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2日讯)马六甲旅游年延长举行至2026年,但当游客漫步在举世闻名的马六甲老街,拿起手机或相机定格心中美景时,却屡屡在照片中发现“不速之客”——造型突兀的商用垃圾桶,令人哭笑不得,大感扫兴。
ADVERTISEMENT
为了维护老街清洁,南方环保公司为每个单位配发了大型商用垃圾桶,绿色塑料盖搭配灰色桶身,广泛分布在街道两侧,包括路肩、停车格边缘及人行道上。
不仅如此,这些滚轮式垃圾桶也常出现在庙宇、清真寺、世遗公园等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地标前,成为不请自来的“视觉焦点”。
同时,大量垃圾桶亦被置于转角、路口及空置店面的走廊处,有时桶盖开启,视觉上更显杂乱,影响整体市容。

尽管当局尝试通过贴上带有旅游图像的装饰贴纸加以美化,但在老街这片充满历史风貌的区域内,垃圾桶的现代塑料外观依旧显得突兀,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甚至影响店铺门面与整体景观协调性。
市民游客:可采用仿古设计
《古城》社区报接获市民及游客反馈,建议当局借鉴部分城市与主题乐园的做法,为景区设计专属造型的垃圾桶,使其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甚至成为拍照的新亮点。

一位热爱摄影的市民表示,老街的垃圾桶应体现本地特色,例如采用仿古设计,或融入马六甲地标元素,容量以实用为主,避免体积过大而影响街景。
他指出,如果垃圾桶也能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部分,那不仅美观,也能提升整体旅游体验,希望当局在考虑世遗建筑及其旅游价值的大前提下,好好策划改善和提升垃圾桶,同时响应马六甲旅游年的号召。

颜天禄:应赋予新文化角色
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主席拿督威拉颜天禄表示,老街垃圾桶影响景观的问题引发热议,反映出当局亟需思考,如何在保障环境卫生的同时,赋予垃圾桶新的文化角色。
他建议,不妨将垃圾桶从“视觉障碍”转化为“文化符号”,例如将其设计为“微型文化装置”,在弱化存在感的同时,强化场所精神,甚至让其成为街头展品的一部分。
他指出,这种“隐形设计”思维,可从材质、造型和色彩三方面着手,例如使用仿红砖纹理的材料制作垃圾桶,以呼应老街墙面肌理;或融入骑楼廊柱的垂直线条、中式漏窗的几何图案;甚至可在顶部加设具有闽南建筑特色的燕尾脊雨盖,整体配色则可参考砖红、青灰等本地传统色谱,使垃圾桶自然融入街景。
“短期来看,可以先采用藤编或木纹贴面,为现有垃圾桶加设包层。中期则可开发具文化特色的装饰面板,如荷兰殖民时期浮雕、娘惹瓷片拼贴、或南洋风格彩绘图案。”
他补充,长远而言,当局可在游客密集区域设立“文化主题垃圾桶”,如设计成郑和宝船、三轮车、传统老屋或马车造型,将老街的历史与文化语言巧妙地融入功能设施中。
可办文化垃圾桶设计大赛
同时,他认为,当局可举办“文化垃圾桶设计大赛”,邀请公众参与设计过程,提升社区归属感与认同。
“垃圾桶改造看似微小,实则是城市治理智慧的体现。当我们将基础设施视为可以被‘阅读’的城市文本,就能透过设计这座桥梁,在功能与美学、传统与现代、游客与居民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他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游客会特地寻找鸡场街的特色垃圾桶合影留念,那将是历史街区真正实现活化的象征。
刘誌俍:垃圾桶由SWM统一管理
哥打拉沙马那州议员刘志俍受访时表示,垃圾桶由南方环保公司(SWM)统一管理,范围涵盖森美兰、马六甲和柔佛三州属,若特别推出马六甲老街专用垃圾桶,进而有更多地方作出同样要求的话,恐怕会引起不便。
他认为,垃圾桶还是应该以实际用途为主,这类滚轮式垃圾桶方便工友使用扶手推动,并架上垃圾车后自动向槽内翻倒,一旦改成其他造型,不一定适合使用。
他说,本身曾到过荷兰等国家,看过当地的特色垃圾桶,了解各造提出的建议概念,惟马六甲是与其他两州一起被管理,要执行更换垃圾桶造型的政策比较具挑战性,必须视乎南方公司的意愿与预算。
他强调,眼前最重要是保持老街的干净,想要拍摄照片的旅人及发烧友,或许就要学会运用摄影角度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