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汉字
聚焦古城
视频 | 甲州又增新春打卡点 边拍照边认识甲骨文12生肖!
(马六甲24日讯)甲骨文12生肖字体,你认识多少个? 鸡场街今年获得被誉为“甲骨文故乡”的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寄来十二生肖甲骨文立体灯饰,进而助力增添马六甲市世界遗产区的浓郁年味。 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源头,也是汉字早期的形式,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所以,市民和游客们可以趁春节来临时,到来打卡同时认识甲骨文十二生肖的字体。
6小时前
聚焦古城
全国综合
2024大马年度汉字“升” 吴亚烈:需解决物价攀升
(怡保30日讯)马来西亚吴氏宗亲总会总会长拿督吴亚烈表示,“升”字当选2024年马来西亚年度汉字,“升”字如今成了压迫感的象征,随着物价逐步攀升,收入无法同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准受到严重挑战,尤其是年轻人和低收入群体,面对日益增长的负担,发出强烈的呼声,迫切需要改革和更具前瞻性的政策来解决困境。 “人民渴望政府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调控市场,减轻生活成本的压力。从政策的改革,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再到我们每一名市民的共同努力,都需要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而努力。” 吴亚烈强调,只有在这样的团结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升”的价值,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 他于昨晚出席霹雳怡保吴氏公会庆祝成立16周年、妇女组14周年纪念暨筹募该会会所基金、庆贺颁发会员子女学业优良奖励金联欢晚宴致词时说,“升”字的当选,象征当前我国社会的集体心声,也反映了人们正面临着生活成本日益攀升的现实,“升”不仅是对一个字的认同,更是对一种无奈的反映。 “在高涨的物价压力下,人民的日常开销不断上升,让许多家庭难以负担,衣食住行成本节节升高,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愈加困难,这种压力已深深根植于每位市民的心中。” 他不否认,“升”这个字在语言的表达上,常带有向上、向好的寓意,因此他也预祝各界新的一年到来步步高升,升官发财。 他也感激每一位理事会成员及宗亲的辛勤付出,无私的奉献促成该公会稳步发展,他深信该会将继续秉承团结互助的精神,共同打造更加辉煌的吴氏宗亲会。 出席者包括霹雳怡保吴氏公会会长吴亚仔、会务顾问吴昆耀和兵如港州议员吴锡华。
4星期前
全国综合
国际拼盘
“金”第5度当选日本年度汉字
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周四在京都市清水寺公布2024年日本年度汉字为“金”,反映多个社会关注议题,包括日本选手今年在巴黎奥运表现亮眼,摘下破纪录20面金牌,以及围绕着日本政坛的“里金”(黑金)问题。
1月前
国际拼盘
星云
人生下半场的学习/陈家香(芙蓉)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十分模糊,心中仍保有深刻印象的是小四时,级任林安祥老师曾把我写的大楷“吹毛求疵”张贴在课室里的展示板上。上中学后,由于数理与语文的功课繁多,每每都敷衍塞责地遵循老师的规定交上大楷作业。记得当时须磨墨,用毛笔濡墨,一点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地写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练习簿上。 岁月雕刻了我憔悴的手,却激荡了我重执毛笔习写汉字书法的心。在机缘巧合下,我与好友参加了森华堂书法习写班。一起学习的老少中青皆不缺。大家专心至志地聆听老师用心的教导。老师幽默的讲解让笑声温润了现场。 四堂课后,导师林校长传来简讯告知有会议,书法学习班暂定一天,希望墨友们在家好好自我学习。师之言,岂可不听!下午茶后,我打开老师派发的卢定山《行书入门字谱》,正襟危坐,濡墨在宣纸上小心翼翼地习写“造”与“赵”。写了两张宣纸,每字各24次,左看右看,上下再细看,皆甚不满意,喃喃自语:“怎么怪怪的,到底哪里不对?” 老伴趋前看了看,“写得还不错嘛。” “何以解‘怪 ’,唯有杜康,帮我拿杯Martell来!” 