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的股票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2022大选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俄乌之战
京非昔比
言路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游车河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2024财政预算案
ESG专版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巴黎奥运会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方言
周刊专题
【客家话传承/02】抢救客家话──共创客语环境,让下一代开口说!
玛拉工艺大学柔佛分院昔加末校区语言学院讲师朱锦芳博士的调查结果发现,部分客家人的家庭传承出现断层情况,以至于新一代客家人不会说客家话,曾劲华和沙孙纬的亲身经历亦一一印证她的说法。他们又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1月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客家话传承/03】化身客语新闻主播“吴德娴”,趣味客家话掀起学习热潮
疫情期间,在大家陷入深深的无奈和焦虑时,化着夸张妆容、梳着浮夸发型,口操半咸不淡的客家话一本正经播报新闻,调侃讽刺时事的客家主播“吴德娴”闯入人们的视线。搞笑又逗趣的视频传遍社交媒体,不仅为当时人们的苦闷生活带来一丝趣味,甚至还吸引一些观众自发学习客家话。
1月前
周刊专题
周刊专题
【客家话传承/01】从沙登新村看客家话的生死存亡!
沙登新村居民逾90%为客家人,拥有广阔的客语环境,但调查却显示沙登新村新一代的客家语口语能力下降超过50%,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月前
周刊专题
文艺春秋
毛紫蒨/驯兽
野兽,令我嘅内心感到安静。 这句话从姑姐嘴里说出来时,我以为只是另一个玩笑。当姑姐的表情在我的嬉笑下逐渐变得严肃,我的嘴角便也缓缓松落,转而感到困惑。野兽,不是血嘴獠牙、生性凶残的吗,怎么姑姐会因为野兽而感到安宁。多年以后,我才恍然大悟姑姐说的不是野兽,而是耶稣。 不管过了多少年,在快要闷入梦境的午后,都会想起老屋的背景乐——老人的絮语和铁盒电视哼出的歌谣。我伏在睡意边缘,一边听着模糊的耳语,一边任由那清幽的旋律牵我入眠。“冷暖哪可休,回头多少个秋……耗尽我这一生,捉不到已跑开”,唱到这时,女孩便会准时出现,神情失落地追着火车。火车随着消失的那一行歌词,毫不留情地撇下女孩,自顾自地往前冲。儿时对美没有概念,阿妈说好的,便是好的。阿妈说这出戏好看,我便挨在她的大腿和她一起看。80年代的镜头,总是蒙上了一层散不开的水气,铁盒里的人事物也朦胧了起来。或许就是七分清三分糊的视角,让人觉得电视里的世界很远很远,未曾存在我所能触及的世界。戏里面的人说话很有趣,无关内容,而是他们说话的“方式”,比起村里人说的话,要更果决而不带拖音。阿妈说,他们说的和我们说的其实都一样,都是广东话。 么嘢系广东话啊?阿妈说,我3岁才会开口说话,差点以为我是哑巴。我记得,阿妈会把语速放得很慢,在她或开或合或小或大的唇形下,不同的发音像被我撞翻的五色豆,一颗一颗地滚落,一、二、三、我、你、佢。这些清脆的声音为我空白的灵魂点缀了最初的旋律,在日后烙成记忆的回音。阿妈说我爱扭计,不肯好好学说话,倒喜欢动来动去,便朝地主神位那拜了一拜,把蹲在神龛角落的五色豆取出来,让我一边数豆子一边学说一二三。 这些分明的字句,竟也在那个午后,散落成坠地的五色豆。那五色豆在瓶子里层层分明,红黄绿白黑,要想取得躺在底层的红豆,就先得把楼上几层豆子都倒出来。