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六甲7日讯)当我们身处钢骨水泥森林,享受着先进城市的便利和科技,拥有多元族群的原住民朋友们则在美丽的森林和山区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享受另一片天空的美丽;彼此在同一片国土生活,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面貌。
无论世界怎么改变,原住民始终爱着自己的一片天地,普通老百姓很难走进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的了解更少之又少,那么原住民博物馆的诞生及发展成历史及文化资料的研究中心,恰好填补了人们缺少的知识领域。
ADVERTISEMENT
《用眼睛去旅游》本期带读者走一趟位于爱极乐的原住民博物馆,它原建于爱极乐植物公园内,由森林局监管,1996年被马六甲博物院机构迁至鳄鱼园隔邻,现址位于植物公园路,甫重新对外开放参观。
踏入展区,一座根据特母安(Temuan)族群房子造型建造的博物馆展现眼前,造型为浮脚建筑,屋身刻有该族群文化的三维图像,散发着古老神秘色彩。

打造原住民山区情景
底层开放空间一角打造了原住民山区情景,展示原住民的打猎及捕鱼生活,人物照片墙、动物绘画加上实物配搭,令人感觉真的置身于山区中。
登上楼梯参观上层的展览馆,有一种真正进入原住民世界之感,首先看到穿着树皮衣装的原住民男女模拟人物,左边第一个展区主要介绍西马原住民的分布地区、文史资料及族群特质,像是为这场导览作一个开场白。

多个展区有各自主题
左右多个展区有各自的主题,譬如介绍原住民用木、竹和藤编制的端盘,如何利用竹皮和树皮制作衣裳、烹煮器具和餐具、钻木取火等,也展示原住民各种捕猎的武器、刀具和喷枪,还有针对不同动物设计的捕兽器,如老虎、花豹、猩猩、老鼠和鸟禽类等,当然也有捕鱼活动的用具等。
予人能歌善舞印象的原住民有许多自制乐器,如竹笛、小提琴和锣鼓,而多才多艺的他们也会木雕手艺,一件件手工品成了非原住民眼中的艺术创作品,淳朴又独特。
其中一个展区则介绍不同族群的屋子和公用礼堂,如特母安、巴迪族(Bateq)和雅贡族(Jakun),也有展区以人像模特换衣婚姻仪式、坟墓、杰出原住民人物代表等。

现代原住民女子爱打扮
随着时代进步,现代原住民女子开始爱打扮并进行简单梳妆,这里展出她们的发夹、香水、梳子、耳环、手提袋、发饰、发箍、高跟鞋、服装及发油等。
原住民族群非常多元化,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恐怕需要更多研究,但这座小而丰富的博物馆,还是能够满足大家走一趟认识原住民的基础之旅,感受他们是如何简单地幸福活着!

【认识原住民】
半岛原住民部落18民族组成
马来西亚半岛原住民部落由18个民族组成,3个最大族群为尼格利陀族(Negrito)、塞诺族(Senoi)、原马来族(Proto-Malays),所分布的州属也不同。尼格利陀族居住在吉打、乌汝霹雳、乌汝吉兰丹、彭亨国家公园及登嘉楼,塞诺族在吉兰丹、霹雳、彭亨、雪兰莪,原马来族则在彭亨、柔佛和森美兰。
18个原住民族群各自有不同的语言、结婚习俗及节庆,譬如马六甲的特母安族(Temuan)庆祝华人农历新年、雪州的玛美里族(Mah Meri)和特母安族庆祝祖先新年、森美兰的特母安族庆祝开斋节等。
马六甲共有14个特母安原住民村,野新和亚罗牙也分别有6及8个村落,地点包括新邦木阁、招茂、岭叻、武吉胜也、士兰道、马接、直望、葛慕宁、普罗士邦、丹绒礼茂及打坡能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