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珠|记第15届甲州选举



每一次的选举,对媒体而言,几乎都是一场肾上腺素的冲击。竞选期内,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假期被冻结只是标配,一日的餐食可能只是在车里啃面包,这些都是竞选期,媒体工作者必要的经历。
每一次的大选,除了政党要谈依稀分配,其实,记者们也在等着“议席分配”,大家都希望能够被派到大家熟悉的候选人的选区,因为这样联络起来方便,要了解选情也比较容易。大家都求神拜佛,别被派到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选区,因为这样,在当地没有任何的联络人,要如何采访会非常吃力。
ADVERTISEMENT
报馆人手有限,所以一般上,一名记者就是负责一个国会。如果有关国会属下有好几个热门选区,那么就看主管再加派人手,否则,一人的力量也实在是非常有限。如果有关国会底下,没有太热门的选区,那么在竞选期间,这名记者就要成为“支援型”记者,支援其他记者的选区。
采访大选,真的是一个团队的任务,没有一名记者可以说,一个人就能搞定所有的采访的工作,除非自己是神,否则,有三头六臂也未必能够完成任务。
昨晚开票时,与同事魏美琪被安排驻守国阵阵营,但现场因为分2辆LED 罗里在更新28个州选区的成绩,我们两人被逼一人领养“一辆罗里”,站在罗里前不断向坐镇报馆的主管汇报成绩。两辆罗里位置相差虽然不远,但现场人满为患,我们被逼分开进行工作,无法当下讨论工作的配合。但说好的分配,我们就自己各自完成,我们两人当晚所传回主管的短文、成绩更新、视频等等等等,合计都超过60则。
一名记者在现场,就是要随着现场的突发事件随机应变,任何骚动、欢呼、人的走动,都要成为我们注意的动向。我们两人对着罗里看成绩,每几分钟就在滚动着最新成绩,却还要眼观八方,一旦大人物抵达,又要跑去拍摄,即便分身乏术,但还是要尽最大的努力,摄下所有的画面,然后再把这些现场,用文字速速打成文章。
更新成绩的LED 荧幕素质太差,数目字根本看不清楚,现场所有的记者都看得眼花缭乱,手指还要不断的敲打手机荧幕,只为了要确保将成绩最快更新,因为我们知道,大家都非常关心大选成绩。
大选过了,媒体记者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虽然不用再紧绷,也不用再依靠肾上腺素冲击,但我们依然会在前线,给大家带来消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