老伴定睛看着我,一脸茫然。 学习正确的基本笔法 “闻说王羲之在茂林修竹的优美环境下,曲水流觞蜿蜒其中,喝了点酒而写出笔法精微入神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瞥了老伴一眼,“或许喝了点酒,微醉间,我挥毫落纸如云烟。”“我看是醉后狂言四散如云烟吧!”老伴向我脸上浇冷水。胡言乱语后,我继续习写。 导师说“书无百日功”,写好书法条件之一是学习正确的基本笔法,就如王羲之的书法导师卫夫人的《笔阵图》所说:“横”画如同千里阵云,“点”画像高峰石,“撇”画如陆断犀角,“竖”画像万年枯藤,“捺”如崩浪奔雷,“钩”画如劲弩筋节。除了习写基本笔画,为了理解汉字结构,我还学习欣赏苏轼、赵孟頫和王羲之等书法家的书法,然而,欣赏书法的美感对仅懂皮毛的我谈何容易呀! 汉字的演变从商朝的甲骨文、篆隶草行楷,历经数千年的历史,使我对汉字的书法产生敬意并唤起我对书法的浓厚兴趣。在年届七十而从心不逾矩之年,在文化沙漠的花城,很庆幸有缘参与这文化学习之旅。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既使不能达到意随笔走,笔随意转,也要以“将勤补拙”的心态持续汉字的书写学习,求取进步,力求达至古人所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7月前
星云
星云
【Terra Incognita】相似不相同/谢丽玲
日文和中文文法不同:中文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日文则相反(韩文也是)。举个例子,中文我们说吃(动词)饭(宾语),日韩文却是说“饭吃”。 多年前当张永新张老板的文运书坊还坐落在八打灵11区11路门牌11号的排屋时,我在那里上过韩国民运活动家的课,老师以韩文讲课,现场有人翻译。课的内容已经忘记,却记得很清楚当时听懂了老师说的“hak seng un dong”。 你如果略懂福建话,我想你大概也猜出这四个字是“学生运动”了吧? 多年以后我学了日文,知道这个词在日文里的罗马拼音是“gakusei undou”,实际念出来的发音则是“gaksei undou”。发音不一样,但听起来又多少有些一脉相承、似曾相识。 日本和朝鲜半岛古时候没有自己的文字,最早的书写都是使用从中国借来的汉字。日本后来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两套表音文字,进而发展出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套书写文字并用的独特书写系统。 在朝鲜半岛,15世纪朝鲜时代的世宗大王发明了“训民正音”。虽然这套表音文字并未立刻全面地取代汉字,到了今天,朝鲜已完全废止汉字的使用;而在韩国,也几乎看不到汉字了。 所以,日韩文里一些词听起来与普通话或华人方言相似,许是当初借了字之外还借了音。但为什么发音虽相似却不一样?
9月前
星云
VIP文
谢丽玲|相似不相同
日文和中文文法不同:中文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日文则相反(韩文也是)。举个例子,中文我们说吃(动词)饭(宾语),日韩文却是说“饭吃”。 多年前当张永新张老板的文运书坊还坐落在八打灵11区11路门牌11号的排屋时,我在那里上过韩国民运活动家的课,老师以韩文讲课,现场有人翻译。课的内容已经忘记,却记得很清楚当时听懂了老师说的“hak seng un dong”。 你如果略懂福建话,我想你大概也猜出这四个字是“学生运动”了吧? 多年以后我学了日文,知道这个词在日文里的罗马拼音是“gakusei undou”,实际念出来的发音则是“gaksei undou”。发音不一样,但听起来又多少有些一脉相承、似曾相识。 日本和朝鲜半岛古时候没有自己的文字,最早的书写都是使用从中国借来的汉字。日本后来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两套表音文字,进而发展出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套书写文字并用的独特书写系统。 在朝鲜半岛,15世纪朝鲜时代的世宗大王发明了“训民正音”。虽然这套表音文字并未立刻全面地取代汉字,到了今天,朝鲜已完全废止汉字的使用;而在韩国,也几乎看不到汉字了。 所以,日韩文里一些词听起来与普通话或华人方言相似,许是当初借了字之外还借了音。但为什么发音虽相似却不一样? [vip_content_start] 这个疑问我在《汉文与东亚世界》这本书找到答案。原来是因为学习的时间和地方音有异之故:朝鲜汉字音保留的是唐宋时期的中原发音;而日本的汉字音读(注)的读音则有中国六朝时代的江南音(吴音)、唐朝时的长安音(汉音)和宋朝以后的南方音(唐音)之别。书中也提到,越南的汉字音保留的是早期的上古音。 (注:日本汉字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音:音读是源自中国的发音,而训读则是以日语发音读汉字。例如,“车”念作 kuruma,这是训读;但“电车”则是用音读的发音 densha。) 日文和中文文法不同 《汉文与东亚世界》的作者是金文京,是在日本出生,在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攻中国文学的在日韩国人。书的原文是日文,作者亲笔翻译成中文出版。作者精通中日韩三种语文外,对梵文、越南文,甚至契丹文、回鹘文等现已不通行的语文都有涉略。我是万分佩服。 原文书名是《汉文与东亚:训读的文化圈》,关于“训读”现象的讨论占据书中相当篇幅。但此训读(kun-doku)指的不仅是上面提到的日本汉字读音的训读(kun-yomi),还包括颠倒汉文的语序,需要时加上日文的语缀和助词的阅读汉文方法。 为什么要颠倒语序?因为日文和中文文法不同:中文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日文则相反(韩文也是)。举个例子,中文我们说吃(动词)饭(宾语),日韩文却是说“饭吃”。 既然要学汉文,为什么不像现代人学外语那样,也把文法学好呢?除了因为汉语和周边民族的语系不同外,古时候交通不发达,不同地区的人交流少,加上中国的文言文和口语本来就颇有差距,于是周边民族便尝试以自己的语言系统来书写及阅读汉语。 我想到,马来西亚很多华人,喜欢用中文的语法和语序说英语。例如,我曾经订购电器,店家打电话来确认,一开口就问:“You got buy XXX?”这根本就是中文语法嘛!所以,这种现象能不能算是一种“训读”呢?
9月前
VIP文
星云
可惜夜/颜书韵(永平)
语言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息息相关。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的其中一个乐趣是,我们往往可以借由新语汇认识到蕴含在一个文化基底的精神,透过言语仿佛窥探到了一点他们的人生哲学以及对待人事物的态度。 日本语是一个优美而含蓄的语言,从唐朝时期随佛教一起传入东瀛列岛后,就逐渐演化生成自己的语系。除了片假平假,还有作为华人更熟悉的汉字,三者组合在一起形成日本语独有的文字风貌——清简得如同水墨勾勒的笔画中夹杂着繁复织锦的方块字,浓纤合度,苍劲中带一丝拘谨。 母语是中文的人学习日语绝对有其优势,相比起拉丁语系国家的外国人,我几乎省下了从点横竖撇捺认识汉字的阶段,不过我记得在学习日语中期,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以为日语中的汉字和中文一样,就无需太认真去理解个中的含义,那是身为华人的傲慢。而很多华人都有这样的毛病。 日语借汉字注入了新魂 毕竟,自遣唐使进入日本的公元7世纪至今也过了1300年,汉字经历时代的洗礼和东瀛人的代代传承与衍变,早已发展出他们自己的独特用法与意义,可以说是借汉字之形注入了新生的大和魂。 于是,当你把“娘”喊作母亲,日本人却说怎把女儿喊老了。到超市买菜,看到“人参”价格那么便宜,原来只不过是红萝卜。邮局门口写着“切手”,旅人吓得花容失色,以为人口贩子或告诫偷窃将行古代酷刑,殊不知其实只是邮票。最要命的是,写年贺状给日本朋友,祝她“金玉”满堂,对方回函害羞支吾,表示金玉还是留在你们那里好了,因为一旦登陆日本,就是满室蛋蛋(睾丸),这画面成何体统? 当然,日本也和中国一样,自古喜好歌咏自然与四季,因而衍生出许多优美的汉字用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木漏れ日”,光看字面似乎就可以想像得到阳光筛过树梢叶隙形成光柱的画面;“小春日和”并非诵赞春天,反而是指秋末入冬的寒冷时节,难得回暖温煦的天气;“桜吹雪”的诗意不言而喻;日本茶道的“一期一会”和“我楽苦多”极富禅意,要人慢慢细嚼个中哲理。 喜爱的日本乐团YOASOBI的汉字写成“夜游び”,即在夜晚玩耍,当时因为乐团成员白昼仍有学生和工作人士的身分,玩音乐只能选在晚上,因而以此作为团名。不知是否因为年纪的关系,这几年总觉得白昼太扰攘喧腾,我愈发喜欢耽溺在深更的宁谧里。我常常借用夜游的名义熬煮漫漫长夜,尤其身处高原的凛冽,当摩肩接踵的观光客褪去,夜纱垂降,才是这里最静好的时光。 不过比起夜游,我更喜欢前几天新学会的一个词“可惜夜”,意指夜晚实在太美好,舍不得天亮的惋叹之情,最早出现在日本古诗集《万叶集》里。我想起每当我披上外套,漫游在空无一人的清冷街道上,东边的拂晓透泄出将亮未亮的一抹暝昧,就像是傍晚短瞬的魔幻时光,世界苏醒前夕的最后乖顺,总让我格外心动。因而当我理解了可惜夜的含义后,我立即点头如捣蒜,怀古幽情般地嗟呼:可惜夜晚终究过去。
1年前
星云
星云
日文中的汉字 / 周庆敏(文丁)
看到好些摊位摆卖“人形焼”……天哪!难道是把食材捏成人体形状拿去烧烤?