我学阿妈双手合十,往神龛拜了拜,悄悄把豆瓶取出来。一滑手,那豆子一发不可收拾地坠落,触地时相互碰撞而散开,曾经瓶中的紧紧相扣,如今粉碎得七零八落。那日阿妈往铁盒电视里塞了个光碟,电视画面首先映现的是五彩缤纷的卡通,当它们开始说话,我便讪笑不已,阿妈呢滴人好傻讲嘢唔准嘅唔知佢哋讲么。阿妈却并不感到好笑,只对我说阿妹佢哋唔系讲嘢唔准,佢哋讲嘅系华语啊,你将来翻学都爱讲华语嘎。 我模仿着卡通人的嘴形,发出不协调的字句。当灵魂有了低音,其他的语言就如异形登陆,难以相融,遂只能仿声而不得由心发声。仿声毕竟有其极限,对于从没听过的字句,只能猜测它的发音,每次说错便好像做了什么坏事,同学会讥笑,老师只是皱着眉头,一脸无奈地纠正我的发音。说不好“华语”的不只我一个,还有Jonathan,但老师和同学似乎对他并无意见,还时常说跟Jonathan玩英文会变好。老师说起了美女与野兽的故事,野兽血嘴獠牙、生性凶残,人人避之不及。 某天姑姐突然说她要走,去英国。老屋是岁月的禁地,时间到此难以前行,日子匍匐过去,老屋的样子却丝毫不变。姑姐一说要走,老屋感知到变化便嘟囔了起来,家里随即注满了老人的埋怨与泪水,也有叔伯们的我是为你好式劝告。姑姐穿越了吵杂,自顾自地收拾行李、上英文班、做好路线攻略、信教。其他的都好理解,但却不懂为何要“信教”。姑姐说,信了野兽以后,她的内心感到安宁。我想起了老师的故事,那日之后我向老师把书借来,从插画中推敲何为“野兽”,那大概是一种很凶且爱吃人的大熊,画里的人看上去都十分惊恐。 某个从午睡醒来的傍晚,家里人说姑姐已经走了,脸上多少染了愁绪。想起姑姐拿出地图对我述说世界有多大,英国距离马来西亚有多远,可我的全世界只有老屋、学校、隔壁阿珠,最远的也就是村头伯娘家,村的尽头,是如楚门的我置身的宇宙之界。姑姐只是离潮的起点,老屋难逃孤独的命运,目送亲人们渐渐离去,去谋生、去升学、去与恋人同居,某天阿妈也带着我离开老屋,闯出楚门的世界。 走出老屋后,时间恢复了原来的流动,以我所不能适应的速度将我洗刷成“大人”的样子,套上不同的身分标签,留下一堆无人解答的疑惑。如日常中的大小噩耗,语言也撞踵而来而至,华语马来语英语争先占据语域,一时需仿多个文法不相融的语言,各类发音在我脑海中嗡嗡作响。家里的大人怕我学得慢,总是两种语言参着说,才有了野兽与耶稣的误会。每次仿声,犹如一次重生,重新观察大人的嘴型,重新数算一次一二三,重新忘却或至少淡化记忆的低音,让新且正规的语言在听觉和舌根发芽。老师说“方言”并不正规,在学校说是要打手心的,我问老师何为“方言”,老师说像我经常说的广东话就是方言。 我却不懂,为何我的语言无可避免地沦为“方言”,那是阿妈对我最初的召唤,尚在羊水时我就已听过那硬朗鲜明的字句。后来不知怎的被迫上英语班,在这里除了英语以外,说其他语言会被罚5毛钱。课堂之上,我与异语被迫相融,它不情不愿地在我的舌根撩拨弹跳,谱奏口齿不清发音不纯的咿呀,多胡诌两句难免参杂母语,只能乖乖送钱。只是每次打罚之后,我与其他“肇事者”免不了对问,为何说自己的语言是一种错误。 他说,如果可以,我们也想只说缅甸语,像在家乡时那样。他时不时向外张望,期望和恐惧在他的瞳孔里搅成分不开的浓糊,那道门犹如一座高墙,它能保护墙内的人,却也断绝了属于他们的自由。跟普通学校一样,难民学校也有不说英语就罚5毛钱的规矩。或许这是他们力所能及给予的最大的温柔,在一旁玩耍的稚童大概很难明白身处异乡的他们,这异域之音是他们与外界的唯一桥梁,也是寻求庇护的稻草。我们二人对坐,命途却相隔两岸,我不知如何消解他眉目中散不开的惆怅,倒是不由心地说了一句没事我也不在说自己的语言。 呢滴都只不过系适应,姑姐云淡风轻地说,就像野兽终究必须变成王子,才能虏获美女的芳心。茶室里的孟加拉伙计从点菜到端茶到收钱,都能面带笑意用华语跟客人们沟通,不见那离乡背井的伤春悲秋。怀旧式的餐厅播放着80年代最火红的香港金曲,姑姐也说起了她跌跌撞撞的故事,换了时光背景别了人物面貌,我和姑姐都如那追赶火车的女孩,使劲抓着门把,狼狈地跟上岁月的节奏。邻桌阿叔端起手机阅读时下新闻,又是纷乱的政局,分裂的族群。