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3日讯)汇集神庙“五营仔”的“三坛先锋馆”,致力于发扬“三坛小法”文化,同时守护马六甲带有“峇峇音”的独特口音的吟诵法,不让它失传!
ADVERTISEMENT
“三坛五营”历史悠久,深受马六甲地区人民的尊敬与爱戴。三坛五营是活跃于闽台传统社会的一群特殊宗教仪式专家,马六甲地区皆俗称为“五营仔”,不同于受聘行法的道士或法师,五营仔不是专职的神职人员,不在家中设坛开业,而是附属于地方庙宇,以庙为坛或在庙中设坛。
“三坛先锋馆”位于峇章峇卡峇株,它是由许多志同道合的神庙“五营仔”共同组成的文化馆,主要发扬“三坛小法”文化,也希望让更多人对三坛五营有正确的认识,不再对它存有刻版及模糊,甚至负面的印象。

陈为念:吟唱带峇峇音成特色
发起人之一的陈为念受访时指出,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神庙朋友,于2019年成立“马六甲三坛文化协会,随后再于峇章峇卡峇株找到一个落脚处,正式成立“三坛先锋馆”。
他说,每当谈起“三坛”,前辈都会告知后辈“三坛”即是“五营”。事实上,“三坛”是一个法派,包含“五营”,也有画符,新加坡就非常重视“三坛”。
从漳州同安传至甲逾百年历史
他表示,“三坛小法”在马六甲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早年游工船时就能看到它,而甲州神庙都是来自这个传承。“三坛小法”从中国漳州、同安传过来马六甲,其特色除了唱咒,还有就是敲打长柄鼓,而最独特之处就是在吟唱的部分,它带有“峇峇音”,这是国内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他说,自从该馆成立后,他们与新加坡及其他州属的神庙更频密交流,这才让他对“三坛小法”有进一步的了解,觉得这是非常珍贵的文化,必须好好守护及传承。
陈为念表示,“三坛先锋馆”承继“三坛法普庵派系”,所以是以普庵祖师为祖师爷,另外也供奉龙树医王及玄天上帝。法事仪式前,一定要念普庵咒,即所谓的“开坛咒”

颜诒盈:搜集资料责任艰巨
总务兼发起人之一颜诒盈表示,“三坛先锋馆”目前正搜集“三坛小法”资料,希望从文化角度来发扬“三坛小法”。
他说,本身负责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这是一项艰巨的责任,加上大家都是义务性质,需要更多时间与精力。
他表示,该馆希望为有兴趣者提供系统化的教学,让他们对三坛五营有正确的认知,进而一起守护及传承。
刚起步发挥空间大
“不少人对此有兴趣,但我们需要有地方,让他们可以好好学习,而本馆也成立不久,属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他表示,早年先辈在传承的工作上,无论是曲调、唱咒等,都靠口耳相传。来到现在这个时代,开始有了咒谱。
他希望通过网络,能够将“三坛小法”文化更广泛地宣扬出去,让更多人认识。
“我们也希望未来若有机会,可以到外地去参加庙会,通过参展览来推广‘三坛小法’文化。”

王链鸥:致力宣扬纠正误区
主席兼发起人之一王链鸥希望有更多对三坛五营有兴趣的年轻人,能够加入“三坛先锋馆”,一同学习并发扬此文化。
他说,“三坛先锋馆”可跨神庙服务,这段日子也受邀到各神庙去协助与交流,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他表示,很多人对神庙五营存有刻板负面印象,以为都是黑社会,事实并非如此,这也是为什么该馆致力于宣扬三坛五营文化,希望纠正大家在这方面的误区。
“目前我们只是刚起步,未来有很多计划希望能够实现,我们也希望有更合适的地点,让学员可以现场学习如何敲打法器,目前这地点无法这么做,因为怕干扰到周围的居民。”

郭铭胜:五营是一门大学问
副主席兼发起人之一郭铭胜表示,五营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学也学不完。
他说,本身也是一边接触一边学习,大家都是五营仔出身,希望好好传承这个文化。

许智庆:通过抖音助发扬文化
财政兼发起人之一的许智庆本身并不会福建话,但是因为对三坛五营的兴趣,如今的他已能以福建话来唱诵。
今年23岁的他,14岁起就参与神庙活动,本是因为喜欢看热闹,现在开始通过抖音来协助发扬“三坛小法”文化。

陈■发:守护三坛小法文化免失传
顾问陈■(上为“廾”下为“叔”)发对目前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三坛五营有兴趣,同时自组“三坛先锋馆”来发扬三坛五营文化,感到欣慰与开心。
他希望大家共同发心,守护“三坛小法”文化,以免失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