2年前
星云
读家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 / “蝉联”“卫冕”用法大不同
(【中文对对说】:对比中文近义词、相似字、生活惯用语,或让成语配成对来对对碰,作原有释义的对照、用法的对校,辨析语文应用上的正误,厘清有关词语的正确用法等等。) “蝉联”“卫冕”是赛事摘冠的常用词,但它们不是通用词。 (一) 对比《现汉》中俩词释义 (1)【蝉联】 连续 (多指连任某个职务或继续保持某种称号) 。 (2)【卫冕】 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二)俩词异同之处 (1)相同处 强调连续性 + 取得相同结果。 (2)不同处 ❶【蝉联】 用于连任职务、赛事保持称号 。 在同一选举中,连续两届获选或受委连任同一职务。 在同项比赛中,连续两届赢得同样名次,即今届保持与上届赛事同样成果。 例子:连任两届财政 = 蝉联财政一职。 例子:上届季军 + 今届季军 = 蝉联季军。 ❷【卫冕】 只用于竞赛冠军。 必须是某同项赛事的二连冠,即在某同项赛事连续两届摘冠,表示保住最高荣耀。 例子:上届冠军 + 今届冠军 = 卫冕成功。 (三)根据时态的用法实例 (1)表示期许。 ❶【蝉联】:有意蝉联秘书长一职、有望蝉联冠军。 ❷【卫冕】:寻求卫冕、力争卫冕。 (2)陈述成果。 ·【蝉联】:蝉联副主席一职、蝉联季军。 ·【卫冕】:成功卫冕、卫冕遂愿。 (四)蝉联冠军才可称 “卫冕” (1)只有连夺冠军,才可称 “卫冕” 。 (2)蝉联其他名次,不能以 “卫冕” 一词表达。 卫冕 = 卫护王者皇冠 = 保住冠军。 例子:上届亚军 + 今届亚军 = 卫冕成功。X (五)蝉联冠军 √ 卫冕冠军 X (1)根据语法,“卫冕冠军” 犯了短语构成的差错。 (2)卫冕 = 动宾式合成词 = 不及物动词。故, “卫冕” 不能支配宾语。 ❶从短语结构原则分析: “卫冕” 是动宾合成式动词 = 卫(动) + 冕 (宾)。 卫冕 (动宾) + 冠军 (宾) = 动宾宾 X → 宾语重叠了。 ❷从短语表义分析: ·“卫冕” 意指 “卫护冠军”。 ·卫冕 + 冠军 = 卫冕冠军 = (卫护冠军) 冠军 X → 短语表义出现赘词。 因此,“卫冕成功” 才是“保住冠军”的正确表达。 更多文章: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必须 vs 必需,各分天下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元旦、春节、立春,何者为年之始?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用感恩回应早安,言重了! 感谢vs感激vs感恩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一路好走≠一路走好 【中文对对说】林智勇老师 / 今天的隔天 ≠ 明天
2年前
读家
会员文
叶蕙 | 我和韩国有个约会
因为看韩剧的关系,我曾学过3个月的韩语。可能毅力不足,很快就被韩语的发音系统给绊住了。认识一个国家最快速的办法是去那个国家旅行。也许,我应该找机会去韩国游学一下下,亲身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 从小我就喜欢中文,觉得方块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上中学时选择独中,大学去了台湾,以中文系为第一志愿。念了一年却神差鬼使般转去新闻系,但还是天天与中文打交道。后来误打误撞去了日出之国,发现汉字在日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于是一头栽进那个绚丽的语言世界里,就这样过了大半辈子。 中文和汉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汉字是一套符号系统,起源于中国,后来遍及邻近的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然而读音乃至语法语序都有极大的差异。