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7日訊)喝一口古井水,是否能看到前世今生,還是能忘卻煩惱,抑或吸引人們故地重遊?然而,當古井逐漸被時代遺忘的時候,它或許漸漸充滿神秘色彩,開始有更多的故事和傳說,等著大家來發掘……
馬六甲的幽幽古井不少,有些宛如風燭殘年的老人,隨時被時代殲滅,有些則是生機勃勃,更有些是歷史地位逐年上升,被照顧得妥妥當當,期盼能永世流傳。
ADVERTISEMENT
《用眼睛去旅遊》第九期要帶讀者走一趟古井之旅,看看馬六甲州內有哪幾口井是你們所知道或不知道的,藉由這個機會去傾聽它們的故事,遙想當年人們興建它的點滴,感受那個時候的生活、戰爭、王室地位或英勇事蹟。
穿過叢林、橡膠林和牛隻處處的鄉間小路,記者首站來到傳說中的葡萄牙井,小小的它隱藏在偏遠的深處,殘破、不起眼也不大氣,卻能夠被當地人牢牢記住,不忘它是葡萄牙軍所挖掘的小井,相信也是村民的一番情懷。
第二站來到甘榜亞賴的荷蘭井,它與馬來民宅毗鄰,政府打造了基本保護設施使其仍完好,但沒有太多的故事為其增添色彩;第三站則到了魯容漢都亞井,堪稱是被打造得最完好的一口井,充滿傳說故事和旅遊色彩。
對華社來說,古井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三寶井和王井,當然也是古井之旅的其中一站,最後一站則是紅屋博物院山上的井,特別的是它像井卻不是井,低調而被忽略。
【萬里茂葡萄牙井】
葡軍駐紮時挖掘
葡萄牙井坐落在萬里茂甘榜彭佳蘭沙瑪,呈四方形的井牆是由紅色鐵鏽石堆砌而成,傳說這些石頭從甲州島嶼搬運而來,如烏貝島和爪哇島。
據瞭解,此井由葡萄牙軍人駐紮在當地與武吉斯人對抗時所挖掘,作為主要的飲用水源及清洗馬匹用途。那麼,此井應有接近500年曆史。
根據當地村民所說,井水經常被村民提取作為日常用途,即便是旱季也不會幹凅。
此井被列入國家文化遺產,惟目前周邊設施處於失修狀態,不見屋頂、欄杆和鐵門,井底已經無水,只有厚厚的泥沙,就像一座被人遺忘的風光大宅,淒涼無比。
【亞賴荷蘭井】
列入國家文化遺產
體積相當大的荷蘭井坐落在甘榜亞賴哈欣路,也被列入國家文化遺產,相信是荷蘭軍當年駐紮在此所興建,當時正與武吉斯人交戰。同樣的,此井也是荷軍日常飲用和替馬匹沖洗的水源。
此井採用的磚塊是為人熟悉的荷蘭磚,惟經過現代修建後大部分被洋灰覆蓋,還是可以從鐵網中窺探到荷蘭磚塊的模樣,以及深不見底的井水。
當局為荷蘭井打造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還設有小門、欄杆、資料牌和花卉植物,隱蔽的位置為其增添歷史氣息,等待著後人的欣賞。
【漢都亞井】
打理最完善古井
位於甘榜魯容的漢都亞井相信是政府打理得最完善的一口井,並在1976年古物保護法令第168條文下被列為受保護古蹟,爾後又在2005年國家遺產法令下在憲報公佈為古蹟。
相傳此井由馬來民間英雄漢都亞所挖掘,以前是一口小小的井,後來被挖深至16呎,並加闊至29呎,而它在大旱季也從未乾枯,而且水源永遠那麼清澈,令人嘖嘖稱奇。
同時,傳說此井原形為漢都亞的腳印,久而久之變得越來越大。
政府為漢都亞井打造了周邊設施,包括圍牆、資料牌、漢都亞生平事蹟資料等,周邊也有不少旅遊小攤位。
【三寶井與王井】
三寶太監鄭和駐軍所掘
三寶山山麓曾有多口水井,民間相信是三寶太監鄭和駐軍所掘,因此統稱“三寶井”,至今留下兩口井,一口在寶山亭外被高牆圍起,官方命名為“王井”,另一口則在後院被公稱“三寶井”。
王井也稱“漢麗寶井“,乃蘇丹滿速沙(1458-1477)特下命令為來自中國的妻子漢麗寶公主而掘,專為公主提供日常用水。多年來,即使遭遇最嚴峻旱災時此井也從未乾枯過。根據傳說,喝過該井井水的外地人,過後都會再回到馬六甲。
1511年間,柔佛戰士們在該井中下毒,造成許多喝了井水的葡萄牙人死亡;1606年,荷蘭人使用了同樣的伎倆,1628和1629年間,亞齊人依樣葫蘆,暗中消滅他們的敵人。
當荷蘭人體會到該井的重要時,便築起小堡壘式的圍牆佈置大炮和守衛處來加以保護,惟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廢置了該井和其他設施。
【水庫井】
與紅屋毗鄰隱藏樹林下
這是一口最不像井的古井,它與小山坡上紅屋博物院毗鄰,隱藏在茂密的樹林下,像一名無名的過氣人物,靜靜欣賞熙來攘往。
外貌像一口井的它,上面架了鐵網保護,往井內窺探可見維修用的鐵樓梯以及一個具有歷史氣息的水泵,四周也積了一定容量的雨水。
它於1992年興建怡力紅屋建築群的道路時被發現,內有一個銜接附近水庫的閘閥,而建於19世紀末的水庫是馬六甲第一個水庫,於1920年代關閉。
歷史記載,這條傾斜的道路,其實包圍了這個水庫和另一個具有相同功能的井洞,只不過後人看不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