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日訊)蓮姐小時候就跟父親學做木屐,掌握了製造木屐的手藝,也把木屐進一步發展成紀念品、在木屐上畫畫,提升了木屐的功能。
在甘榜爪哇一間小木屋裡做木屐的蓮姐姓譚,名秀蓮,多年來靠一雙手釘制木屐,建立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ADVERTISEMENT
蓮姐說,年輕的時候比較忙,釘制木屐的工序很多都是一手包辦,包括上紅漆和掃光漆,都是自己動手做。
“掃了一層漆,等它幹了,再掃一層,最後才掃上光漆。”
她說,體積小的木屐較難釘,加上釘子比較幼,剛開始學時,經常會敲到手,難免疼痛一番。
她指出,店裡的木屐板,如今是由廠方提供,她上釘製做。
木屐有分男女
她說,木屐有分男女,女性的木屐設計有腰身,很久以前還有一種如同高跟鞋般有弧度的高木屐,現代已極難見到,而她也沒有做這種木屐了。
蓮姐說,使用木屐者,一般是在廚房和浴室穿上,以避免腳板沾到水。
“溼了的木屐只需擱著,很快就幹,但不要拿去曬,曬了木屐上的塑膠很快會壞。”
蓮姐說,早期的人穿木屐比較快枆損,因為以前的地面較多泥石,地板較粗,現在一般的地面都比較平滑,木屐也較持久。
“我在家裡也穿木屐,一雙放在廚房,一雙放在五腳基。”
她說,穿木屐時腳要提起來,就不會發出咯咯聲,否則拖著木屐走,磨擦度增加,很快就枆損,木屐的板會變薄。
廣東人婚嫁為新人選木屐
蓮姐說,廣東人在婚嫁時也會為新人選木屐,象徵步步高昇,不過由於現代很多禮節已簡化,婚嫁用品已配套化,為了方便一些新人已採用拖鞋取代,除非有長輩提醒,他們才會選擇木屐。
蓮姐說,木屐小屋在疫情前經常有學生團到來參觀,疫情之後就比較少有了。
“有幼兒園的、小學的、中學的老師帶團來,讓學生認識木屐,也有大學生來訪問作為研究報告的題材。”
友族同胞也穿木屐
她說,由於木屐這項傳統手工已式微,古早味在城市化的國家已很難見到,因此外國人很喜歡到來參觀。
“不久前,有一名客人買了多對木屐回去砂拉越,以便讓孩子進行出花園的成年禮。”
她說,友族同胞也有穿木屐,他們買來放在清真寺使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