朝鲜半岛和日本同属汉字文化圈,随着历史和社会发展,这些国家围绕着汉字有了不同的语言观和世界观,甚至影响他们的文化价值观。现在朝鲜和越南已经废弃汉字不用,韩国则有韩文专用派和汉字混用派的争论,目前除了中港台和马新的华语文化圈,就只有日本大量使用汉字了。 近日因工作上的需要,我开始收集日韩两国有关汉字的文献。承蒙一位从事韩语教育的友人引线,跟大马籍旅韩学者萧悦宁联系上。经他点拨,方才知晓自己误解了韩国的汉字教育。根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记载,《论语》、《千字文》等汉文书籍是在公元4世纪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韩国使用汉字的历史比日本更为悠久。今天韩国学生学习汉字的人数一点也不少,只是汉文变成了选修课,就像我们政府学校的华文母语班那样。 [nonvip_content_start] 虽然韩国的报纸和街上的招牌几乎看不到汉字,但韩国社会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儒学传统,尤其佛教团体依旧坚持使用汉文汉字,成为韩国僧伽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据说目前韩国各大寺院的早晚课诵都是汉文与韩语混用的。 一言蔽之,日本与韩国的汉字词个别独自发展,使用方式和表现形式也大相径庭。做词汇比较研究的学者发现,两种语言系统中出现不少同形异义词和异形同义词,当然也有同形同义词。一字汉字词如爱、客、服、绘,日韩语系相同;二字/三字汉字词如医师、火灾、昨年、派出所也都一样,只是读音不同而已。 因为看韩剧的关系,我曾学过3个月的韩语。可能毅力不足,很快就被韩语的发音系统给绊住了。认识一个国家最快速的办法是去那个国家旅行。也许,我应该找机会去韩国游学一下下,亲身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看看汉字汉文在韩国的接受情况,说不定能重新点燃学习韩语的兴趣。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如果韩国跟日本一样恢复使用汉字,对汉字的态度不那么纠结,我们就不会搞错韩国人名的发音,让庭沼玟变郑素敏,丁一宇变郑日佑了。
2年前
会员文
星云
语林拾趣(上)/鹰童(居銮)
(一)小引 中国远古传说,天地本来相通。自从重、黎“绝地天通”,人类就此不能登天。但如何“绝”,似未详细说明,或是后人没有弄懂。 希伯来人的《创世纪》第11章则说,人类本来只有一种语言,“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一样”,彼此合力,筑城建塔,塔顶将要通天。神便下来,“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人类便停工不造了。这就是著名的巴别(Babel)塔的故事。圣经的小字注说,“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因为神在那里变乱了天下人的口音。 如此看来,因为变乱了人类的语言,才导致了“绝地天通”的后果。 且不说登不登天的事。假如神没有变乱天下人的口音,世间根本不会有口译员、翻译家,也不会有人讨论翻译。例如英文的Peninsular Malaysia,字面是“半岛的马来西亚”,是指马来西亚联邦的半岛部分,即马来半岛(马来亚),亦称西马。若译为“马来西亚半岛”,在地理学上就很不通。假使“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一样”,翻译便不会存在,更无讨论翻译对错的必要。也不会有人盲目地崇拜这种口音,执拗地歧视那种口音。由差异与不平等而产生的隔膜、芥蒂、争执、竞争、斗争也将随之消失。