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17日讯)“巴力吉利令稻米乡,山明水秀好地方,吾校堂皇立村庄,红花绿树好风光……”
ADVERTISEMENT
巴力吉利令华小校歌勾画出该村的美好风光,位于野新的巴力吉利令新村(Kampung Parit Keliling)顾名思义为四周被大沟环绕的新村,早期因为种植甘密,被称为甘密山,成立新村后,村民以种稻为生。
1948年英殖民政府在马来亚实行紧急状态,以切断华裔与共产党的生活支援,催生了“新村”,而巴力吉利令新村也因此而成立。
农业为主 生活悠闲
目前巴力吉利令新村共有89户人家,但是仅有逾200个村民住在村内,游子则在外打拼,逢年过节才回乡团聚。村民100%为华裔,其中约90%是客家人,福建人、海南人及广西人等占少数。
由于该村以农业为主,村民主要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内只有2间店面,其中一间是杂货店,另一间则是咖啡店,下午时间经常可看到村民坐着店内或毗邻的休闲公园喝茶聊天,尤其是周日,该村的休闲公园更是村民主要聚集及打发时间的好去处。
虽然该村没有巴刹,但是流动菜车或肉贩都会进入村内,停留在大树下,方便村民选购,而一些村民经常则骑摩托车到约1.5公里外的新邦木阁市镇打包,生活悠闲悠哉,相当写意!
自从该村路口处开辟新路从新邦木阁通往士兰道,中途的交通圈亦可通往野新市镇及岭叻,交通也比较方便,这2年来巴士也驶入村内,为村民提供便利。
此外,该村附近有2间神庙,其中位于新邦木阁路口的大石将军及哪吒公公庙(具有百年历史),以及迁移至村口的齐天大圣庙,都是当地村民虔诚膜拜的神庙。
梁雅育:没工业年轻人向外发展
巴力吉利令新村村长梁雅育接受《古城》社区报访问时指出,该村的村民一些是从附近的田芭迁移至村内生活,早期是以菜园为生,成立新村后,村民种植稻米,之后则改种可可树,如今村民主要是以种植树胶及榴梿为主。
他说,基于地理关系,该村土地有限,没有太多地方进行发展,村民主要是以农业为主,虽然之前曾听闻在新邦木阁路口一带有个多达100亩的房屋发展计划,但是只听楼梯向,不见人下来。
“年轻人多数向外发展,除非留在村内做农业,这一带也没有工业区,只能靠农业为生,苏日安很多地方提倡村民回流新村,但是我们这里是郊区,交通也不方便,因此很多年轻人向外发展,多数去新加坡和吉隆坡发展。
他说,一些村民早上买菜,下午则喝茶,整个新村犹如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村民生活简单朴素,并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
尽管如此,巴力吉利令新村也经常举办活动,除了农历新年时期会挂上灯笼,增添新年气息,村民也会主动出钱买蛋糕及煮擂茶庆祝母亲节;中秋节则举办园游会,准备猜灯谜等游戏;冬至则煮汤圆,大家聚一聚,可惜的是这两年来因为冠病疫情肆虐,活动也减少。
设施齐全却难留年轻人
村内入口处也设有一间乐龄休闲中心,早期为警局,后来拆了当老人院,80年代才改为乐龄休闲中心,让年长者有个休闲的好去处。
“乐龄中心负责人过去每年都会举办活动,主要去本地旅游,让会员参与,村民可以趁机到处旅游及增广见闻。”
梁雅育也指出,7、8年就有位东甲师傅到新村内成立鹤翔气功团,获得一些村民积极参与,强身健体。
他说,虽然该村设施齐全,也一步步做出改善,但是却很难留着年轻人在新村,毕竟生活消费无法负担。
尽管如此,据了解,该村一名村民有意收购本地水果,并计划要出口去外国,若该计划成功落实,相信将可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华小历经20年终重建
巴力吉利令华小过去孕育了不少各领域的杰出校友,该校于20年前就有了重建校舍计划,但是不断向政府申请皆没下文,直到2019年获得余仁生的“一年一校”教育筹款计划下代筹14万、宝利(Bonia)集团赞助20万令吉,再加上学校三机构努力共筹获74万令吉建校基金,双层楼新校舍终于落成。
1951年创立巴力吉利令华小的课室受到白蚁蛀蚀,申请拨款建校却遥遥无期,所幸通过余仁生筹款,加上杰出校友宝利集团的张氏兄弟赞助母校,有关双层楼的新校舍于今年2月开幕,校方以其双亲名字命名新校舍楼为“张振练黄瑞娘伉俪楼”,如今张氏兄弟再捐赠3套总值逾4万令吉的先进智能电脑教学系统,回馈母校。
梁雅育感谢张氏兄弟饮水思源,关心教育发展,只要新村或该小学需要帮忙,他们都会给予支持。
他说,村民一直希望该校能够跟得上时代进展及在更舒适环境学习上课,如今终于梦想成真。
目前巴力吉利令华小的学前教育班共有23名学生,小学则有41位学生,学生来源主要是来自周遭的地区,除了村民的子孙,也包括新邦木阁的巫裔及原住民。该华小向来成绩不错,过去都是华裔学生,近两年才加入数位巫裔学生一起就读。
陈亚辉帮跑腿还水电费
巴力吉利令新村位于郊区,因此村内一些年长者苦无就交通缴付水电费,而热心村民陈亚辉(74岁)则骑着摩托车穿梭大街小巷,为他们缴付水电费。
陈亚辉自小在新村内长大,经历多名村长已故黄运梅、锺运喜、已故张火的领导,他一直以来担任村委,也曾担任代村长长达6个月,帮忙处理新村事务。
由于交通不便,加上一些村民也不熟悉上网缴付水电费,陈亚辉为村民提供跑腿服务,一直帮忙年长者缴付水电费。
他指出,以前新村路灯并不多,所幸在张火村长的努力下,所有柱子就装上路灯,如今该村的照明设施充足。
“从前年开始,就有巴士驶入新村内,一天大约4趟,村民可以乘搭去野新市镇购物或处理公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