多年过去,各种极力模仿的异语已扎根六感,耳蜗目光所及皆能领会,也明白了在外头的世界,语言不再仅仅是阿妈教会我说话的媒介,它象征着人的身分背景地位阶级。 我要先知道你出身何方,才决定要不要聆听你。懂得上网以后,查了查何为“方言”,才知“方言”指的是中国的地方语言。但就如失根的祖籍,这个语言的“真正源头”是如此的陌生,什么身分认同民族大义,于我而言,此语从来都是阿妈、老屋、新村呼唤我的初音。 即便如阿妈说的,戏里面的人说的和我们说的都是广东话,不同的口音也赤裸地暴露我们的出处,或许就如不懂得解释为何不能讲方言的老师,人们总是无孔不入地寻找分歧,再以寻求大同之名,将本位语言包装成“正规语言”,主流之外的少数,只能拼了命去追赶头也不回的火车。 姑姐和我也无可奈何随了大同的浪潮。一生何求,常判决放弃与拥有,播音机哼出了熟悉的曲,隔壁桌的小女孩自顾自地数算着碗里的鱼丸,one,two,three……自言自语是最私密的语言,它的用语大概就是灵魂的底音了。抛开老掉牙的什么民族应该说什么语言,我倒是对小女孩有几分羡慕,她的世界将少很多困惑、挣扎,也不必面对野兽与耶稣之间的抉择。想起那日对着屏幕数算时,不自觉地念起一、二、三,路过的同事惊讶地说咦你会说广东话,我马上有意识地按捺住那已流出口的方言,只见她略带笑意地说挺好的呢在吉隆坡揾食用得着。 是啊,我早已脱离那说“方言”是一种错误的课室了。本以为惯用主流语言,他们早就融铸成我灵魂的齿轮,代替广东话运作我的思绪,修葺我的字句,但最本能且无意识的发言,还是在阿妈教我说的话中与我对谈。茫然之中,我既胸无大志,也没什么本事可以让我的本语,像Jonathan或小女孩的语言那般成为人人心甘情愿接纳的异语,或许只要不失去灵魂的低音,就已是我的所有了。 相关文章: 毛紫蒨/蒸汽 毛紫蒨/离不开的安全 闲来无事/剪指甲
4月前
文艺春秋
读者观点
麦伟坚.维护中华文化只沦为口号
许多所谓的同道却认为我食古不化,都什么年代了还坚持传承文化。只想回应,难道大家所说的,对中华文化的维护与推展,只纯喊喊口号而以。
4月前
读者观点
大柔佛焦点
李锡林:父母应鼓励孩子 加入姓氏与籍贯公会
(麻坡26日讯)麻属陇西李氏公会新任会长李锡林呼吁为人父母者,鼓励孩子加入姓氏及籍贯公会,以了解本身的根源及维护方言的传承。 他说,华族是非常注重血缘的族群,也讲究饮水思源,所以过去在中国,同村落的族人会建立祠堂供奉祖先。 “南来之后族人东奔西散,要建立宗祠并不容易,才有了血缘性宗亲组织来联系宗亲情谊及互相扶持。” 他日前在麻属陇西李氏公会2024至2026年度第33届理事暨第6届妇女组理事宣誓就职礼上致词时,呼吁父母们鼓励孩子加入姓氏公会,认识自己的根源。 李锡林也指出,籍贯会馆同样扮演重要角色,但碍于许多父母没有坚持让孩子学习本身的籍贯方言,导致许多年轻人已不谙方言。 “要维系、保护与传承各籍贯方言,唯有多听、多说、多用,因此,父母们也要鼓励孩子加入籍贯公会,才能把各籍贯的文化与方言传承下去。” 他也披露,为了联系宗亲情谊,公会每逢星期四晚上7时30分至10时30分,开放卡拉OK活动予会员参与,欢迎会员踊跃前往唱歌联谊。 宣誓就职礼分别由会务顾问拿督斯里李建坤及李宝平主持监誓。 ———— 麻属陇西李氏公会第33届理事会(2024-2026年): 会长:锡林,署理:启建,副:舢橃、荣华、永康、荣光、明生;总务:美慧,副:奕绅;财政:健才,副:丁财;福利:世岚,副:牡丹;交际:李陈丽丽,副:文辉;董事:智明、泉良、振胜、雄顺、春花、姣鸾、甘龙、文书、良泉、合利、振文。 麻属陇西李氏公会第6届妇女组理事(2024至2026年): 主任:姣鸾,副:春花;秘书:牡丹,副:丽萍;财政:李杜金莲,副:凉金;康乐:李林碧云;理事:世岚、亚越、美玲、世华、美云、金云、丽华、玫枫、李陈秀丽、李邱玉郁、李叶淑钰、李林书蓉、李陈兆杏、李陈冰冰、李黄春梅。
5月前
大柔佛焦点
星云
语林又拾(下)/鹰童(居銮)