人不用把短暂的人生耗在学习双语、三语、四语上面,遭“语言疲劳”罪。很多事情会变得单纯。 苏东坡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没有人一生下来,就能看清楚自己置身其中的语言密林。不算人生的前10年,没有五六十载以上的阅历,一般人不会觉察周围人的“口音”是如何不断地被“变乱”着。由于口音、言语的纷纭,所以才有〈语林拾趣〉。 (二)三把火的善意 浙江词人朱彝尊(1629-1709)曾说:“闽粤荔枝,优劣向无定论。”说到荔枝,我以为还是广东荔枝比较有名。你看马来语称荔枝为laici,分明就是广府音,就知道广东荔枝的大名远播南洋,略胜一筹了。 可怪的是,广东人会好心劝告爱吃广东荔枝的人说,荔枝有sam pa fo(“三把火”),不宜多食,多食会上火。尤其是对儿童,大人会如是再三劝诫。 其实,这三把火是苏东坡惹出来的。当年,坡公被政敌打压,流放到广东的惠州。在罗浮山下,坡公一下子变成潇洒的坡仙了,他兴致高昂地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坡公说,只要能让他一天吃上三百颗荔枝,他不介意永远滞留惠州,永做惠州人哩。 当然,“三百”是虚数,可别当真了。 坡公爱国,关心百姓,百姓也爱坡公。所以,坡公食荔枝的诗句真是妇孺皆知。同时,一经流行,难免以讹传讹。“三百颗”,广府音念作sam pak fo,很接近广府话的“三把火”。荔枝有三把火之说,就是这样有意无意之间,自然形成的。 坡仙不愧是坡仙,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偶然吃上几颗荔枝的时候,想到“三把火”的掌故,还能托他的福,让我们忍俊不禁,笑一笑,少一少。 (三)毕竟空 先秦的古人常用“通假字”,经过历史的积累,自然而然,便给后人留下了大量一字多义、异字同义的汉字阵。标新立异者往往不自觉地在字阵中兜圈子,始终原地踏步。所以周朝的古人8岁入“小学”,就是学文字训诂,成为尊重名实之人,才有资格讲“明明德”的“大学”。 汉字阵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不胪列古例,姑且拿时下的流行语“好康”为例吧。 有人说“好康”是闽南话,这话对,也不对。因为就闽南话论闽南话,只有“好空”。然而,如果把闽南话的“好空”一字不易地照搬进华语里头,你想想看:空即是虚,虚即是假,有谁会相信你的促销真“有便宜可捡”呢?“空”字无疑是犯了忌讳。“好康”就不同啦,康字好哇,康乐。对吧? 对吗?未必。若在安徽合肥或江苏镇江,写这个“康”字,扫你的兴,好康依旧好空。因为江淮官话说“萝卜康了”,康萝卜就是空心萝卜。这个“康”也写作“㝩”,本来也是“空”嘛。况且,这个“康即是空”的用法早已进入华语。40年前,李业霖先生主编的《汉字简化辞典》(吉隆坡:远东出版有限公司、星洲日报联合出版,1983)第187页“康”字条目收录过这个义项: 请问:是不是兜了个圈子,又回到了原地呢?心猿自以为飞到了天尽头,其实并未跳出如来的手掌心。结果呢?五行山下定心猿。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 (四)康了 安乐的“乐”,旧读“落”音。曾几何时,词典规定只许念lè。词典也是人编的,粤语所谓“一时一样”。现在,你必须暂时随顺你祖父、曾祖父辈的旧音,念“落”音,才有可能欣赏以下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柳秀才应试,巴不得一考便中。因为太在意中举了,变得神经兮兮的。他不准家里的仆人发出“落”音,谁一不小心,说了“安乐”,就要被责打。“安乐”被禁,只能说“安康”。用咱们南洋民间的俗话说,就是柳秀才这人,因为“班当”(pantang,忌讳)说“落”及其同音字,弄得仆人很委屈。 柳秀才骑马赴考,途中,帽子被风吹落,仆人一面跑去拾落帽,一面喊道:“秀才慢点儿,帽子落地了!”柳秀才一听“落地”二字,与“落第”同音,犯了他的忌讳,立即用马鞭抽打仆人,要仆人以后只许说“及地”,不准说“落地”。