多交谈,但那温馨的氛围仿佛也传染给了我。 有一次,一对情侣走进店里,评论着商品,似乎在规划未来的家庭生活。看着他们专注交流的样子,我感到一种特别的美好。两个人一起认真思考,尊重彼此的意见,这种感情无论是否消费,都是特别美好的。看着他们,我心里也感到温暖。 还有一对姐妹在付款时问我:“这里是不是小孩子的名牌店啊?”我愣了一下,笑着回答:“我自己都舍不得买呢!”说完,我突然意识到——我还没有孩子,甚至对孩子的生活也没有多少概念。虽然这是我的工作,但每次面对孩子用品时,我总觉得它们有些遥远。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开始好奇,家长们为了孩子挑选的用心与心血,或许就是他们的幸福吧。 这些琐碎的日子虽然单调,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面对顾客时的微笑要发自内心;销售不仅仅是卖东西,更是建立信任;生活的成本虽然高,但只要合理安排,仍然可以找到乐趣。 孩子的笑容、父母的陪伴、情侣的互动,逐渐让我意识到,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幸福。虽然我还是刚毕业的统考生,离这些场景可能还很远,但每当看到这些顾客时,我感受到生活有无限的可能,而这些点滴,或许是未来某一天,我会真正去体会的。 回想起第一份工作,它带给我的意义,远不止工资。它让我逐渐适应了社会的节奏。虽然这份工作并不忙碌,也不充实,但它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责任与成长的意义。这,或许才是第一份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 【星云】长期稿约/我们这一行 电邮:[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