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六甲19日讯)由国际郑和研究院及马六甲潮州会馆联合主办的《扎根原乡名扬他乡,沙爹朱律与沙茶酱对话》活动成功举行,现场吸引超过60名观众前来聆听交流。
潮州与闽南人烹饪方式不同
主讲人谢培根表示,沙爹酱与籍贯性文化区别,主要以潮州人与闽南人不同的烹饪方式区分。潮州人把串串沾入沙爹酱,演变成沙爹朱律及沙爹火锅。闽南人主要会把沙爹酱用来做菜,如沙茶烤肉、沙茶牛肉炉及沙茶面等。
ADVERTISEMENT

沙爹朱律最早开始是以挑扁担方式售卖,它的“雏形”是源自亚迪沙爹业主杨志清的祖父杨亨福,于50年代从中国潮州揭阳南来,并落脚在麻坡贪食街售卖渌渌,当时主要卖的食物就是鲜蚶、鸡肉、猪肉、猪肝和粉肠为主。后来杨志清父亲杨国风与姑姑于70年代接手摊位后,便把串烫涮料烹调法,改成炭烤沙爹的方式处理食物。
然而,马六甲沙爹朱律的起源,是在1953至1960年间,由“京都沙爹朱律”的创办人林木钦与林乔南推三轮车在纽甘律街冷藏食品店旁的五脚基营业。约在1965年搬迁至国泰戏院后面,桥下河边营业。2000年时,国泰戏院停止营业后,京都沙爹朱律一直做到政府收回土地作河边美化计划才停止营业,目前由第三代林国方在晋巷重新营业。

沙茶火锅窜起改变沙茶酱命运
另一位分享者陈爱玲老师是东南亚饮食文化工作者、餐饮顾问、长荣大学讲师及RASA 品牌主理人,她说,台湾沙茶酱发展脉络,主要是1949战后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后的演变,1958年刘来钦沙茶粉瓶装沙茶酱的出现,1964年杜象创立“赤牛牌沙茶酱”的历史。
陈爱玲表示,台湾最初推行非常困难,主要是因为由牛字的禁忌,后来1980年沙茶火锅窜起后,改变了沙茶酱的命运,甚至到了2021年,台北也有沙嗲朱律的出现。
《扎根原乡名扬他乡,沙爹朱律与沙茶酱对话》活动现场,除了让现场品尝陈爱玲老师特备的沙茶酱外,谢培根也安排提供现场观众品尝沙爹朱律。
当晚文化付费一共获得270令吉,马六甲潮州会馆妇女组也拨出300令吉作为讲师经费,所有款项在国际郑和研究院总经理李振城的见证下,全数移交给陈爱玲老师作为感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