仆人惶恐地帮秀才戴上帽子,边说:“秀才把帽子系牢,就再不会及地了。”秀才听仆人说“不会及地”,与“不会及第”同音,又犯了他的忌讳,马上又鞭打仆人。仆人莫名其妙,好不委屈。 等到考试成绩放榜了,仆人奉命去探榜。好大一会儿,仆人回来,柳秀才着急地迎上去问:“我中了没有?”仆人为难地回答:“秀才康了也。” 柳秀才的故事被载入宋朝人的笔记,一传十,十传百,令人捧腹大笑。从此,“康了”也变成落榜的同义词。时至今日,大词典还收录它。 词典说“康了”的“了”要念le音,轻声。我自己是不会阻人念liăo,也不会唱反调,劝人干不合时宜的事,不去念le。我只会告诉你,当年柳秀才的仆人恐怕是念liăo的。你不妨去请教那唱大戏的,他肯定把“康了”念成kāng liăo。倘念kāng le,那便逊色太多。但是,也不能矫枉过正,标“旧”立异,还是要看所处的情境,灵活达意即可。 (五)“觔”(jīn)与“觓”(qiú)的角力 年纪大了,牙齿掉了,不能像过往那般享受吃面筋(本作面觔)、糍粑了。想当年,随意将嘴往边角上翘(古文谓之“觓”),用牙齿的力道扯面筋时,它也有相反的一股力道要扯回去,仿佛在拉橡皮筋或拉开劲弓(古文亦谓之“觓”)似的。食物与人齿角力,人再借力于筷子,终于把食物咬断了。细细咀嚼,可口! 这类食物的韧性,华南的闽南话叫“觓”(闽音k‘iu),也重叠为“觓觓”,但两字重叠时要变调。例如说:麻糍觓觓。华北的官话,如在北京、东北等地,称为 “筋(觔)道”。例如说:面筋挺筋道。 “筋/觔”字本来指韧带。 “觓”的“丩”旁多表示相近的意义。比如你扯下一根鬈发,想把它拉平,放手时,它又卷回去了。这叫“虬”。毛发鬈曲,闽南话叫“虬虬”。“虬虬”与“觓觓”在闽南话中同音而不同调。再如丝萝藤蔓,你要扯开它,它也跟你对着干,这就叫“纠”,纠缠着你。 闽南话“觓”要混入华语,取代官话的“筋道”,必须出奇制胜。它也够滑头,竟变化为Q,挟着“洋”气。这么着,它便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闯进华语世界,四处鬼混,红遍了美食节目。 某夜,我被厨房里两个人的争论吵醒。是阿觓和阿觔。 阿觓:“如何?这回,你该认输了吧?” 阿觔:“得了吧你!你真以为是你赢了我吗?你也太狐假虎威了吧?对这种下等IQ,我EQ高,才不同你计较呢。” 阿觓 :“嘿嘿,嘿嘿。” 阿觔:“你认定自己赢了,那就尽管阿Q去吧!” 阿觓 :“只要能赢,不择手段。看你能怎么样了我?” 我一听就来气,忍不住插嘴道:“够了够了!不都在同一根角上吗?还分什么高下?上古时期,仓颉祖师造字,群鬼啾啾。你既自绝于字林,自甘与鬼同流,又何光荣之有?”忽然,四下里一片死寂。 这年头,堪入《五行志》的事还真不少。 (六)史前南洋 人脸上的黑癍,福建人称之“胡蝇屎”(闽音 ho sin sai)。无独有偶,马来人也称之tahi lalat,可谓彼此呼应。早年,有一位研究文史的海南前辈告诉我,泉州话、潮州话都以“屎”为sai,只有海南话叫tai(发音略似中文的“歹”),最与南岛(Austronesia)语各成员的ta’i/tai接近。马来文的tahi在现实的口语中也是念ta’i。有人怀疑海南岛民与南洋岛族一定深有渊源。 确实有人认真探讨过这个问题。外号老顽童的邱新民先生,写过专著《马来亚史前史》,在该书第213页中就主张黎族的belai名称是与马来族称有着历史渊源的。邱校长该书收入许云樵先生主编的《亚非丛书》,于1966年由新加坡青年书局出版。 也许,有人要问:1966年,马来西亚联邦已经成立3年,何以邱校长的人类学大著仍称“马来亚”,不称“马来西亚”呢?这肯定是不晓得“马来西亚”原是植物地理学上热带岛域的概念,才会有此一问。 欲知其详,且听下回分解。(明日续完)
2年前
星云
国际拼盘
姓氏太罕见 云南一村集体改姓“鸭”
中国姓氏五花八门,有些极为罕见,比如在云南丽江永胜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就有个罕见姓:上边一个少了一横的鸟,下边一个甲,读作“nià”,然而,因手机电脑中无法输入“nià”字,族人不得不妥协改姓为“鸭”。
2年前
国际拼盘
