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古城

|

天天精彩

发布: 1:59pm 16/11/2024

宝库

珍藏

野新农业博物

本地农业史

宝库

珍藏

野新农业博物

本地农业史

野新农业博物 下篇 | 珍藏本地农业史宝库 活力空间等待你来发掘

报道、摄影:范纯玮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博物馆的建筑外观古典别致,散发着浓厚的“旧时代”风情。

(马六甲15日讯)如果你是历史爱好者,或者对马六甲丰富的文化遗产感兴趣,那么绝对不能错过馆,这座充满魅力的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本地农业历史的,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空间,等待着每一位游客的发掘。

博物馆的建筑外观古典别致,散发着浓厚的“旧时代”风情,其红色外墙在交通圈旁尤为显眼,门窗、雕花、门檐等建筑细节都保存得相当完好,仿佛一座时光穿梭机,带人们回到那个历史悠久的年代。

ADVERTISEMENT

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博物馆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既能欣赏建筑美学,又能了解历史文化的独特体验,其中二楼的展览厅陈列了一些历史性照片、文字及文物,记载着农业的发展史,让你温故知新。

经过一段时间的闭馆装修,博物馆最近重新开放,展览内容涵盖了马六甲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展现了橡胶工业、锡矿开采及渔业的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品包括各种珍贵的农业工具,如镰刀和米扇等,都是昔日农民日常劳作的器具见证,也是他们辛勤耕耘生活的写照。

突出与发展

根据甲州博物院机构研究与文献部的西蒂罗哈尼助理馆长的介绍,这座历史建筑最初是一座邮局大楼,直到90年代,才根据当地的需求和历史背景,改建成了如今的农业博物馆,突出马六甲本地农业的历史与发展,尤其是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农业的变化。

西蒂表示,博物馆的展览空间设计巧妙,布局清晰,展品通过图画和文字的形式,生动展示了传统农业设备的使用方式,对年轻访客来说,无疑是一次与过去的亲密接触,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农民们在艰苦岁月中的奋斗与坚韧。

适合办学术和教育活动

她说,博物馆的开放空间宽敞舒适,游客可以在这里悠闲地参观,享受不拥挤的参观体验,而该馆也适合举办各种学术和教育活动,教育部也在该馆建立涉及科学或学术项目的合作。

“我们鼓励公众,特别是年轻人来这个博物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感受在过去农民的日常生活。“

此外,西蒂表示,除周一外,博物馆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30分向公众开放,公民票价为成人3令吉、儿童2令吉,外国游客的票价为成人5令吉、儿童3令吉,最后购票时间为下午4时30分,而学校或团体游客可申请特价门票,须预先发函申请。

无论你是历史迷、文化爱好者,还是单纯想了解马六甲的农业过去,都欢迎走进这座历史建筑,探索那些承载着岁月的故事,感受马六甲独特的历史魅力,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敦陈祯禄(左三)在岭叻胶园留影。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前辈务农的“伙伴”,如今成为博物馆的“文物”。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渔民在海上养殖的方式,你见过吗?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二楼的展览厅陈列了一些历史性照片、文字及文物。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1960年6月1日,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官访马六甲时,检查野新甘文露土地发展机制。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渔民在船上撒网捕鱼,为养家糊口而守候。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博物馆用心设计的渔民角落,融合了壁画和真实器具。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敦阿都拉萨1968年3月25日官访马六甲时,展示割胶的珍贵照片。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牧业是本地农民赖以生存的行业。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博物馆老建筑的门窗、雕花、门檐等建筑细节,保存得相当完好。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墙上的浮雕刻画了本地农人的劳作生活。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博物馆的木楼梯和扶手,散发浓浓的时代风味。
(古城封底主文)《用眼睛去旅游》:农业博物馆(下篇)
橱窗里有各种蔬果的种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47am 07/02/2025
视频 | 亡夫生前煮的最后一餐 女子珍藏两年终含泪吃下
萨比李娜分享面前这道最后一道咖哩背后的故事时,也禁不住泪流满面。(视频截图@sabfortony)

(八打灵再也6日讯)“为了搬家,我只好把老公在2年前所煮的最后一餐吃掉。”

外国一名女子最近因为搬家,无奈地吃下已故丈夫为她所准备的最后一道菜。

萨比李娜日前上传一段时长1分18秒的视频,画面里的她正捧着一个塑料盒,里面装着的咖哩,是她丈夫两年前在心脏病去世那天煮给她吃的最后一道菜。

当萨比李娜对着镜头讲述最后一道菜背后的故事时,也禁不住泪流满面。

“我准备要吃掉我丈夫留下的咖哩了。”(视频截图@sabfortony)

“托尼去世那天,我突然很想吃日式咖哩,就让他给我做一份。我把一部分的咖哩盛起来放进冰箱,以便可以放久一些。”

“但因为我现在要搬家了,所以我也被迫吃完这些咖哩。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会说我疯了,咖哩存放已经两年多了还拿来吃。

“托尼在我们家是唯一会做饭的人。每次我跟他说我想吃什么,他都会做给我吃。这是他表达对我的爱的方式。谢谢托尼给我准备的这最后一道咖哩。”

她在视频留言说,“我永远怀念他煮的食物。”

有关视频2天前上传至今获得了超过1700万点击观看、300万个爱心,以及1万5400个留言,许多网民们在看到视频后也感到十分震惊,最后还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并写下了感人的字句。

其中一则获得最多33万9100个赞的留言这么写着:“开玩笑,你才没有疯好吗?他可能很高兴能为你做着最后一道菜。”

另一网民也写下了伤感的留言:“你分享的竟是你们在家的最后一顿饭”,获得超过30万个赞。

另一网民留言表示:“最悲伤的一点是你吃完了就没有了,然后是你会慢慢忘记他做的饭菜是什么味道”,也获得了11万1500个赞。

也有网民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我试图将妈妈留下的泡菜冷藏一段更长的时间,直到我最思念她的一个晚上才把它拿出来吃掉,当时感觉非常安慰。食物与那些我们失去的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一位网民也提到自己的已故婆婆,“婆婆在得了重病后没有告诉家人,还特地煮了一大堆食物冷藏在冰箱里。婆婆去世后,公公吃婆婆留下的食物足足吃了一年。”

@sabfortony i’ll forever miss tony’s cooking #lastmeal #moving #griefjourney #healingjourney #lifeafterloss #partnerloss ♬ Beautiful Heart – Piano Meditation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