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真情告白

|
发布: 2:27pm 18/06/2024

李振城 | 廣繡的傳承與創新

日前,在主辦海絲印象文藝展時,我有幸認識了廣繡傳承人譚展鵬老師及黃敏健老師。他們的故事和對廣繡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深深打動了我。廣繡,這一源自廣東的傳統手工藝,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成為當代藝術界的一顆璀璨明珠。而這一切離不開廣繡傳承人譚展鵬的努力和貢獻。

譚展鵬自幼在母親陳少芳的指導下學習繪畫和廣繡技藝。他回憶起自己的作品《鴻圖大展》,其中一隻迎著陽光在海上展翅的大鵬正是他在船上寫生時獲得的靈感。2000年,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譚展鵬毅然辭去在航道局的工作,與妻子黃敏健一起全身心投入到廣繡的傳承和發展中。

ADVERTISEMENT

譚展鵬指出,廣繡作為一種重要的民間手工藝,早在明代就已享譽海外。1514年,一名葡萄牙商人在廣州購得龍袍繡片,回國獻給國王,廣繡從此名揚歐洲。清代是廣繡的鼎盛時期,廣州、佛山等地的繡坊林立,繡莊成行成市。乾隆年間,廣州甚至出現了職業化的行會組織“錦繡行”。隨著對外貿易的繁榮,廣繡逐漸生活化、定製化、實用化,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著名的“馬尼拉披肩”正是廣繡在全球貿易中的輝煌見證。這些精美的披肩以其東方元素深受歐洲上流社會女性的喜愛,年銷量曾高達8萬餘條。

儘管中國擁有廣繡這樣的奢侈品,但缺少的是奢侈品牌的意識。即便“馬尼拉披肩”標明瞭產地在廣東,仍被誤認為是菲律賓製造。譚展鵬老師認為,傳承不僅是學會技法,更要通過設計展現廣繡之美並擁抱市場。2005年,譚展鵬老師與服裝品牌合作設計“廣繡牛仔”系列服飾,通過廣交會向全球發佈,廣繡成為時尚標誌。2014年,他與妻子及母親陳少芳創作的“掛綠荔枝”女裝牛仔褲在慈善拍賣會上拍出了100萬元的高價。

譚展鵬也認識到廣繡面臨的挑戰。純手工繡制需要大量時間,與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不相符。他認為,廣繡要重鑄輝煌,必須擁抱工業技術,實現機械化大批量生產,讓廣繡回到社會供應鏈中去。儘管手工繡制強調“手有餘溫”,但只有與工業化結合,廣繡才能在現代社會中找到立足之地。

譚展鵬的探索不僅侷限於傳統題材,他在服裝設計中積極融入廣繡創作,使其與當代生活產生連接。近期創作的《月下穿針》便是根據傳統節慶創作的應景作品,旨在吸引年輕人的目光。譚展鵬表示,每一個非遺項目都應將精湛的技藝與文化內涵轉化為適應現代需求的產品,才能真正實現“活化”。

在過去幾年中,譚展鵬不斷嘗試將廣繡融入現代設計,但他認為個人力量有限,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共同努力。相關機構也應給予支持和保護,加強對廣繡行業的規範和管制,保證質量,讓非遺產品進入現代市場生態圈。

譚展鵬強調,傳承人應該將自己視為品牌,保持特色,打造個人獨特的形象、風格、特點、品牌、標誌、個性與價值。通過持續的營銷和宣傳鞏固品牌形象和口碑。他相信,通過設計思維的改變和文化創意的增值,廣繡有望再次成為潮流。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廣繡的春天一定會再度來臨。

譚展鵬與黃敏健的廣繡作品目前在國際鄭和研究院展出,歡迎讀者們前來一探究竟,發掘廣繡的美。相信通過這次的展覽,讀者不僅可以瞭解廣繡的歷史和技藝,更能感受到這門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的新生和發展。

譚展鵬的故事是廣繡傳承與創新的縮影,他不僅繼承了母親的技藝,還在現代設計中不斷探索和突破,為廣繡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這種對傳統技藝的熱愛和創新精神,使得廣繡這一古老的手工藝在當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