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睛去旅游 | 开埠一世纪 武牙拉也建筑风格多元添魅力



(马六甲11日讯)开埠逾一个世纪的武牙拉也街,至今仍是车来攘往的热闹市区要道,以致很多人不曾放慢脚步走在街头,细细欣赏这一条街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独特风韵。
武牙拉也街(Jalan Bunga Raya)保留着丰富的城市记忆,如果用心抬头望一望两侧建筑,会惊讶地发现这里动辄就是一幢幢超过或接近百年历史的老屋,有的修缮如新,有的斑驳脱色,但每一砖一瓦皆述说着过往岁月与华人先贤奋斗的痕迹。
ADVERTISEMENT
街头左侧的三层建筑群建于1937年,是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统一的设计风格、三楼的阳台、女儿墙上清晰可见的建造年份、木窗棂与磨砂玻璃采光窗,共同营造出一种“老广州”的怀旧氛围,即便历经风雨,依旧华丽典雅。
右侧建筑风格显得多元,双层与三层的店屋错落有致,混合了各族群体的建筑色彩和生活节奏,有刻着“1965”与“1988”的建筑,也有一幢铭刻“1911”年的双层老店,至今已逾114年,伫立于两间金铺之间。
虽然岁月在许多建筑写下了风霜,但残旧并未遮掩其美,细节中的线条与装饰,仍然传递着浓厚的华人商铺文化与匠心工艺。

新兴生意注入活力
细看建筑墙面,也能发现许多藏在角落的惊喜,譬如一栋风格独立的建筑墙顶上写着“时代售货场”几个字,让人仿佛听见过去熙来攘往的街市声音,而走在店面走廊中,看着垂挂着琳琅满目的饰品随风轻摆,是属于这条街的特色风景。
|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 星洲公开活动 | |||
| 礼品/优惠 | |||
| 会员文 | |||
| VIP文 |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 报纸 | |||
时代的前进推动了新陈代谢,陆续有新兴生意入驻这里,注入不一样的活力;譬如“万庆”老字号始于1927年,早年主营米油糖,如今为饮食餐厅,但保留原有门面设计,展现老屋与新业的共融之美。

很多长辈说,70至90年代的武牙拉也最火红,衣服、年货、日用品、食品、米油糖及干粮、中药、金饰、布匹、杂货、裁缝、摄影相馆、眼镜、理发、当铺、文具、唱片、钟表、鞋袜等,都一定要来这里选购,许多传统行业与家族生意在这条街上绵延不绝,每一家门牌背后,都是一段故事。
40年后的今天,这里某程度上依然是露天百货商场的缩影,各类生意老店继续打开门做生意,他们或许不再年轻,但仍坚定地站在自家店前,用双手续写着这条街的记忆,成了现代旅人眼中最美的守业者风景线。

“英保良”见证社区组织发展
武牙拉也街前段有一座高耸的七层楼建筑,那是1973年落成的马六甲同安金厦会馆,当年首家百货公司“英保良”也是设在这橦大楼里,它见证了社区组织的发展与迁移;旁边的著名百货公司“贵夫人”屹立多年,仍是老一辈马六甲人记忆中的地标,是无数童年回忆的片段之一。

走累了,不妨停在传统凉茶铺前,点上一杯带着苦甘回味的凉茶,感受科技时代难以取代的人情温度,而历史悠久的几间男女时装店,守护着曾经的潮流记忆,还有一代传一代的华人金铺,传承着黄金的永恒之美。
不要在意武牙拉也街的旧,它像一本未完的书,写着马六甲城市的发展、族群的交融、商业的兴衰、生活的节奏,让身在城市的人或外来的旅人,每一次走过都会发现新故事,每一次抬头都会遇见旧时光。
若你下次来马六甲,不妨避开熙攘的旅游景点,沿着武牙拉也街慢慢走,看看那些铭刻在建筑上的数字,听听那些老字号门内的笑声,城市在前进,但这里的脚步总是刚刚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