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真情告白

发布: 3:44pm 06/08/2024

郑和遗产

郑和遗产

李振城 | 鄭和遺產

2004年是馬六甲發現鄭和的重要一年,因為陳達生博士在馬六甲鄭和文化館現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諸多文物,除了為鄭和官廠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這一發現不僅豐富了我們對鄭和下西洋的瞭解,更為研究東南亞與中國古代的交流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2004年,陳達生博士在鄭和文化館遺址內發現了五口古井。這些古井都是用大塊風化花崗岩石砌成,只有在鄭和時代及葡萄牙統治初期才使用這種建築材料。其中一口井稱為“將軍井”,其結構十分獨特。一般的井口大而井底小,但這口井則相反,井底大而井口特別小,並且井欄兩邊還有兩個小孔。這種井的設計在中國古代也有類似例子,井欄上的小孔是用來鎖上井蓋,以防止投井自殺或下毒的。這一發現表明鄭和船隊在馬六甲掘井時,可能引入了中國的井冠設計。這些井的發現不僅展示了鄭和船隊的生活設施,也為我們提供了研究鄭和船隊生活細節的珍貴資料。

ADVERTISEMENT

同一年,陳達生博士在將軍井中挖出了三個“永樂通寶”以及一些明代瓷片和一個註明“大明年制”的銅香爐。第二年,陳達生博士繼續在鄭和文化館現址挖掘時,又發現了大量明代瓷片及大量的海產如蠔的外殼,這些瓷片可能是倉庫中破碎的瓷片,而蚌殼及蠔殼則顯示了鄭和船員的飲食習慣。陳達生博士表示,當年許多建築商在官廠附近進行挖掘時,經常會發現明代的寶藏和古董,例如錢幣、陶瓷器和銅銀器等。尤其在2004年築河堤時,甚至挖掘出數千枚明代錢幣,進一步證明了這裡是鄭和碼頭所在地。這些錢幣和瓷片的發現,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鄭和船隊在馬六甲的活動證據,還展示了當時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雞場街8號的和記雞飯店在2004年翻新裝修時,意外在地底下挖掘出一個鄭和甕。這種大甕在東南亞鄭和到過的地方均有發現,被稱為“三保甕”。陳達生博士表示,在沙撈越的森林中,土人唯一的傳家之寶就是這種中國古代的大甕和小甕。在爪哇島北岸的許多明代古廟中,這種甕至今仍被用來儲存聖水。這些甕的發掘為研究鄭和船隊在東南亞的活動提供了有力證據。甕的發現說明鄭和船隊在馬六甲的活動具有深遠影響,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瞭解鄭和下西洋的重要窗口。

陳達生博士透露,鄭和官廠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今日的陳禎祿街在15世紀時是海邊,沿陳禎祿街向海的地段地契都呈齒形,顯然曾經是海邊。此外,鄭和的貨倉必須是在河口,船隻可到之處,因此有人認為官廠在三公里外的三寶山上是不合理的。官廠應該在河的北方,靠近馬六甲河,這樣更符合《武備志》的記載。這樣的地形和位置選擇,顯示了鄭和船隊在選擇駐地時的戰略考量,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瞭解鄭和船隊駐地的地理證據。

她說,鄭和船隊由兩百多隻大小不一的船和兩萬八千多人員組成,每次來到馬六甲時,貨物不少於一百萬噸。如果有一半人員上岸整理貨物,則需要為一萬四千人提供住處。而根據馬歡的記載,官廠有二道城牆,四邊設鐘鼓樓,有保安人員及巡警等看守,因此官廠不可能只有數間貨倉。他推測,官廠至少有一百多棟貨倉,再加上道路和空地,總面積應在五萬平方公尺以上,相當於包括了今日馬六甲古城區的範圍。

20年前,馬六甲鄭和文化館迎來了它的重要一年。在那一年,陳達生博士開始了系統性的考古發掘工作,奠定了今天一系列重要發現的基礎。這些考古工作不僅揭示了鄭和下西洋的輝煌歷史,更是連接了馬六甲與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紐帶。通過不斷的發掘和研究,馬六甲鄭和文化館成為了展示這一偉大航海壯舉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希望在未來,陳達生博士可以為我們發掘更多的鄭和遺產,繼續豐富和完善這一重要的歷史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