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之旅 | 84年历史环境清幽 士马木妙音寺行善布施




(马六甲2日讯)士马木妙音寺是甲州难得拥有传统佛寺建筑外形的一座佛教道场,这座建于1939年的佛寺,迄今已84年历史,环境清幽,秉持佛陀慈悲济世的精神,以“财、法、无畏布施”,救济苦难众生,印经放生,弘扬佛陀正法,利益有情众生。
留下高僧大德足迹
根据了解,妙音寺早年是由数名在家居士筹建,早年日治时期,除了是佛教道场,也收留过一些从中国逃难而来的华人先辈,让他们有个安身之处。而这里也留下一些佛教高僧大德的足迹,包括民国初期的虚云老和尚,本地伯圆及竹摩长老,以及刚圆寂的星云大师。
ADVERTISEMENT
而后方祖堂也有供奉一些法师的法相及莲位,包括虚云老和尚,台湾肉身菩萨慈航法师,以及藏密红教祖师诺那上师等。
妙音寺环境清幽,长形的千佛殿,殿内墙上镶有好多佛陀及观音法相,相当独特。
山门上的“妙音寺”三个大字就是出自本地竹摩长老的真迹;而佛殿圆柱则有伯圆长老的真迹。
禅智法师:山门前后两面不同名字
妙音寺常住师父禅智法师受访时指出,根据老一辈的说法,早年这个道场称作“延祥招提”,过后才改为“妙音寺”。所以,矗立于路口的山门,前后两面都不同的名字,面向大路的是“妙音寺”,而面向里面的则是“延祥招提”。
她说,据说妙音寺刚开始是由几个在家居士发起,而战前有不少本地经常回去中国,从中国安排了出家师父来这里弘法,也有接待过不少本地出家长老。
“我从小就随家人到妙音寺,听老一辈的说,以前这里有收留过一些从中国逃难而来的华人先辈,所以这里有不少房间,应该就是当年收留他们的地方。”
她表示,听说妙音寺早年也有不少高僧大德在这里留下足迹,包括民初高僧虚云老和尚,以及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
每月定期捐助有需要者
2001年出家后,禅智法师就常住妙音寺,而如今,妙音寺除了一般的佛教诵经,也有提供场地给佛教团组、学校来举办生活营,让小朋友从小就接受法薰陶。
法师说,她于1995年开始,以在家居士身分号召其他人一起展开救济活动,大家发心随缘乐捐,帮助有需要的人士。如今出家了,这个活动依然没有中断,妙音寺如今每年都有新春布施活动,以及每个月定期捐助有需要者,包括金钱及日常用品,实践佛陀慈悲济世的精神。
她表示,佛教中有“财、法、无畏布施”,财布施方面,妙音寺是以金钱去救济有需要者,法布施方面,就是印经,开启众生的智慧,无畏布施方面,就是放生。
“我们常年都在进行这三方面的布施,希望帮助一切众生。”
每周日早上有共修
法师说,妙音寺每个星期日早上8时30分有共修,大家聚在一起修习佛法。
此外,一年也有两次三步一拜,分别在劳动节及国庆日,绕妙音寺一圈,通过三拜一步,祈求国运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我们每年农历七月廿八、廿九及三十日,都举办地藏法会,同时有超度祈福。”
法师说,大殿内有一个大钟,外面贴著消灾祈福善信的名字,里面则是往生者名字。每早晚晨钟暮鼓都会敲钟击鼓,为在生者及往生者祈福。
法师说,如今妙音寺内已没有焚烧金银纸,超度法会也一律拜素食,还原佛教原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