● 黄莺的诗情名字 我很喜欢黄莺(【图3】)的马来语名字:dendang selayang。“天荡”(dendang)是说黄莺和鸣,好比令人心怀荡漾的诗歌般。黄莺不像伯劳独来独往,而是结伴成伙而来的,来时必定相互唱和,嘹亮动听。“飔来飏”(selayang)是形容黄莺掠过,其疾如风,瞥然即逝的样子。 马来语也称黄莺为kunyit selayang。黄莺的羽色以黄色为主,而且黄得像姜黄(kunyit)似的。它们在树林或草丛间活动时,你会看到一团姜黄色的光影掠过(【图4】),所以叫kunyit selayang。 ● 米能加保人的谚语 有一句米能加保(Minangkabau)谚语转换为马来语,一般作:Bagai bertemu buah si malakamo, dimakan mati bapak, tidak dimakan mati ibu。字面是说“如遇malakamo果,吃它,父死,不吃,母死”,比喻进退两难的困境。 从米能语(bahaso Minang)转换成马来语(bahasa Melayu),米能语不吃的“不”是indak,换成马来语就是tidak。有一点必须交代清楚,马来语lima(数目5),米能语是limo,米能语malakamo转换成马来语,也应作malakama才对。但是,当初翻译的人转换得不够彻底,于是malakamo就留在马来版的谚语中了。 然而,malakamo到底是什么?似乎没有一部马来文词典可以告诉我们真相。 其实,malakamo就是印度人所谓的“欲垢”(malakama),一个人沾染了情欲的污垢,就会丧失理智,不幸的恶果也就不远了。这就像印度人说的“罪垢”(malapatakam),进入马来语后变为malapetaka,成了“灾难”的意思。灾难就是不幸。伊斯兰东传之前,古代马来群岛曾受过印度文化的影响,这malakama显然暗寓着佛理,不是单纯神话,值得参一参! 人遇到情欲的对境,要及早看破。等到陷溺已深,才来思考要继续染指它或立即舍弃它,就会陷入两难。前述谚语恐怕是从古代某位智者的教言演变而来的呢。 还有一点,米能加保社会奉行母系氏族制度,母比父大。所以“吃它,父死;不吃,母死”这一句,与其理解为“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倒不如理解为“吃固不是,不吃更不是”来得符合米能加保风俗吧! 末了,稍微说一下米能加保这个名字。早年英国人记录作Menangkabau,这同他们将Pinang写成Penang的情形是一样的。华人对“庇能”(Penang)和“米能”(Menang)的译法也是一致的。至于不作“米能”而作“米南”,那是侨居森美兰的潮州澄海人的译法,因为澄海话的“南”正是念nang,与广府话的念nam是不同的。 ● 武吉士语 早年曾有一户邻居是武吉士(Bugis)人,他们家有一个姑娘在英国人办的盲人寄宿学校读书。每次放假回家,她总是饶有兴致地把刚学会的英语歌曲唱给邻家的孩子们听。我很佩服她,无意间从她那里认识了一点武吉士语的皮毛,可惜时隔多年,早忘得七七八八,无法在此处与大家分享了。 如今还略有印象的是,武吉士语似乎与潮州的一些方言共有一个特点,就是尾音很有点-ng化的倾向。华语“这边到那边,只差一点点”这句话,潮州口音念成“这piang到那piang,只差一tiang tiang”。武吉士语也有相似之处,例如号称果王的榴梿,马来语叫durian,但武吉士语却叫duriang。这跟揭阳话、澄海话把“连”念成liang的情形,不是太相似了吗?再如喝水的“喝”,马来人说minum,而武吉士人说minung,这是不是很有点潮州味儿呢? 另外,武吉士语也有像福建话的地方。比如华语“里头是空的”这句话,其中的“空”和考试得零分的“零”一样,马来语该说kosong,但武吉士语说lobang,而马来语的lubang却是洞的意思。福建话的“空”既有武吉士语lobang的意思,也有马来语lubang的意思,视语境而定。新加坡说福建话、潮州话的人很多,俗语“有什么(好)空头”,新加坡民间说成“有什么lobang”,这其实正是混合了武吉士语。文化交融的多元风貌,南洋“拢总有”(一应俱全)!可惜武吉士语在柔佛濒于失传,没有几个人知晓lobang是武吉士语,武吉士的历史也渐遭遗忘。 “武吉士”译名是根据闽南语的发音,“武”字闽南语念bu。中文“士”指有教养的阶级,春秋时代以前,中国的士是既能武也能舞的。《书经·周书·立政》有“其惟吉士,用励相我国家”的话,而《诗经·大雅·卷阿》也说“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和“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命,媚于庶人”,说明君王和国家倚重吉士。先辈的音译采用了中国经典中出现的古名,赠予了原本尚武的武吉士人。今天,人们很难找到比“武吉士”三字更为尊荣和古雅的中文译名了。 ● 考较一番 公元3322年,国际考古队在柔佛中部发现了一处一千数百年前的遗址,出土文物包括一纸残页,上面写着:“1珍吉林较较。”古文字专家们为了破译这个古意盎然、高深莫测的句子,提出了各种假说。有人解读了“珍”“吉”的涵义,认为与算卜风水之学有密切关系。也有人考证出“吉林”是中国东北的地名,推断是古代吉林移民的遗物。他们各自胪列了长长的证据链,颇能自圆其说,占据了当代的考古新闻的头条。 为了打破未来读者的迷梦,我们姑且先把谜底给揭晓了: 1珍吉林较较 = 1 tin (of) cream cracker(s) 是的,这是英语的福建话译音。那纸残页是从柔佛老字号饼家的账簿脱落下来的。本来是常见的南洋用语,千百年后偶然出土,变成了天书。如是而已。
5月前
星云
星云
语林又拾(上)/鹰童(居銮)
● 南洋“亲”字观 人们看见可爱的小宝宝,喜欢亲亲其额头,或用鼻子贴近小脸蛋,吸一吸气,闻一闻。这个表示亲昵的动作,马来语叫作cium,闽南语叫作cim。但凡福建人学马来语,总觉得cium是一听就会的词语,因为发音太近似了! 早年在令金,那里住着许多印度侨民。我的阿妗是福建人,姓名是Ng Cim。马来人、旁遮普人和淡米尔人连名带姓叫她,都没有问题,因为不但马来话有cium,旁遮普语也有chumma,淡米尔语也有cumpi,要模仿“亲”的声音,一点困难也没有。可是英国人就不同了。刚刚推行国民登记的时候,阿妗交代自己的姓名,英国人先就卡在Ng这个音上面,接下来的Cim也令他为难。英国人没有发这个音的习惯,英语只有叫黑猩猩时才会说chimp,但那个音和福建话的“亲”还差那么一点距离,而这一点距离似乎难以超越。纠缠了老半天,结果误写成Ng Eng。直至阿妗以近百岁的高龄无疾而逝,这个登记上的错误始终没有纠正过来。 曾有印度前辈告诉我,印度各种方言说“亲”,都是来自古代梵文的cumb,而梵文记载的语音原本是梵天的语言,也就是说,那是天人的语言。佛经上说,人的始祖是从天界下凡的。希伯来和阿拉伯的圣典不也说亚当是从天上下来的吗?马来语的“亲”也是来自印度。 真没想到:此语本为天上有,难得南洋处处闻!那么,闽南的居民是在多早的年代就已经吸收了这个词语呢?这真是个谜! ● 成语对照 南宋时,有位贵族女子姓厉,名硕人,她与丈夫曹秀才不和,离婚改嫁曹咏侍郎(侍郎之职,相当于今天的次长或副部长)。曹咏的后台靠山是丞相秦桧,所以平步青云。元宵节,曹咏开放门户,大摆晚宴,曹秀才看到前妻服饰奢华,排场阔气,回家对母亲说:“硕人是该享大富贵的,我们家哪儿留得住她?”当时,巴结奉承曹咏的人很多,只有硕人的哥哥厉德新不买账。曹咏暗中命德新的上司刁难德新,想借此迫使德新来乞求他,但德新始终不屈服。后来秦桧倒台,曹咏作为秦党,随即被贬。他收到厉德新来信,打开一看,竟是一篇〈树倒猢狲散赋〉。曹咏死在贬所,厉硕人路过前夫家,见门庭整洁,花竹茂盛,不禁懊悔哭泣道:“我当时能自安于此,岂有今日!” “树倒猢狲散”这句成语沿用至今,比喻靠山一倒,依附者遭殃。猢狲也称猴狲,就是猴子。树倒下了,原先在树上的猴子们也散了。马来人也有一句成语,叫:枯树一倒,啄木鸟寄死(Punggur rebah, belatuk menumpang mati),用法大致相同。 马来亚半岛有一种小啄木鸟,今称巽他啄木鸟(belatuk Sunda),喜欢在枯树干上打洞入住。我见过一对巽他啄木鸟夫妇在一棵枯死的毕钵树上轮流打洞。毕钵树是长青树,本不易死,有人在大树根部下毒,大树便枯死了。