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28日讯)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华乐团创办多年,默默地让中华文化在古城传承,一直担任老师的长辈如今已是满头银发,也看到了后浪奋起,江水奔流,前后相继,使这支在地文化团体,不负期望,越来越好。
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华乐团是由林志国老师、杨月宝老师、张锦水老师一同创办。这支乐团将在明年1月13日(星期六)于中国公学礼堂举办《喜乐50》音乐会,为了让音乐会完美演出,团员们已如火如荼排练,誓给观众呈献最佳的视听飨宴。
ADVERTISEMENT
林志团:团员表现超越前辈
林志团老师接受本报访问时说,他已80多岁了,这一路走来,看着许多团员成长,而他们的表现也超越了前辈。
“我感觉到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付出总算看到一点成绩。”
林志国心怀安慰地说,乐团一代更胜一代,一代比一代更强,这是很好的现象。
杨月宝:年轻人付出很多
创办人之一的杨月宝说,在近年五、六年,她看见年轻一代的加入,年轻人也付出很多,这才让会馆华乐团搞得比较容易。
她说,旧的队员年纪大了,如今有更多的有时间帮忙指导后辈,这些老师们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曾经一同创办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华乐团的张锦水,去年才被召回来重新归队。
他指出,早年曾因工作关系离开乐团多年,去年才被召回来,因此再次搭上这班列车,一同为华乐尽一分力。
在创办人和老师们的坚持不懈、热爱华乐的一颗心之下,如今乐团具备老、中、青、小各年龄层的团员,大家平时聚在一起排练,犹如一个大家庭。
叶知俞:对华乐团有兴趣
叶知俞是同安金厦会馆乐团里年纪最小的团员,来自培德小学的她,今年三年级。
叶知俞说,她加入会馆华乐团已一年,学习扬琴、敲击乐。
“之前是阿姨带哥哥先加入,后来阿姨也鼓励我一起来,加上我对华乐团也有兴趣,所以就加入了。”
叶知俞说,她喜欢扬琴,弹奏时心里会很欢喜、很高兴。
“在家空闲时,我就会弹扬琴。”
目前,叶知俞也已参与过多场演出。
叶知俞说,团队里面的长辈,对她也特别照顾,如同家人。
汤谞:老师鼓励加入乐团
13岁的汤谞是在今年初加入同安金厦华乐团,负责敲击乐。
她说,今年初她与母亲到会馆看哥哥练习时,在老师的鼓励下加入乐团。
由于没有乐理背景,她在开始时很紧张,担心出错招惹团友的不满。
在老师的爱心指导下,汤谞已参与过数场演奏,包括在鸡场街举办的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与玛拉工艺大学马六甲分校举办的中华文化活动、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民间音乐交流访问音乐会及北添宫九皇爷诞演出。
杨勇志 李侑阳:华乐团犹如大家庭
来自育民小学六年级班的杨勇志与李侑阳是于今年5月加入同安金厦华乐团,成为二胡手。
他俩皆是学校二胡协会的成员,并在老师的推介下到会馆观摩,因而决定加入成为会馆华乐团的生力军。
杨勇志和李侑阳是同班同学,他们表示喜欢会馆的学习气氛,跟长辈、大哥哥及大姐姐共处,犹如大家庭一样。
李侑阳说,他喜观二胡,觉得二胡音乐很好听,因此就试著加入学习。
他们二人在课外皆有学习钢琴,杨勇志在会馆除了学二胡,也学习钹。
接下来的《喜乐50》音乐会,将是他们的第一场演出。
谢恩银:风雨不改到会馆学习
今年15岁的谢恩银,在小学四年级就已加入同安金厦华团乐,多年来坚持不懈,虽家里住得远,间中还遇上了疫情阻挠,但并没有浇熄她对华乐的热爱,反而更确定了她对二胡的爱。
在马六甲高等华文国民型中学就读的她,在四年级时就与朋友一同加入会馆华乐团学习二胡、敲击乐、大鼓吹。
虽然家住市郊,但家人多年来风雨不改,每周都载送她到会馆学习,给予很大的支持。
她说,当初与她一同到会馆的朋友在六年级时决定放弃,她选择留下继续往前走。
“疫情爆发及行管令时,我们无法学习,就这样暂停下来了,当重新开放时,我突然觉得更喜欢二胡了,特别想回来。”
谢恩银说,这些年来,她参与过多场大型演出,包括农历新年、中秋节等的演奏会。
叶展易:以为华乐是传统音乐
在还未加入同安金厦华乐团时,叶展易以为华乐就是节奏比较慢的传统音乐,然而加入后却打破了他对华乐的认知,原来华乐也可奏出西洋曲、马来曲及印度曲。
今年15岁的叶展易就读公教中学,也是学校的管乐团成员。他是在中一时由阿姨带入会馆华乐团,在这之前,他只是喜欢西洋乐,对华乐因没有很大认识,所以也因“不相识而无从相爱”。
“现在,我喜欢的不只是西洋乐,还有华乐,虽然有时学校和团体活动都很多,有时会累,但我很喜欢来、自愿来,因为这是我的兴趣,在演绎的时候,我没有想别的,就是全情投入,很开心。”
在华乐团里,叶展易负责大提琴、鼓、唢呐及葫芦丝。
叶展易说,同安金厦会馆华乐团的特点之一,就是结合老、中、少各年龄层,这让他学习了如何与人相处,收获很大。
“我刚来的时候,心里很约束,慢慢地我开始与他们讲话,现在,我比较大胆了,也学到了与人沟通。”
汤譞:续传承华乐
15岁的汤譞起初是抱着尝试的心态,跟随住在同一社区的老师到会馆华乐团,当时因为乐团里缺少大提琴手,汤譞在老师的建议下,开始学起了大提琴。
“学习大提琴数个月,在刚进入大合奏练习不久,就因为爆发疫情关系停了一段时间。”
就读育民中学的汤譞,也是该校的管乐团成员。他说,疫情缓和及恢复常态之后,会馆在大合奏练习时,因为缺少敲击手,老师就让他学习打鼓,当中包括小鼓、大鼓、排鼓及其他小件敲击乐器。
“不止如此,现在我也接触到了吹管乐器,例如葫芦丝及唢呐。”
随着不断在会馆练习、合奏,汤譞更加热爱音乐,并打算以后继续把华乐传承下去。
冯益希:母亲一同加入乐团
冯益希是于去年在学校华文老师的介绍下,加入了同安金厦华乐团,不但如此,陪他一起到乐团听讲座的母亲郭佩玲,也同时加入了乐团。
冯益希来自公教中学,他也是学校乐团。他指出,去年华文老师在手机运用程序中向同学们推广同安金厦华乐团,本身因为喜欢琵琶,会经常上网聆听琵琶音乐,因此就趁着那次的机缘,和母亲一同到会馆听讲座和看华乐示范。
在加入华乐团后,他开始学琵琶,接着也吹唢呐、敲锣及大鼓吹。
父亲生日时,他也以琵琶给父亲弹奏了一曲生日歌。
“我在这里交了新朋友,同时,这里的长辈也和譪可亲,好像一个大家庭。”
冯益希的母亲郭佩玲说,她在马大念书时,曾加入华乐团。她现在于会馆负责弹奏中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