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发布: 8:20pm 30/06/2023

历史文物

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

历史文物

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

用眼睛去旅游 | 展出官员制服徽章文物……关税局博物馆 大开眼界(上篇)

报道、摄影:范纯玮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院设于甲河广场的旧仓库建筑,免费参观。

(马六甲30日讯)当人们将目光专注在欣赏甲河及巨型的“海上花”博物馆,很容易就错过了一间内容丰富的宝藏博物馆,它就是展览品令人大开眼界的

《用眼睛去旅游》记者首次参观这间博物馆,内部面积宽阔,展出官员在不同年代使用的工具、制服、徽章、文物等,并以马来文和英文作介绍,让市民、游客、学生及研究员了解大马皇家关税局的角色及职责,非常用心。

ADVERTISEMENT

A展区重点展出

本期上篇先带读者走入关税局的历史文物世界,也是A展区的重点,让访客见证关税局逾半世纪来的发展。

在这里可以看到1960年代甲关税局官员在此建筑前的合影、20世纪此老建筑老照片、40至50年代的收件日期盖章、英殖民砂拉越时代的信件封印、望远镜、消费税表格编号机、警棍、时间记录机等,也能从文字和资料展示了解到关税局结构、名称及角色的演变。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1960年代,甲关税局官员在博物馆现址(当时为关税办事处)合影。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40至50年代的收件日期盖章。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1950至60年代东马海关缉私人员使用的望远镜,以及独立前关税局警卫所使用的望远镜及徽章。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海关看守人在新山公主海滩使用过的日本“Amano”型号2500的时间记录机。

同时,馆内展出1920及1960年代职员的记录簿、照片和职员证、1940年代的职员薪金和退休金支出簿、40至70年代的计算机器、二战前至60年代的打字机、不同政府及年代的关税条例册及指南、官员肩章、级别星章、徽章、独立前的制服编号和纽扣等,非常实在地记录了有关单位的发展史。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1920年代(右)及1960年代职员的记录和职员证,非常珍贵。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1940年代华裔关税人员的每月薪金,从45至100元之间不等。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1940至1970年间使用的计算机器,包括东西马和新加坡的关口。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1950年代关税人员的工作指南及关税条例,转眼已超过半世纪。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馆内展出关税局的各年代制服,也有官员肩章、级别星章、徽章、制服编号和纽扣等。

免费开放公众参观

大型文物方面,有50年代关丹港口海关及职员使用的脚车,也曾在英殖民时代主要海关站使用,还有40至70年代用以收藏各种充公品的木箱和铁箱、60至80年代官员在马六甲邮政局检查外国包裹使用的木桌椅及封印、1938年登嘉楼关税局的办公桌椅、30年代在关卡使用中国制造的各尺寸杆称、50年至70年代使用的各类计算机器和收据列印机等,令人大饱眼福。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1950年代关丹港口海关及职员使用的脚车,也曾在英殖民时代主要海关站使用。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1950年代,用于新加坡联邦征税海关站(PCKP)的木箱,置放征税物品。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40至70年代关丹关税局使用的铁箱,置放珍贵物品,包括收据。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1960至1980年代,官员在马六甲邮政局检查外国包裹使用的木桌椅及封印。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1938年登嘉楼关税局的办公桌椅。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30年代在关卡使用中国制造的各尺寸杆称,至50年代还在用于称重较轻的物品。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50年至70年代使用的各类计算机器和收据列印机,充满年代感。

此馆展出空间相当大,物品亦非常多,令人惊喜,且免费开放给公众参观,惟进入时会被柜台官员要求扫描二维码登记,填入基本资料后,就可展开一个收获满满的参观之旅,深入了解关税局的点滴故事。

【建筑简介】
2004年从关税局改为博物馆

关税局博物馆位于1890年英殖民政府建立的货品仓库,后者起初作为储藏从中国、印度、印尼、泰国和菲律宾进口的白米、白糖、面粉、香料、陶瓷等,同时储藏出口物品。

后来,这座位于海乾街的仓库成为市民熟知的“海关仓库”,暂时置放待抽税及检查的进口商品,有关商品是从马六甲港口的外国商船而来,将被带到马六甲河口。

《用眼睛去旅游》:大马皇家关税局博物馆(上篇)
20世纪马六甲河口老照片中,左边依稀可看到英国政府建立的仓库,也是现在的博物馆现址。

仓库部分空间在1950年代起先后改为甲州关税局临时行政处、仓库及缉私组,而物物交换码头也改到瓜拉宁宜和双溪南眉,关税局也拥有了本身的大厦,遂在2004年开始将部分改为博物馆,2006年由时任甲州首席部长主持开幕,惟依然保留着朴素的原建筑风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