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六甲21日訊)培風中學配合110週年大慶所舉辦的“培風百年講堂”於本月18日正式開跑,百年講堂第一講的嘉賓為來自臺灣大學的黃從仁教授,主講“數位時代怎麼學與記?從心智與腦科學的觀點探討科技的變化、衝擊與因應之道”,希望透過本次講堂,讓該校師生乃至於來賓們,能夠在這數位新時代,懂得如何應用科技,融入AI時代,跟上新時代的步伐。
出席嘉賓包括該校董事長史進福、署理董事長蕭漢昌、副董事長辜保瑜、總務曾昭明、董事宋德祥、董事吳添福局紳、育民小學校長鄭國華、馬六甲中總青商團代表、甲州前華校督學劉榮禧、培風家教聯誼會理事等。
ADVERTISEMENT
黃從仁教授畢業於臺灣大學數學系、臺灣大學物理學研究所、波士頓大學認知與神經系統研究所,研究專長為應用類神經網路等數理模型來研究人類認知行為,致力於使用資訊科技來進行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巨量資料研究,在議題上聚焦於社會認知 、學習與記憶。
他在會上指出,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大部分人都面對學習上的焦慮,尤其近幾年AI(人工智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愈發吃重,例如近期盛行的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程序,便可窺知一二。因為這樣,讓我們不禁擔心,未來的世界,人類的工作會不會被AI機器人所取代。

分享AI進展程度
黃教授透過多個例子跟來賓們分享現今的AI進展到什麼程度。他指出,科技技術的更迭非常快,我們既然談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那就不得不談到這個“Intelligence”是從何而來。“Intelligence” 主要能夠分為兩個定義,一個是 “the ability to learn”,意指學習新的事物; “the a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即所學習過的各式各樣以及各方面的知識。因此,從這兩個定義來看,“learning and knowledge” 其實就是構成“Intelligence”,不管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或Human Intelligence的重要核心。所以說,學習與記憶是在強化原本我們既有的能力,它所扮演的角色是屬於資源性的角色。
他提到,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知識都是開放的,是學不完的。因為在學習上可分成兩個面向,第一個是先天的,另一個是後天的,具有目的性的。學習是為了跟上人世間的變動,如果今天我們停止學習與記憶,所有知識將停在某個時間點,我們將止步不前。因此,學習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適應這個環境及社會的演化。
“不是學習知識本身,而是學習如何把知識學得更好。在數位的時代中,帶有目的性的學習態度,以專題性的方式來完成學習目標是會更達到學習成效。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懂得如何去篩選你想要學習的東西,你只需要學跟你的知識相關的內容就好。”黃教授如是表示。”
科技工具隨時隨地都可學
他提到一個時下最新的學習方法 “Meta Learning” ,意指學會學習,即learn to learn。Meta Learning建立在一種“學會學習”的能力,使其可以在獲取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快速學習新的任務。我們可以學習別人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學習自己的知識,併為學習訂下目標,有目的的學,以避免學不完且一事無成。為此,黃教授指出,向別人學習是一件重要的事,因為我們能夠透過別人的經驗來避免我們的失誤,但我們同時也必須懂得做選擇,別人的知識可以讓我們作參考,但不能全盤接受。
科技的工具可以讓你去突破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學,這就是新科技所帶來的便利。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必須不斷去學習,因為學習能夠讓我們當一位倖存者(survivor),不管是先天還是有目的的去學習,都會讓你變得越來越好。然而,在這過程中,我們必須設定目標,這樣才能找到方向,發揮所長,凸顯自己的個人特色。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AI則是人為制定的,它不會自己設定目標,因此我們要懂得善用自己長處和優勢,展現獨特的面向,這些都是AI 所無法取代的。因此,黃教授勉勵在場來賓們,勇於做個帶有個人特色、能自訂學習目標、善用自己與他人長處,並在多面向持續演化進步的智人(HomoSapiens)。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