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有多少年工作經驗,“等”這門功課都是記者的必修功課,尤其涉及部長、副部長、首長及議員等這類官方節目,所需時長更是有多無少。
譬如舉辦計劃項目推介禮、簽約儀式、頒發援助金、節日活動等,都免不了安排一堆的標準儀式,最少兩個人致詞,最多可去到三至四個,每個致詞還要包括稱呼、口號、標語,有時還朗讀詩歌一首。
ADVERTISEMENT
如果遇到嘉賓遲到,那就會進一步拉長整個節目流程,有時遲到的時間還長過整個活動的時間,讓全場人包括記者等到雙眼無神。
舉個例子,主辦單位邀請媒體10時30分來報到,節目11時正式開始,結果嘉賓11時50分才現身,接著開啟了一系列的標準儀式後召開新聞發佈會,已經是1個小時後的事情。
換言之,記者從10時30分或者更早就來到現場,待整個採訪工作結束已經超過了下午1時,才能展開寫稿工作。
最可惜的是,在這漫長的等待過程中,並沒有發生任何有建設性的事情,或者足夠記者去完成一項新聞素材,畢竟人在現場出不去,也沒辦法採訪發生在活動場地以外的新聞,而且還要聚精會神準備主角的隨時蒞臨。
冗長的等待及繁瑣的儀式,消磨的不只是時間,而是一個人的意志,從早上興致勃勃開啟工作模式,經歷漫長時間的工作流程(一半時間以上是等待),再興奮的人也變得萎靡不振。
不管是哪個朝代,官方節目的流程亙古不變,每個人包括主角本身都把時間消耗在這些在我看來不需要的流程上,尚不包括那些沒完沒了的會議流程,試問我國還能談什麼生產力、創造力、效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