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野新萬里茂舊鎮曾經是繁忙的街道,隨著周邊發展蓬勃,花園住宅區及商業區如雨後春筍般林立,發展往外移,老街舊鎮更是人潮大減,昔日風光不再。
陳乾源:萬里茂盛產酸柑而命名
野新市議員陳乾源受訪指出,萬里茂源自於“Merlimau”,後期也被稱為萬里望,兩者皆通用,惟老一輩習慣用萬里茂,據瞭解,早期當地盛產酸柑(limau)而命名。
ADVERTISEMENT
他說,萬里茂舊鎮具有百年曆史,當地以福建人最多,佔70%,其他籍貫人士則包括海南人、雷州人、潮州人及客家人。
“萬里茂舊鎮一帶早期沒有花園住宅區,巴剎也附近,因此該舊鎮相當熱鬧,早期還設有裁縫店、五六間咖啡店及銀行,如今人口外流,而逐漸關閉或遷移。”
早期工業區刺激經濟發展
他以早期在舊鎮設立的馬來亞銀行(Maybank)為例,也搬遷至附近的德武雅花園(Taman Debunga)一帶,該花園早期為稻田,並於2000年進行屋業發展。
“早期萬里茂峇汝工業區發展確實刺激舊鎮的經濟發展,當時很多人出來用餐,帶動舊鎮的生意,但是後期周邊發展越來越多,舊鎮逐漸變成死氣沉沉。”
他說,人口外流,周邊的發展蓬勃,包括萬里茂技術學院於2010年開始發展,該學院對面的萬里茂北區市鎮的商業區形成新的發展區,帶旺當地的發展,逐步設立KFC、麥當勞等快餐店。
陳乾源表示,如今萬里茂舊鎮的商店也因為業者面對年紀大及無人接手的窘境,一些則搬走,和孩子一起居住,導致該舊鎮步入沒落,如今還有保留一些傳統的商店,包括一間裁縫店,其餘3間裁縫店則因為各種因素而結業。
陳乾源回憶起本身在小學時,每次在該舊鎮瓊東茶餐室購買包點上學當早餐,再步行至毗鄰的萬里茂華小上課,而對面的馬來飲食店則售賣印度煎餅已經結業,如今僅剩瓊東茶餐室還在舊鎮營業,讓他留下美好的回憶。
老街美化後到訪者仍不多
“萬里茂州議員莫哈末阿克馬去年上任後,也為萬里茂舊鎮做出改變,包括為約40戶的老店進行粉刷,安裝太陽能燈,夜晚也顯得比較光亮,從而美化老街街景,以吸引更多人前來,可惜到訪舊鎮的人潮依然不多。”
他坦言,萬里茂一帶其實應有盡有,包括萬里茂圖書館、診所、消拯局、獸醫局、禮堂等,當地也設有小心工業區、稻田區、沿海區,當地除了萬里茂技術學院,也設有瑪拉工藝大學(UiTM),因此非常方便。
當地會館每年舉辦不同活動
此外,當地會館每年舉辦不同活動,包括福建會館每年都會舉辦新春宴會,頒發獎勵金;客家公會及海南會館於清明節行春祭活動,雷州會館於農歷七月舉辦普渡。
“當地善心人士也成立的萬里茂福利組,每年冬至時舉辦孝親敬老晚宴,給予100令吉紅包予70歲以上的華裔年長者,讓他們免費享用美食,每年花約2萬令吉,並由贊助人贊助費用。”
他說,當地共有3間神廟,包括白馬老師宮、觀音堂及南海觀世音亭(成立醒獅隊約40年),也設有一間萬里茂佛學會。
萬里茂華小是唯一華小
萬里茂華小是當地的唯一的華小,根據校史記載,當地原有3所蕞爾華小,即功化公立學校、崇正天主教學校以及民智基督教學校,直至1952年1月才合併成為萬里茂華僑小學。1957年,該校接受新薪制,易名為萬里茂華小。
陳乾源也是萬里茂華小家協主席。他說,該校最高峰時期擁有逾800位學生,當時設有上下午班制,目前共有194位學生,屬於A型學校,其中友族學生約34名。
他說,一些接受高教育水平的友族同胞,包括學院講師都把兒女送來華小接受教育,認為華小的紀律很好,非常重視華小的紀律問題。
陳乾源表示,該校設備齊全,備有禮堂,也是華裔居民舉辦活動及晚宴的場所。小學的籃球場在行動管制令前開放讓校友打球,晚上則讓智能氣功班學員上課,這兩年因為冠病疫情而沒有開放,目前還在觀察中。
符女士:60年代在亞答屋設茶餐室
瓊東茶餐室負責人符女士受訪指出,其父親早期從玻璃市搬遷至馬六甲,50年代搬來萬里茂發展,約60年代在亞答屋設立該茶餐室,六七年後才搬來現址。
她說,該店早期自己製做包點,每天清晨3至4時起床製做包點,因為早期很多居民早起割膠,有者則送孩子上學,當時還設有上下午班,很多人買包點充當早餐。
“本來市鎮有約6間咖啡店,但是越來越多咖啡店結業,主要是一些業者年紀大,無人接手,有者則年邁去世,當地的發展也往外移,導致舊鎮逐漸變成死氣沉沉。”
該茶餐室出名的招牌菜為扣肉米粉,很多人慕名來品嚐該美食,包括從馬六甲市區,柔佛麻坡,甚至從吉隆坡到萬里茂的瓊東茶餐室享用扣肉米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