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发布: 6:14pm 20/11/2022

客家人

柏美村

客家人

柏美村

約300戶華裔 客家人居多 柏美村樸實寧靜

报道/摄影:梁德福
(古城第六版主文)马接翁武柏美村 纯朴中散发宁静的魅力
馬接翁武柏美村,純樸中散發寧靜的魅力。

(馬六甲20日訊)馬接翁武是亞羅牙也其中一個傳統的客家華人新村,它的知名度或許沒有隔壁的馬接峇魯新村高,但是,依然散發它的魅力。

這是一個不大的新村,約300戶華裔家庭,加上50戶的巫裔及印裔居民。走進馬接翁武柏美村,迎接人們的是一座大牌樓,裡面傳統的新村房子建築,加上中文及馬來文的雙語路牌,讓人倍感親切。這裡,村民多以客家話溝通,是很純樸又美麗的一個新村。

ADVERTISEMENT

蔡文博:豎立雙語路牌

(古城第六版主文)马接翁武柏美村 纯朴中散发宁静的魅力
馬接翁武柏美村村長蔡文博。
(古城第六版主文)马接翁武柏美村 纯朴中散发宁静的魅力
中巫雙語路牌,是馬接翁武柏美村的特色之一。

馬接翁武柏美村村長蔡文博接受《古城》社區報訪問時指出,1976年,位於榴槤洞葛水壩旁遷的華人遷至這裡,才有馬接翁武柏美村,至今已46年。

他說,這是一座客家新村,有約300戶華裔家庭,加上50戶的巫裔及印裔居民,大家和睦相處。

“2016年起,我們在新村內豎立中文及馬來文的雙語路牌,例如在店鋪那裡可以看到商店街、巴剎那裡可以看到巴剎街的中文路牌,還特地為巫裔及印裔居住的地方立了‘馬來村1路”、馬來村2路”的中文路牌。”

他表示,該新村和一般新村一樣,擁有華小、民眾會堂等,設施齊全。

早期吃野味餐館已關閉
(古城第六版主文)马接翁武柏美村 纯朴中散发宁静的魅力
令人垂涎三尺的傳統客家糕點。

說到馬接,大家都會想到吃野味。事實上,早期吃野味是以馬接翁武柏美村為主,只是現在,這裡所有吃野味的餐館都已關閉,不再有野味可以吃了。

他表示,該新村人口老化,年輕人都往外地發展。不過,近幾年,新村開始推動年輕佈置,尤其是馬接翁武佛學推動素飯結緣,讓新村“動”了起來。

他說,新村三間一字排開的華人膜拜場所,分別是拿督公、玉濂宮及馬接翁武佛學會,也成為新村的一個特色。

唐月嬌:佛學會初一十五有供齋

(古城第六版主文)马接翁武柏美村 纯朴中散发宁静的魅力
馬接翁武佛學會理事上下齊心,推動素食,左起鄧七妹、李秋雲、唐月嬌、侯麗芳、郭春玉。
(古城第六版主文)马接翁武柏美村 纯朴中散发宁静的魅力
馬接翁武佛學會每逢初一、十五都有素飯結緣,讓有緣人種福田,反應熱烈。

另一方面,馬接翁武佛學會副主席唐月嬌表示,該佛學會每逢初一、十五都有素飯結緣,讓有緣人種福田,反應熱烈。

她說,佛學會初一、十五都有供齋,開放給有意贊助者在三寶種福田。舉凡生日、喜慶的好日子,都有人贊助素飯,而且由該佛學會香積組主任李秋雲一手包辦素食,廣受歡迎。

她表示,該佛學會是新村內唯一的佛教道場,宣揚佛陀釋迦牟尼的正法,讓正法久住世牌。

另一方面,李秋雲表示,持素長養慈悲心,佛學會希望通過素飯結緣,能帶動新村的吃素風氣。而在2年前疫情開始,配合疫防標準作業程序,改為打包方式,讓有緣的民眾帶素盒飯回去,最高峰時期時一天派了七八百包素盒飯。

(古城第六版主文)马接翁武柏美村 纯朴中散发宁静的魅力
馬接翁武柏美村是亞羅牙也其中一個傳統的客家華人新村。
(古城第六版主文)马接翁武柏美村 纯朴中散发宁静的魅力
巴剎是新村人購買日常所需的重點地點,見證新村的歷史。
(古城第六版主文)马接翁武柏美村 纯朴中散发宁静的魅力
新村三間華人膜拜場所一字排開,分別是拿督公、玉濂宮及馬接翁武佛學會。
(古城第六版主文)马接翁武柏美村 纯朴中散发宁静的魅力
作為典型的客家村,馬接翁武佛學會也推出素擂茶。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