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找爱

  (马六甲26日讯)在他13岁的时候,由于多肉植物并不盛行,所能接触到的只有仙人掌;于是,那一年他买下了第一盆金胜丸品种的仙人掌,从这棵仙人掌一直到现在接触超过3000品种的多肉植物中,他对多肉植物的爱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炙热! 当时,他在父亲租用的土地上学着种植仙人掌和多肉植物,10年后土地被收回了,种植的植物也被推掉,一家人便搬到花园住宅区,新屋子能够种植的范围更是少;但是,他依旧没有放弃,继续在有限的地方发展无限的理想…… 这期《带你去找爱》主角吴光荣(44岁,昵称老吴或阿缘)就是一位30年来不曾放弃多肉植物的热爱者,即使中间卸下这份爱去从事其他行业,到最后始终丢不开那份心中的牵挂,在2016年重新投入多肉植物中,一步步将兴趣化作生意,再从生意中找寻多肉植物的种种知识,让心爱的多肉植物不断的增加,梦想的园地逐寸扩大。 他告诉《找爱》记者,多肉植物形状特别且品种多,这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比如莲花景天科和十二卷就有好几千个品种,摆在一起的时候,不熟悉的人根本无法分辨。 中泰荷兰进口新品种 “我至今接触超过3000多个品种,大多是从中国、泰国和荷兰进口新品种,然后从新品种中培养出适合本地气候的品种,过程中必须不断看书研究,加上很多品种从没看过,到现在还得不断进修。” 他说,一开始对多肉植物不甚了解,就尝试用地栽的方式处理,可是很多品种不适合这种栽种法,主要是因为泥土和天气的因素,热带国家可能一星期下7天雨,泥土过于潮湿,多肉植物就完蛋了。 交了好多“学费”学会技巧 他笑着说,本身是交了好多“学费”才慢慢捉到养多肉植物的技巧,有些品种怕热不怕冷,有些不怕水多,有些浇多一点会烂根,有些则只需要散射光即可,可以说是一门学不完的知识。 “即使玩了30年的多肉植物,我对它们的热情依旧不减,反而越来越热烈,还想要更大的地方来养更多的品种。” 他指出,多肉植物在行管令期间大红,大家都不断追求新品种,导致价格暴涨;可是,一段时间后大家反而追求可以日晒雨淋的品种,毕竟容易照顾且越大越美,没空照顾即使很干燥也不会死。   他回想起当初在父亲农地里培养多肉植物的过程,有趣的是一开始大家都是来买菜顺便看看多肉植物,到后来却是来买“肉”多过买“菜”,证明多肉植物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幼苗至长大急不来 他指出,培育多肉植物是一场耐性的考验,一些品种的幼苗从去年9月、10月至今,也只是长大了一点点,完全急不来,必须慢慢等它成长。 他提醒喜爱多肉植物的朋友们,要换泥土换盆时,必须确保当时的泥土是干的,所要换上的新泥土也必须是干的,并且在换好后的24小时内不浇水。 “多肉植物定型后一星期浇水一次就行了,如果环境特别热,就可以多浇水几次。” 吴光荣将心思放在多肉植物上的同时,太太黄枫兰也默默的将多肉植物画在墙上,一家人在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围绕下,每一天都过得很欢喜很自在,仿佛每一棵多肉植物都是家人!
1年前
报道/摄影:陈文强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马六甲15日讯)马六甲河有一种爱叫“缘份”,如果是刻意的等待,往往徒劳无功,唯有随缘的经过,才有缘在河岸边和它相遇! 它过去不曾出现在甲河,但缘份将他引领来这里生活,让河面因他的出现而有绚丽水波,更因它可爱泳姿,令市民和游客为之着迷,期盼着能见上一面,拍下他灵活身影。 它就是这期《带你去找爱》的主角,马六甲河新住客——水獭,就让我们去甲河岸散散步,用爱与河内觅食、畅泳的水獭一家人打个招呼,让甲河生态因为有爱而美好。 市民蹲守甲河看水獭 由于水獭的出现,吸引了更多市民将目光聚焦在甲河上;因此,大家开始发现甲河生态变得丰富了,或许是疫情期间少了发展的侵害及大批游客的打扰,以致甲河静静地孕育出更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态。 很多市民在得知水獭消息后,前往甲河各处蹲守,这就是水獭独有的魅力,也是人类无法复刻出来的大自然惊喜。 记者不久前在丰兴巷和水獭相遇,它们的尖锐叫声吸引各族市民及小孩四处寻找,一旦看到水獭冒出水面,马上发出欢呼声。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每天傍晚“一家七口”都会在沿岸找食物,对人类的注视早已司空见惯,毫不影响食欲。 晨运客吴添福、陈金木、郭尚铿和李辉雄都曾在甲河与水獭相遇,并通过《带你去找爱》与读者分享那份惊喜。 吴添福:河边晨运见过3次 吴添福指出,从小在甲河边长大,过去从没出现水獭,如今亲眼看到河里出现新物种,自然高兴。 他表示,早晨约8时左右在甲河边晨运时,共看到3次水獭,市民看到水獭都感惊喜,可惜很多人都叫它“水赖”。 “水獭的出现,说明甲河生态出现了变化,河里鱼种多了,河边也出现许多小鱼群,恰好给水獭和四脚蛇带来食物,这就是大自然生物的生存方式。同时,四脚蛇处处可见,偶尔有水鸟在岸边栖息觅食,连水獭也繁殖得很快,令晨运客有很大的机率跟水獭说嗨!” 陈金木:近距离拍水獭家族 陈金木则在巴刹桥近距离拍摄到成群水獭家族,约略估计有十多只,画面非常疗愈。 他说,之前听说甲河有水獭就前去“拜访”,可惜有缘无分;后来,经过巴刹桥时,终于看到整群水獭在河中嬉戏,好开心也很刺激。 “当时大概有十多只,一大群好像海里面的海豚般,很漂亮。” 他说,本身喜欢大自然,看到甲河生态越来越好,水獭数量开始增加,浮现了很多自然生态的美景,这是一种好的现象。 他指出,朋友曾拍到水獭在吃鱼的画面,实属难得。 郭尚铿:四脚蛇水獭同时出现 郭尚铿表示,之前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水獭,结果不久前在鬼门关一带亲眼见到水獭的模样。 “当时,我听到一阵叫声,才发现四脚蛇在追逐水獭,可以同时看到2种生物出现,证明甲河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他指出,水獭冒出水面那一刻,岸边的游客都露出惊讶的表情,纷纷拿出手机拍摄。 他强调,水獭出现在甲河,等于是提醒大家要有环保意识及保护大自然的爱心,不要将各种废水和垃圾直接排入甲河。 “水獭在甲河游泳的画面,绝对比动物园内的水獭还要活泼,以及更加大自然。” 李辉雄:常见水獭上岸吃“早餐” 李辉雄指出,每次早上7时多晨运时,经常可以看到水獭上岸吃“早餐”。 “而且,看到我靠近拍照也不会害怕,很悠闲地享用从河里捉上来的鱼儿。”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