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租房

11小时前
2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新加坡22日讯)新加坡冒充房屋经纪或房屋经纪“私人助理”的租房骗局重来,当地警方今年1月至10月,先后接到逾430起报案,损失金额至少270万元(新币,下同;逾895万1715令吉)。 《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警察部队今日发文告说,骗子一般冒充已向当地房地产代理理事会注册的房屋经纪,但使用的手机号码与被冒充房屋经纪的不同。 在这类型骗局中,受害者通常在不同的网上平台或网站看到租房广告后联系骗子。 骗子一般会转而通过WhatsApp和受害者联系,为了增加可信度,还会用房屋经纪的名片或证件,以及相关产业的照片或看屋视频来诱导受害者。 在一些案件中,受害者可能会被要求与房屋经纪的“私人助理”或“同事”见面看房。 受害者信以为真,一般在付款或转账后找不到骗子或私人助理,才发现自己上当。 新加坡警方提醒公众应核实房产经纪的身份,受害者可通过房产经纪提供的电话号码在房地产经纪理事会网站搜索。 如果搜索不出相符的房产经纪个人资料页面,对方可能是假冒的房产经纪。 此外,房屋经纪不得索取或收取任何款项,以看房或出租产业。 无论是租金或保证金,都应通过可认证的付款方式如支票、银行转账等直接存入业主户头内,而非“私人助理”或未经认证的PayNow号码。      
3月前
(新加坡13日讯)夫妻上门追讨1000元(新币,下同;约3314令吉)租房订金,与“女房东”起冲突,甚至还上演全武行,互指被打和被踢。事后妻子涉蓄意伤人助警调查,女房东则因涉嫌持刀恐吓,当场被捕。 《新明日报》报道,这起事故于本月10日晚上7时许,在义顺一带的公寓发生。 涉事的男租客陈先生(41岁,装修承包商)绘述,他从中国江苏来到新加坡生活约10年,一直以来都在外租房。 上个月13日, 他偶然在“狮城BBS”网站看到一则租屋广告,指上述公寓一间4房3卫的单位月租4200元(约1万3921令吉),比他目前的租金便宜近千元,于是心动联系帖主。 “我当晚9时就联系帖主,她自称自己也是从二房东那边租来的,她说只要得到屋主同意,房子就可以再转租给我。” 他称,当晚看了对方传来的照片与视频,对环境感到满意,因此立即PayNow转账1000元订金给对方,隔天才登门看房,之后也和对方详谈了租屋细节。 岂料,一周后他却接到坏消息,对方声称公寓屋主拒绝让她转租单位。 “好像是因为她刚接手一个月, 屋主不同意她转租。其实不同意也没关系,我就叫她退订金给我,她竟然到现在都没退钱。” 互指对方先动手 为了讨回订金,夫妻上星期天傍晚在女房东的同意下前往公寓,结果双方谈判破裂,爆发冲突,互相发生争执,妻子和女房东互指是对方先动手。 陈先生申诉:“女房东谈了一会儿突然情绪激动,对我老婆又打又踢,赶我们走,还拿刀指着我们威胁,我马上报警,之后就照着警员指示离开现场。” 据他拍摄的视频显示,只见一名身穿白色连衣裙女子,当时一手拿着一把水果刀,另一手则拿着手机与人交谈。背景可听见陈先生的妻子向对方叫骂。 警方受询时证实这起事故。发言人指出,接获相关通报后赶往现场,一名45岁女子因涉嫌刑事恐吓被捕,另一名47岁女子则因蓄意伤人,正在协助警方调查。 警方当场起获一把刀作为物证。警方调查仍在进行中。 男租客:她百般理由推托不还订金 男租客斥诉“女房东”以各种理由推托不还订金,他将透过法律途径解决;“女房东”则反驳,由始至终没说不还钱。 陈先生说,起初女房东声称自己忙,后来又以交易金额受限、交房租和学费等理由推托,超过3个星期都还没退还订金。 “我之后会上小额赔偿庭向她讨回订金,至于她拿刀的事,就交给警方调查。” “女房东”则反驳道,“我由始至终都没说不还钱,是那个女人先出言不逊。说我诈骗,说各种难听的话。” 她称自己其实有意归还订金,甚至出示她与父亲的聊天对话,要求父亲转账1万元给她应急。 女房东称拿刀自卫 “女房东”反指对方先动手,声称只是情急下为保护自己和孩子,才拿刀自卫。 “女房东”通过电话和短信回应这起纠纷,她指是陈先生夫妇闯入她家,对方妻子进来后就出言不逊,她因此要求两人离开,但女方突然动手打她、抓她、踢她,还不肯离开。 “他们两个人高马大,并且我的孩子都已经吓坏了,我没有办法,情急中为了保护自己和孩子安危,目前警方在调查,我也去验伤了。” 她也说,会为自己和孩子申请保护令,并指由于案件还在调查中,因此不愿多谈。 陈先生拍摄的视频中,当时也传来疑似小孩的哭声。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大马8月1日开始正式落实电子发票制度,但我们在向小商家们了解后发现,不少业者对电子发票的概念依然懵懂。 在收集并综合商家和观众的反馈后,《百格》特别邀请了税务及会计专家孔令龙来对症下药,详细解释有关电子发票的各种注意事项。 0:00 预告 0:23 街访 2:38 专访税务及会计专家 孔令龙 2:51 误会大了?电子发票重点在“机制” 4:02 普通老百姓需准备什么资料? 5:10 落实电子发票真真用意 7:28 电子发票可用作扣税证明 9:01 员工津贴 需要开电子发票? 12:12 电子发票一定是虚拟的? 14:53 买家不要电子发票 卖家怎么办? 16:40 5毛钱的东西 也要给电子发票? 18:52 兼职小生意 如何处理电子发票? 20:27 路边摊需要开电子发票吗? 22:50 租房、租店也需要开电子发票? 24:20 什么情况下需要“Self Bill”? 25:44 网络买卖、跨国交易该如何处理? 27:35 中奖也需要开“Self Bill”? 28:07 农业、渔业、养殖业等开电子发票有难度? 29:14 抓到一条“忘不了” 卖给餐馆需要开电子发票? 29:59 重点梳理:数个需要开“Self Bill”的情况 31:20 电子发票筹备工作“Step-by-step” 34:37 税收局“MyInvois“网站 35:18 政府即将推出免费APP? 37:32 不谙电脑、科技的小商家该怎么办? 39:41 从来没报税 须亡羊补牢? 42:56 电子发票常见问题 专家有何建议? 48:27 处理电子发票需填50多个资料? 49:52 开了电子发票 不能随意删除重开? 53:06 不开电子发票 会否被开罚?
7月前
8月前
(新加坡3日讯)妇女设租房骗局,还谎称儿女相继去世,向男子借钱支付丧礼费和医药费,最后自己再诈死,冒充律师追讨费用,先后骗走对方近6万元(新币,下同;约20万8476令吉)。 《新明日报》报道,被告莎马宁被判坐牢36个月及罚款2000元(约6949令吉),她面对欺诈、伪造文件和抵触远程赌博法令等20项罪名。 她于今年6月20日在庭上承认其中6项控状,余项则交由法官下判时一并考虑在内。被告案发时无业,与2名孩子和父母同住。 案情揭露,受害人是一名23岁的男子,案发时是一名学生。两人于2021年参加福利团体“Eastside Mutual Aid”时认识。 该福利团体旨在给予会员各方面的援助。被告是组织的会员,受害人则是组织的协调员,负责为会员安排援助。 去年7月左右,被告欠大耳窿钱,想找福利团体帮忙,但之前欠大耳窿的会员要求援助时都被拒绝,因此被告选择隐瞒实情。 被告向受害人谎称女儿过世,需要钱筹办丧礼。受害人基于同情借钱,被告却变本加厉,9月与受害人见面时,谎称儿子也死了。到了10月初,被告甚至假冒女律师,发短信给受害人,先称被告需要钱治病,之后再骗说被告死了,要追讨律师费用。 受害人后来怀疑自己受骗,报警处理。 被告在4个月内24次向受害人借钱,称卖房后就会还钱,诱导对方借出5万7250元(约19万8920令吉)。 设租房骗局 骗9租客逾3万新元 此外,从2022年4月至5月,被告还上网刊登广告,谎称出租单位,结果22次骗走9名租客共3万7283元(约12万9543令吉)。被告还伪造了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文件。 租客受骗后纷纷报警。被告于同年6月被捕,过后获得保释,但她在保释期间又再犯案。庭上透露,被告通过相同手法,于今年再向两名租客骗取1万1800元(约4万1000令吉)。 法官今早下判时指出,被告持续重犯,殃及数名受害者,而且涉案金额可观。考虑到被告求情时表示忏悔,且至今没有案底,法官希望她能改过自新,让其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父母能安心。 被告没有钱支付罚款,因此需多坐牢1个星期代替。
8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