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29日讯)马六甲阿依沙叻新村是我国唯一一个纯天主教徒的华人新村,而且村民几乎都是潮州人,因此教友不只用华语念经,也以潮州语念经,是该村的一大特色。
从武吉南眉是通往阿依沙叻新村的主要道路,该村入口处可看到两座天主堂,即矗立在阿依沙叻神父楼旁的仿哥德式圣玛利亚圣堂(建造于1886年),以及不远处的新天主堂(1970年建造)一起默默地守护新村,而新堂后方则是墓园,让村民得以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铭于斯。
ADVERTISEMENT
三岔路口圣母亭地标
当经过两座天主堂、圣玛利亚小学及礼堂后,左边就有一间具有40年历史的杂货店,如今也是村内唯一的杂货店,而三岔路口处则有一个圣母亭,亦是当地的地标。
据了解,该新村共有160户,近500人居住在村内,村民以潮州人占大多数,接下来则是海南人,不过村民多数以潮州话沟通。
温文祥:传村名源自蛇皮果树
祥发杂货店第四代负责人温文祥(80岁)指出,据他所知,该村的名字来由是沟旁种植数棵蛇皮果(Buah Salak)树而得名,唯真正历史则无从考察。
“这里是全马唯一一个天主教新村,以前英殖民时代,传教士来传教,允诺给予1000亩让村民开垦,但是因为有限的人力开垦下,村民只是开垦了逾500亩。
他说,由于教会当时种植树胶,村民开垦的土地只能种植其他农作物,当时村民多数是早上割胶,下午到园里工作,直到20年前,教会翻种油棕树后,一些村民则因为没有工作选择向外迁移。
他说,该村过去还有一间杂货店,不过在约20年,对方的儿女大了,无人接手,加上村内人口不多,因此就选择退休,而如今杂货店也算是一门夕阳行业。
林千宏:青年外流村民渐少
村长林千宏指出,该村人口虽然不算多,但是面积相当大,除了主要道路,当地有罗弄一到六,里面还有多条小路。
“新村的土地都是属于教会的土地,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进来,村民朴素,生活安宁安乐,大家只是信仰天主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新村。”
他说,村民以务农为主,包括榴梿、椰子、以及其他农作物,唯现在也面对人手不足的问题,年轻人也因为不务农而往外发展,村民也逐渐减少。
村内设施完善
“圣母亭(前马华行政议员拿督薛亚朝时代设立)是新村的一个地标,一进来即可看到教堂及圣母亭,村内有小学、礼堂、民众会堂、蒙福青少年培育中心,因此村内的设施很完善,应有尽有。”
他说,薛亚朝及吉里望州议员拿督林万锋都相当照顾该村的设施,如今每一条路都铺上柏油路及有路灯照明,基设相当完善,而林万锋也在几年前协助申请100万令吉提升村内的水管,以改善当地水压低及水质肮脏等问题。
“目前我们仍一直在提升设施,包括一些道路在申请重铺,同时也逐步申请提升沟渠,之前已经提升两条沟渠。
由于该村过去也面对网络问题,所幸该村也在去年成功申请到Unifi,从中做出改善。
他说,当地人安葬在新堂后方的墓园,早期还有成立助终会协助处理丧事,如今则交由教会管理,而两间殡仪馆则设立在礼堂后方。
潮州美食桌上佳肴
由于该村以潮州人为主,少不了潮州美食,即潮州卤鸭,因此以往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烹煮潮州卤鸭,而当地亦有一间一祥烧鱼,也吸引不少访客到场尝鲜。
随著时代变迁,该村也开始采用新科技方式种植,其中一名村民许介宗(60岁)则于今年3月起,协助儿子老板打理温室种植,减少使用人工、虫害、节省药水,惟该种植法采用椰丝纤维、控制温度,并使用有机肥及喷药水,因此成本也会较高,如今仍在不断地进行改良。
姚佳祝:游子回教堂相聚
至于神父姚佳祝则表示,该教堂共有170户约3000名教徒,虽然一些教徒已经搬迁了,但是周末周日都会从外州,如吉隆坡、新山回来教堂相聚,而每年过年过节,包括农历新年、复活节、主保游行及11月2日追思已亡节、圣诞节,大家都会齐聚一堂,热闹非凡!
他说,农历新年都会祭祖、分蕉、派红包当做一个祝福;主保游行则焕然新村游行一圈,之前是教徒游行,去年则因为行管令(MCO)而以车辆游行取代。
“至于复活节前一周称为圣周,复活节前一周,我们会举行圣枝游行(使用棕榈树),纪念耶稣荣进耶路撒冷;周四则庆祝基督建立圣体圣血圣事,而圣周五则是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圣周六为守夜礼庆祝耶稣复活,这个也是教会最大的节日,即耶稣的复活节(复活节),俗称复活节就是庆祝这3天。”
“11月2日追思已亡节,我们鼓励这一天为去世的亲友为他们的灵魂祈祷,相信灵魂不死。这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通常教徒会买鲜花及点蜡烛祈祷。”
此外,每年圣诞节,该村的年轻村民都会去家家户户报佳音,新村也会趁著圣诞节举办圣诞联欢,包括讲解圣诞的故事、玩游戏,但是因为MCO的关系,改为网上报佳音及唱圣歌,以另一种方式庆祝圣诞节。
圣玛利小学全校116学生
姚佳祝神父也是圣玛利亚小学的董事长,他说,该校共有116名一至六年级学生,由于我国华裔生育率下降,学生人数也逐年减少,学生来源以新村为主,也有一些来自周遭的华裔学生。
蒙福盼打造无障碍空间
阿依沙叻新村的蒙福青少年培育中心副院长约瑟夫指出,该中心于2001年开始设立,目前共有65名学员,该中心提供汽车维修、资讯工艺、普通维修及农业培训为期两年的技职课程,让16至19岁的青少年就读,以获取大马技能证书(SKM)。
他说,该中心的学员除了能够接受工艺技术培训,也必须上人格塑造课程,让学员学习自我管理及自律,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吉打、槟城、霹雳、柔佛,甚至东马的学员。
约瑟夫表示,该中心目前也有4至5名残疾(OKU)学员,因此他希望能够打造无障碍空间的工作坊及宿舍,以及增加更多课程选项,让更多残疾青少年能够从中获得培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