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馬六甲30日訊)“愛華文”運動的推行,其實源自背地裡的一個隱憂:學生不愛華文了。每年報考UPSR華文科的學生約10萬人,這些學生昇上中三後,選修華文科的只剩下六、七萬人。兩年後同一批學生昇上中五,報考SPM華文科的人數進一步減少,只剩5萬人。也就是說,從小學到高中,我們流失了一半(5萬名)華文科考生。
放棄的理由很多:考試難怕影響成績、沒老師教、認為華文不重要等。“愛華文”運動要做的,便是引導和協助這些學生,讓他們打消放棄華文的念頭。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鼓勵堅持學習華文的學生,提供資源,在學習華文的路上一路陪伴、護航。
於是,“愛華文”工委會常年舉辦“華文科應考講座”,邀請熟悉批改方式的華文師南下北上,甚至渡海到東馬,為考生講解考試範圍和作答技巧。當然,學習華文不能僅靠一個講座,我們也嘗試在全國各地舉辦“快樂學習華文班”,邀請熱心的老師給資源不足的學生上課。但學生不一定能在固定的地點和時間上課,為了惠及更多學生,我們籌辦“初級華文函授課程”,學生可把作業和作文郵寄過來,由老師們批改後再發回,從中瞭解自己的問題和有待加強的地方。
有了多年推廣華文的經驗,我們深刻體會到這條路要走得長遠,就不能僅僅專注在考試上。有時候,僵化的考試製度只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厭惡華文。我們要把華文的美、華文的趣味傳達給學生,使他們從心底裡愛上華文。
將馬華作家帶進校園
“愛華文”工委會把馬華作家帶進校園,學生通過作家的生花妙筆和精彩演說,見識廣闊華文世界的另一番景緻。這些作家生於斯,長於斯;書寫的篇章緊貼這方土地和人情,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閱讀的興趣,引領學生感受華文之美。
2021年,星洲日報文教部順應時勢以及學生和家長的訴求,《學海》、“希望閱讀”、“愛華文”工委會共同創立了“愛華文”網,並於12月12日舉行推介儀式。該網是全馬首個專為中學華文備考生而設立的網頁,讓中學生在報考華文後和應考前有一個值得信賴的學習資源。而且“愛華文”網是免費的,沒有地域的侷限,全國各地的學生都能參與。
召集11資深教師編輯教材
“愛華文”網一共召集了11名擁有豐富教學經驗和批改考卷心得的資深教師,他們將根據考試範圍構思及編輯教材,讓考生用網上的題目和文章做練習,從而學習正確作答和了解獲分的方法。
師資陣容強大
師資陣容中有8名來自初中組,3名來自高中組。初中組組長陳育坤和鍾蕙青都是教學資歷深厚的退休老師。曾是華小校長的陳育坤,跟鍾蕙青都曾在中學和馬來西亞國立大學執教華文,也曾為出版社出版中學作業練習,2003年兩人也聯合編寫過由星洲日報出版的高、初中華文參考書。
由他們推薦的初中組組員包括張秋燕、徐雲蘭、鄭蘭珍、梁素恩、蔡訓瑋和林麗麗老師等,都在國中或國民型華文中學任教,而且當中也有參與參考書和課外讀物編寫經驗的老師。
此外,高中組組長陳瑞玉是名擁有任教32年經驗的資深退休老師,曾獲得2015年第一屆吳德芳傑出華文教師獎。其中一名組員葉鳳梅,不但有24年國中華文教學資歷,也是2016年第二屆吳德芳傑出華文教師獎得主。另一名組員趙凡慧,擁有16年國中華文執教經驗,是2010年大馬教育部全國卓越服務獎得主。歡迎瀏覽,www.sinchew.com.my/AiHuaWen。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