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睛去旅游 | 慢步三宝井老街 品人间烟火 听南洋故事



(马六甲27日讯)位于旅游核心区边缘的三宝井,是一条保留完整华人传统生活脉络的旧社区,没有喧嚣的商业气息,却默默以古老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仍在运作的传统行业,以及丰富多元的社区组织,构筑出一道彷佛凝固于时光中的文化风景。
ADVERTISEMENT
若想寻找一段有温度的旅行体验,三宝井无疑是一站值得走进的所在,这里没有滤镜下的刻意修饰,只有活着的南洋记忆与真实的人间烟火,值得大家感受一段活着的南洋记忆,赴一趟时光中的人文之旅。
官方名称为“Jalan Bukit Cina”的三宝井及“Lorong Bukit Cina”横街,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华人传统风貌,街道两旁挺立着多间南洋老屋——拱形窗框、木制百叶窗、瓷砖墙面与地砖走廊,在阳光洒落时泛起温柔光影,这些建筑多由早期华人移民建造,融合海峡殖民地风格与中式结构,是本地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社区里的传统行业仍在脉动,早晨的三宝井永盛巴刹热闹非凡,人们在这里相遇、寒暄、讨价还价,传递的不仅是蔬果鱼肉,更是人情与生活的温度;这座不张扬的舞台常年上演着熟悉却动人的日常戏码,记录着这条老街仍在跳动的生命节奏。
“拿督公”大树成信仰寄托
在巴刹后方,一棵由街坊及善信共同守护的“拿督公”大树,成为这社区的信仰寄托与精神中心。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同时,街边的油条档和粿条炒档,是不少老顾客与游客的朝圣地,年轻摊主在冒热气的锅边挥汗,也正默默延续着这条街的生命力。
路边的报纸杂志摊口,摊主依旧每日摆好整叠报刊与鲜花,亲切地招呼路过的熟客,有人摇下车窗买报纸,有人停下来挑选花卉,顺带聊上几句社区大小事。对面的干粮杂货店、中药行、香烛神料铺等传统行业仍勤奋地运作着,默默延续着一套本地传统商业文化的节奏与价值。
三宝井不仅有传统商业模式,也有历史悠久的社团文化,如马六甲精武体育会的会所,培育了孩童到长者的武艺与品格,而咖啡商行、四知堂杨氏宗祠、李氏宗祠、惠安公会等会所伫立于此,并继续成为凝聚宗亲、乡亲及同业的重要核心,让街区在时代变迁中依然有人守、有根在。
生活的文化博物馆
走累了,不妨在老咖啡店坐下歇脚,点上一杯香浓的南洋咖啡、一份牛油加椰酱的烤面包、一碗热腾腾的面食,看着街景里小贩忙碌、街坊聊天、猫儿蜷睡,时光仿佛也随之慢了下来;这里不只是饮食空间,更是邻里交流、社区记忆的集体场域。
三宝井是活生生的文化博物馆,不靠装饰过度的观光设施,也没有高调宣传,而是以自然姿态承载着历史、文化与生活的重量,游客来此,不仅能感受华人社区的深厚底蕴,更能体会时间如何在日常中细水长流。
在这座快速变化的城市里,三宝井以不变的步伐提醒人们:一个城市的灵魂,不只在高楼与商圈,更藏在这些充满人情与时间质感的老社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