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底疫情爆發,從國境封鎖一直到最近開放國內旅遊的逐步解封,馬來西亞觀光旅遊產業尤其是民宿業猶如洗三溫暖。面對變化莫測的疫情發展以及後疫情時代,更凸顯了永續觀光的重要,唯有體質強健,才有轉骨重生的觀光業。
ADVERTISEMENT
根據數據顯示,這30年來外國遊客每月入境我國平均值為130萬人左右,今年1月是大約5400人,2月大約是7600人,3月更增加至9600人左右。由此可見,預計到了今年最後一季,入境我國遊客將達到超過3萬人。如果我國政府決定在12月選擇開放國境,個人預測在明年的第一季結束,遊客入境人數將恢復至少到30萬至50萬之間。
面對即將復甦的旅遊行業,我國的旅遊業者準備好了嗎?個人相信經過疫情的洗禮,消費者端從住宿、餐飲到活動體驗行程,更注重衛生安全、私密性、無接觸服務,旅遊消費行為更朝向客製化、小團體化、組件化,也會朝向網絡購買旅遊配套的趨勢邁進。
馬六甲的觀光條件,擁有國家級觀光城市的基底、豐富的人文地理故事及世界文化遺產榮譽,造就了自然生態多樣性,多元族群和人文歷史形成了文化多樣性,這些都是我們所津津樂道的。
然而過去馬六甲的觀光旅遊重視“量”的追求,同時希望很快看到成績,每年突破多少觀光人次成為最主要的指標,於是快速的開發建設,推出天方夜譚的發展計劃,老街上是千篇一律的舶來品攤商,我們看到一時的觀光人潮,卻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很快退燒,我們都知道,一旦缺乏了馬六甲在地特色,很難吸引遊客短時間一去再去。
個人認為,馬六甲觀光局可以效仿臺灣這幾年討論度很高的地方創生或者地方小旅行經營策略,都是在挖掘地方的文化與珍貴獨特的價值,不但有旅遊價值,更凝聚了地方認同,透過各式各樣的網絡社群,用自媒體的方式分享傳遞每一個小地方的美好。
或者,成立“馬六甲觀光圈”,委員會對現有景點、潛力點做大規模的田野調查,經過量化的資源盤點之後,再邀請來自觀光、文化、設計、媒體等,透過不同領域專家的觀點來發掘每一個地方的文化資源以及環境資源,提出質化的討論和意見回饋作為下一個階段。“馬六甲觀光圈”不一樣的是,它不再只是把公會、協會、宗祠、商會等集結起來而已,而是來自地方的共識與地方產業。
經過這次疫情,我們也不得不慢下腳步,重新思考馬六甲觀光的未來。只有放眼長期的品牌策略與發展願景,永續觀光才是最重要。疫情的危機正是我們檢視馬六甲觀光旅遊整體大環境的時機,也許市場會經歷一次大洗牌,卻也正是讓馬六甲的觀光體質更健全的轉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