植物和鸟类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小啄木鸟很快飞来凿树洞。这对小啄木鸟没日没夜地工作,凿开圆形入口,可容鸟身出入。【图1】是一只巽他啄木鸟开始凿树洞。【图2】显示树洞已经凿通,一只巽他啄木鸟正用后退的姿势从洞中抽身出来,好让等候在旁的伴侣接手凿洞的工作。 巽他啄木鸟入洞安家,生养下一代。在幼雏出洞飞走之前,假如有人把干枯的大树砍倒,原本“寄生”于枯树的小啄木鸟就变成“寄死”了。这便是前述马来成语的由来。 ● 关于大鸟的马来俗语 有的人积恶成性〖注〗,百般规劝,毫不起作用,好比石头泡在水里,永远不会变软。马来谚语则说:“乌鸦即使用蔷薇水洗浴,羽毛也不会变白的。”(Burung gagak itu jika dimandikan dengan air mawar sekalipun, tiada akan menjadi putih bulunya)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需要伙伴搭档,也要找对人,才不会自置于险境中。马来俗语说:“麻雀焉能与犀鸟齐飞?”(Burung pipit sama enggang, mana boleh sama terbang)犀鸟是大鸟,麻雀是小鸟。你只要看过犀鸟一口吃掉小鸟的那种恶态,就会明白麻雀若与犀鸟一起飞翔,绝对不会安全,结果只能是被犀鸟吞噬。 鸱鸮俗称猫头鹰,是夜里起身活动的动物。马来人认为夜里鸮鸣如鬼叫,所以称猫头鹰为“鬼鸟”(burung hantu)。夜愈深愈暗,猫头鹰的一双猫儿眼愈亮。柔佛有些地方,不时可以见到猫头鹰。半夜隔着玻璃窗看它,它好奇地把头倒转来看你,双眼调整焦距,看清了是你,它就扭曲着满是白毛的老脸,怪叫一声,展翅飞去,动作矫健异常!在暗夜中捕食蛇鼠,它确有此能耐。等到白天,昼盲的它就该休息了。真的,白昼的猫头鹰啥都干不了。人一旦力竭,平时再能干,也“无能为也”,马来语就说这人是“天亮迟起身的猫头鹰”(Burung hantu kesiangan)。(明日续完) 〖注〗此“性”是习性,不是本性。孟子道“性善”,是指本性。荀子言“性恶”,是指习性。
5月前
星云
新闻线上
黄振威.日渐式微的福建话
与世界上许多已经消失的语言一样,福建话也面临着成为失传方言的危险。
6月前
新闻线上
北马新闻
新民独中生发挥创意 班歌比赛重新认识方言
新民独中日前举办了以“方言韵,同窗情”为主题的班歌比赛,吸引许多学生参与其盛
6月前
北马新闻
星云
【我的地图】通往方言世界的地图/王婷婷(亚依淡)
身为槟城人,农历新年一连15天总有满满的节目。还记得小学时期年初九凌晨拜完天公,则等着下午逛庙会,好不欢快。 每年的庙会总是挤得水泄不通,个子不算高大的我常常只能看到前方的叠叠背影。首次出席庙会,我和妹妹在龙山堂邱公司一带拿到了藏宝图,收集5个盖章就可以换取一份纪念品。换言之,我们需要完成5个小任务。 这样的趣味游戏,又怎能少得了我和妹妹呢?我依稀记得藏宝图上的一项游戏是在小巷子猜灯谜,另3项游戏已没什么印象。还有其中一项,我深深地烙印在心头上,那就是一边吃苏打饼,一边用方言顺序念完十二生肖。 在家里,虽说从小就以福建话和外公外婆沟通,偶尔也以华语对谈。因此,说福建话的几率不算高。除了聆听家里长辈的福建话,《爱》、《夜市人生》便是我学习福建话的平台。不过,这些闽南剧的口音其实和槟城福建话不同,因此有些词语并不能从电视剧中直接学习。 当下要以福建话念完十二生肖,就有点难度了。仍记得那一项游戏的负责人极具耐心,逐字教我念:一鼠tshú 、二牛gû 、三虎hóo、四兔thòo、五龙lêng、六蛇tsuâ、七马bée 、八羊iônn、九猴kâu 、十鸡ke、十一狗káu、十二猪tu母兑郎走(跟人走)。试了好几次,我终于可以成功念出。集满5个盖章后,我便依据藏宝图的终点索取纪念品。 这份纪念品已挂在书桌整10年,是个龙形挂件。每次轻轻抚摸这个挂件,总会令我想起年初九的夜晚,我在古迹区稚嫩地念出十二生肖,煞是有趣。 而这个藏宝图,也让我领悟方言是如此可贵。因此中学时期的夜晚总会打开收音机聆听《乡音考古思想起》,让我和方言缩短彼此的距离。如今在异乡,更少有机会开口说方言,因此回到家乡更珍惜说方言的机会。因为,那是贴近自身籍贯、方言群的宝贵路径。
