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12日讯)新邦木阁(Simpang Bekoh)为一条街道两排店屋的小镇,镇中心有一个三岔路,是往来亚沙汉、野新及柔佛东甲的交通枢纽,因此当地曾是附近数个村庄居民的聚集地,街道也相当繁忙,唯这些年来缺乏发展而趋向没落,令人担心有朝一日会逐步消失在发展的洪流中。
新邦木阁位于马六甲及柔佛州的交界处,过了小河后就是柔属的木阁新村,大街距离甲州野新及柔州东甲各13公里,周围则有巴力吉利令新村、冯鹿巴登新村、亚沙汉新村及武吉加东新村。
ADVERTISEMENT
该大街上左右两边共有41间双层木板老店屋,包括杂货店、药材店、家私店、熟食店、小贩中心、理发店、五金店、农药店、手机店及摩托车及脚踏车修理店等,是居民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
陈联华:从未享新村待遇福利
前马华新邦木阁支会主席兼前村长陈联华(73岁)于70年代初搬迁至大街上居住,早前经营杂货店生意。
陈联华接受《古城》社区报访问时指出,新邦木阁早在50年代,曾被列为全国452个新村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当地不像其他拥有个别土地及屋地的新村,而被当局遗忘,从未享有新村的待遇及福利。
“早前流传一个传说,在日军占领时代,抗日军在彼咯(Bekok),却被误以为位于木阁(Bekoh),所幸最后一分钟发现错误,才没有酿成大错。”
他说,大街两排41间双层木板老店多数尚称完好,约10间已成危楼,而店屋后方设有9间木屋。
“90年代大街后方发展木阁再也花园,设有27间单层店屋及35间双层中价屋。早期很冷门,后期慢慢旺起来,包括99Speedmart连锁便利店及Mr Diy连锁门店,因此非常方便。”
他说,目前大街包括花园住宅区的人口约有60户,包括华裔约300人、巫裔180人及印裔约20人,其中华裔集中在大街中心,巫印裔则散居在周遭一带。
三重交错小镇复兴计划搁置
“小镇两排店屋约80%是兴建在马来保留地上,各店屋每月须缴付马来地主约50令吉的地租,导致当地面对3种情况,即地主为巫裔、屋主为华裔,抑或业者为屋主或租赁者。”
他说,早在10多年前,时任首席部长敦莫哈末阿里曾推动“小镇复兴”计划,准备把新邦木阁镇上所有店屋拆除重建,惟因为涉及地主、屋主及业者三重交错关系,导致该计划一直悬而难决,最终没有下文。
盼保留小镇原貌加固建筑
尽管如此,陈联华表示,当地居民及业者皆认为该“拆除重建”计划不切实际,毕竟当地地点较偏僻,商机有限,反而90%以上的原有业者必须结束营业而前往他处谋生,因此希望继续保留小镇的原貌及确保原有建筑物的稳固安全,让商民们继续安居乐业。
翁瑞云:70至90年代最旺盛
当地居民翁瑞云(85岁)从1959年嫁过来,当时和丈夫租店面经营脚车维修店的生意,见证新邦木阁的发展及变化。
她说,刚嫁来新邦木阁时,当地只有约20间商店,附近一带都是稻田,由于直到70年代才有电供,居民使用大光灯照明。
“当时大街有理发店、脚车店、多间杂货店、打铁店及书店等,居民多数以割胶及经商为主,巫裔则种植稻田,早期的小孩则多数继承父业。”
翁瑞云指出,新邦木阁于70至90年代最旺盛,当时人口也较多,而当地也是周边村庄的集聚地,包括武吉申宜发展芭、巴力吉利令新村、冯鹿巴登新村等的村民都会到当地购物。早期商家从清晨6时营业至晚上,甚至打烊后,有顾客上门还是继续开门营业。
“以前搭巴士到野新及东甲都很方便,每个小时都有巴士行驶,包括岭叻及亚沙汉的路线都会经过新邦木阁,如今巴士川行的数量也减少;至于早期每小时都有巴士从东甲川行至木阁,直到2000年之后才停止服务。”
她说,自从2000年代开辟新路,岭叻、森州亚依昆宁可直接前往野新,生意稍微受到影响,行动管制令后商家更是饱受打击,导致生意一落千丈。
吴始发:购买力不足生源严缺
新邦木阁重组村村长吴始发表示,新邦木阁于七八年前被列为重组村,从而获得拨款提升为大水沟,以改善当地的水灾问题。
他说,当地一些老店因为一些居民搬迁,长期无人居住,或者业者年纪渐长而结业,导致老店缺乏维修及出现漏水的情况,约10间老屋变成危楼。
吴始发也是新邦木阁小学董事长,目前该校仅有10余位学生,多数为巫裔,由于缺乏学生来源,因为当地缺乏就业机会,年轻人都到外坡谋生,家中仅剩年长者。
“现在多数的居民种植榴梿或油棕园,曾经有发展商要来发展,但是当地的购买力及土地不是非土著的地段而作罢。相信有朝一日,该两排商店也会消失在发展洪流中。”
咖哩羊肉虾饼闻名遐迩
他说,该大街除了设有野新市议会的5间商店,即理发店、裁缝店及嘛嘛档,右边的一排美食中心去年重建提升后,提供更舒适的环境给顾客,其中以阿丹咖哩羊肉及阿欣虾饼闻名,吸引不少人远道而来品尝美食。
此外,大街上也设有新邦木阁诊疗所、新邦木阁华小、新邦木阁中学及水务公司分行等,提供不少便利给周遭的居民从中受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