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找食物醫肚子,除了關心好不好吃,還要關心價錢高不高外,更要關切份量夠不夠,消費人實在太難了。
時下消費人對堂食的基本要求,就是食物價錢、口味、份量、環境、服務,這方面偏偏常常是各有各想法,尤其價錢爭議經常在網絡掀起漫天罵戰,最後乖離了原有的焦點。
ADVERTISEMENT
甲覺得這碗雲吞麵的麵條太稀爛,乙說剛剛好,丙說再爛一點更好;甲覺得2令吉咖啡烏是合理的,乙說咖啡不夠香濃,丙驚歎好貴;甲覺得這煮炒口味佳,乙說太油太膩,丙說份量太少又清淡無味……這種循環型的爭議,幾乎每日都在上演。
消費人在遇到疑問或不滿時,若選擇當面向業者反映,在處處是攝像頭的社會,隨時會成為影像主角,甚至可能變成被攻擊的對象,導致部分消費人選擇拍照或視頻發佈到網上吐露心聲,結果又掀起一輪爭議戰。
這樣難,那樣也難,難不成在外用餐已經沒有可爭取的權力,付錢吃就是了?其實還有第三個選擇,那就是不再光顧本身認為不滿意的飲食店,不需要跟著網絡趨勢跑,去一些不符合自己要求的飲食店光顧。
作為燒麵包常客,每一間店做出來的味道都不盡相同,除了在意麵包口感,我比較在意的是咖椰和牛油的味道,最怕“死甜”的感覺,但每當環顧四周看到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我也只好沉默了。
黑咖啡也是我的最愛,有些咖啡味道很“敷衍”,毫無香味,只有濃濃的人工包裝氣息;也試過向業者反映,對方反而說其他客人覺得沒問題,我瞬間無語。
其實誰不是經常到處嚐鮮呢?看了網絡宣傳去試吃,吃了相比誇大其詞的,會拿來自我調侃一番,但不一定就此不光顧,只是不會就此動怒;反之若遇到態度惡劣的業者,則真的沒有下一次,因為這就是我們的基本權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