6月前
星云
星云
【Terra Incognita】相似不相同/谢丽玲
日文和中文文法不同:中文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日文则相反(韩文也是)。举个例子,中文我们说吃(动词)饭(宾语),日韩文却是说“饭吃”。 多年前当张永新张老板的文运书坊还坐落在八打灵11区11路门牌11号的排屋时,我在那里上过韩国民运活动家的课,老师以韩文讲课,现场有人翻译。课的内容已经忘记,却记得很清楚当时听懂了老师说的“hak seng un dong”。 你如果略懂福建话,我想你大概也猜出这四个字是“学生运动”了吧? 多年以后我学了日文,知道这个词在日文里的罗马拼音是“gakusei undou”,实际念出来的发音则是“gaksei undou”。发音不一样,但听起来又多少有些一脉相承、似曾相识。 日本和朝鲜半岛古时候没有自己的文字,最早的书写都是使用从中国借来的汉字。日本后来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两套表音文字,进而发展出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套书写文字并用的独特书写系统。 在朝鲜半岛,15世纪朝鲜时代的世宗大王发明了“训民正音”。虽然这套表音文字并未立刻全面地取代汉字,到了今天,朝鲜已完全废止汉字的使用;而在韩国,也几乎看不到汉字了。 所以,日韩文里一些词听起来与普通话或华人方言相似,许是当初借了字之外还借了音。但为什么发音虽相似却不一样?
7月前
星云
东鱗西爪
舒庆祥|谈新山的方言与华语
华人各籍贯的方言与华语,是中华文化两大瑰宝。在中华民族原乡及散布全世各地的华人共同坚守下,如今已得到了最好的保护,并持续在发展。这在我们的故乡马来西亚,一样没有例外。 这两大瑰宝,堪称当今举世历史最悠久与最多人一直在使用的语言,对比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众多其他民族方言与语言,更凸显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而语言是否能永续存活,关键就在于在当代社会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其可用性。实践证明华人的方言与华语,在今时与今地仍有大可作为之处。在保持及维护华人这两大瑰宝的征途上,新山华社可以毫无惭愧地说,对得起我们的老祖宗。 时至今日,以华语在新山通行率之高与全面,若与全马其他大城镇相比,不少人都会举起拇指称赞,非新山莫属。 但,有人认为,华语在新山之所以风行,是因为新山与新加坡地理上的靠近,所谓近水楼台,受其文化的覆盖与渗透所致。 其实这是对新山历史及其文化特色不大了解,而引发的一个盲点。 长堤对岸的文化,尤其是影视文化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无孔不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全因马来西亚这一方,单元文化政策蓄意执行的结果,造成了主要的媒介体如电视与电台节目的可选性极少,新山华人无不对它敬而远之。 反观,长堤对岸这两大媒体,华语节目之丰富多彩,新山人无不乐以观赏与收听(注:当年新加坡严禁方言节目的播放)。多年的接触及感染,潜移默化的结果,无可避免加强了华语在新山的普及度。 在同一时候,新加坡也在大力推动“多讲华语,少讲方言”的运动,外溢影响最大的地方,莫过于仅一水之隔的新山。 新新关系日渐紧密,影响所及,新山华人尤其是年轻人日常的用语,习惯上都以华语为首选。 这是经过最少50年不断积累的结果。 