沙巴特写
【风乡墨苑】癸卯新春特辑(上篇)
兔(拼音:tù、chā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兔子,本义即兔形目兔科动物兔子。古代车上勾连车厢底板和车轴的部件,形状如蹲伏之兔,因名伏兔,简称兔。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因此“兔”又可用作月亮的代称。八大行星之一的水星古代又叫辰星,别名兔星,省称兔。这一意义的“兔”读为chān。
2年前
沙巴特写
百格午报
百格午报 | “无视土团知遇之恩” 袁怀绍:哈芝芝只要权力
土团党青年团长 #袁怀绍 批评沙盟主席 #哈芝芝 为了权力将土团党的知遇之恩抛在脑后,“提醒”他当年沙巴州选,是土团党总裁 #慕尤丁 及总秘书 #韩沙再努丁全力为他助选,扶植他成为沙巴首席部长,他才有今时的地位…… 今日看点: MUDA没份当部长 #赛沙迪:能专注处理法庭案 #马西迪:某党鼓吹“伊斯兰政治” 沙巴无法奉陪 “少说话、多做事” 陆兆福:不会成为 #静静党
2年前
百格午报
华社
汉字评选工委会成立 “提议汉字”10月2启动
2022年马来西亚年度汉字第一阶段“提议汉字”环节将于10月2日正式启动。
2年前
华社
VIP文
张草 | 汉字的前世今生(和分身)
顾名思义,汉字成形于汉代,最早是商代刻在甲骨和铜器上的文字,而商国周围的其他邦国大多有语言无文字,到周灭商之后,文字才广传到其他邦国,秦灭六国后又将文字统一格式(小篆),汉代再简化线条(隶书),遂成今日汉字雏形。 看到网络有人说:不是中国人就不要用中国字,要讲中国话就是中国人。实在令人啼笑皆非,所以要禁止外国人用中文?还是讲英文的人都必须是英国人?即使是古代人,也不会有这种狭隘观点。 “中文”、“华语”是近代叫法,根据不同时地的习惯,又有“汉文”、“唐语”等称呼。日本金文京教授写的《汉文与东亚世界》由他本人译成中文并增补内容,是罕见且可贵的著作。他说汉字在唐朝传去日本,其实跟世界各地文字传递的原因一样,许多地方有语言而没文字,日本也一样,因此吸收邻近强势文化的文字来“音读”(用原本的读法)和“训读”(翻成自己的读法)。 [vip_content_start] 顺便一提,马来人早期吸收印度梵文为马来语拼音(因为印度宗教传入),后来用阿拉伯文字拼音(因为阿拉伯的海上贸易世界第一),现在用罗马拼音(因为欧洲殖民),都是向强势文化借用的结果。 顾名思义,汉字成形于汉代,最早是商代刻在甲骨和铜器上的文字,而商国周围的其他邦国大多有语言无文字,到周灭商之后,文字才广传到其他邦国,秦灭六国后又将文字统一格式(小篆),汉代再简化线条(隶书),遂成今日汉字雏形。 朝鲜和越南也曾利用汉字音读和训读,但因中国历代是压迫者,因此近代纷纷废止汉字。因此曾经存在于东亚的汉字文化圈,其实不太成文化圈了。 其实日本、朝鲜和越南使用汉字是不方便的,因为能所(动词和宾词)相反,比如“读书”在日文是“书读”,因此只好加注解提示阅读顺序,还出现不同的训读流派,本书大部分篇幅讨论日、韩的训读,十分精彩。 早期日本跟南方来往频密,学的是吴音,后来才派遣唐使去长安学习当时的标准音,造成日本汉字读音有吴音、唐音和日本音3套(比如“山”依场合读san或日本音yama)。 梵文语法更近日文 佛教在汉字流传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日韩为了研究佛经而努力学习汉字,至今日语保存了许多佛教词汇。日本人后来发现其实梵文语法更近日文,阅读汉文佛经反而难以还原梵文原义。这么一说,汉文的文法跟大部分亚洲语言是颠倒的。 日本明治维新大量翻译西方书籍,创造了许多新词(如银行、哲学、物理、图书馆、博物馆),后来满清、韩国都将这些新词加入汉文词库。语文本来就是流通的,会因时地而不断变化,例如今天北京留下的地名胡同、哈达,就是蒙古时代加入的阿尔泰语系文字。 那些用语言来界定民族的狭隘想法,老实说心胸还比不上古人呢。
2年前
VIP文
更多汉字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