不过,单靠外因不足促成上述局面,没有强而有力的内因为基础,并作为导向,华语不可能成为新山华人最热衷的沟通语言。 先贤于1913年创立的宽柔学校,虽为五帮共创,但以华语为唯一的教学媒介语,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之后进入上世纪80年代,拥有一大专、三独中及五华小构成的宽柔学村成形,加上近28所其他华小相继建成,并聨成一气,华语一直在新山保持优先的地位,并得以进一步加强与巩固。 新山华社另一特色,是五帮共和精神的强调,以及其地位的重要性从未动摇,方言一路来一直在扮演其举足轻重的角色。 五帮共和团结精神,在今天的马来西亚,也只有新山华社仍持续在言行上贯彻与发扬。 新山华社精明之处,在于善于配搭方言与华语两者的关系,一为主,另一为辅,在重要的活动中,华语始终是主角,方言总是陪衬。 不过,近来随着方言使用的重要性不断被强调,并加强付诸实施,势有重蹈当年新加坡在“多讲华语,少讲方言”运动中,严禁方言在大庭广众及影视节目中出现的错误之辙。 就近期所见,一些乡团在举行庆典大会时,不论司仪、会长或其他演讲者,全程使用方言,放弃华语,经有越来越多之势,甚至有人提议,内部会议也应全用各自的方言。 这并非健康的发展趋势,新山华社实有关注与监督的必要。 总之,华人的方言与华语将永续存在,不过基于维护与加强华人的大团结,实应摆正其固有的主辅关系传统,主席应以华语发言,至少也应华语与方言并用。
7月前
东鱗西爪
讲堂摘要
陈胜强.籍贯意识,最大的阻碍是没意识
几千年累积下来籍贯文化需要传承。要让孩子们意识到他们的籍贯,就得让他们知道,籍贯文化仍然存在,也能融入他们的生活。
7月前
讲堂摘要
大柔佛焦点
“多语多学”百利无一害 刘镇东鼓励将方言学习带入华校
(新山13日讯)依斯干达公主城国会议员刘镇东鼓励乡团与学校及教育部合作,将方言学习带入华校,打破华校禁止说方言的迷思,因为“多语多学”将百利而无一害。 刘镇东指出,推动乡音和民俗是非常重要的,但若要长期推动,乡团需要跟学校结合,以打破华校不能说方言的迷思。 刘镇东昨晚在新山柔佛古庙,为《三月初三锣鼓响》潮州乡音民俗庙会主持闭幕致词时时,提出了以上建议。 《三月初三锣鼓响》是由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主办,柔佛颍川陈氏公会、新山镇安古庙及柔佛古庙管委会协办,活动从10日进行至12日,内容琳瑯满目,包括了延续百年的元天上帝参拜祈福仪式、潮州美食街、潮州酬神戏、儿童庙会和潮州童谣朗诵比赛等。 他说,也许是80年代受到新加坡的影响,本地华校为了鼓励学生讲华语,禁止学生说方言,而他也犹记得当时说方言还会被老师打。 他认为,然而,随著时代变迁,如今语言要尽量多学,而且学越多越好,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学校便是一个最好的推广平台。 “大马是一个各种文化和语言汇聚的地方,所以应该鼓励学生们尽量学。” 他透露,自己虽然是客家籍贯,但在家里却用广东话与家人沟通,上了中学,更是“厚著脸皮学福建话”。 他续指,他第一次当选国会议员时是在槟城的升旗山,当时所学的福建话正好派上用场。因此,不论是学习华语、英语、马来语或方言,他的意见就是“多学无害”。 活动工委会副主席陈泰明致词时透露,甲辰年的《三月初三锣鼓响》获得了相当不俗的反应,这是多年来肩负传承文化重任的会馆乐见的成果。 他希望来年活动能精益求精,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会长陈周平则提醒,活动的结束意味著反思的开始。 “我们不能‘卖花赞花香’,总要反思工作做得怎样?而大家给的‘分数’最重要。” 上述活动出席者包括新山中华公会会长何朝东、五帮会馆代表;柔佛潮州八邑会馆副会长李富新、总务洪徕腾、财政黄志耀等,工委会主席是罗培文。
8月前
大柔佛焦点
更多方言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