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冲击 绿植 买气 园艺靠“疗愈价值”维系市场




(马六甲26日讯)随着经济压力加剧,消费者在日常开销上愈加谨慎,倾向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口上,优先满足生活所需;受此消费趋势影响,一些非必需品行业如花卉与绿植等园艺市场,近期明显感受到买气趋缓。
多位园艺业者接受《古城》社区报访问时指出,其实早在农历新年后,绿植市场的消费力就已逐步放缓;即便未到7月份,也不必等到SST(销售及服务税)或电费调整,许多消费者早已面对“钱不够用”的现实。
ADVERTISEMENT

“绿植仍有一定的疗愈与观赏价值,但购买力无可否认的显得疲软,整体市场明显转趋冷淡。”
受访业者坦言,随着物价慢慢的高升,绿植爱好者在选购时就会比较价钱,购买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

郑粟芐:维持原价不涨价
保仔园艺业者郑粟芐表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维持不变”最安全,截至目前,该园所贩售的植物及园艺用品仍维持原价,未进行涨价调整。
“其实从农历新年过后,市场就已明显趋于平淡。消费者将支出优先用于生活必需品,而园艺毕竟属于非必需的‘奢侈品’,自然不是首要选择。”
尽管如此,她庆幸仍有不少热爱园艺的顾客持续消费,甚至有新人陆续加入这个大众化、具疗愈性质的兴趣爱好,尤其是乐龄族群更偏好选购吊盆植物欣赏,通过绿意来舒缓心情;只有少数人因兴趣减退,才逐渐停止这项爱好。
“只需10令吉就可买一盆植物,它所带来的疗愈并非短暂陪伴,而是可能持续好几个月,甚至几年。”
此外,她也坦言,政府推行最低薪金1700令吉的新政策,对业者构成不小挑战,聘请新手不仅需要手把手教导,还可能因处理不当而导致植物损耗、造成亏损;同样的,原本从1200令吉做起的经验员工,也可能因此产生薪酬上的不平衡。

胡国赢:SST政策使价格微涨
绿洲园艺业者胡国赢表示,由于绿植不是必需品,不会有蜂拥而来购买的现象,尤其当下行情更是以“理智消费”为主,先把钱花在必需品方面。
“养花种绿植是很有益身心及释放压力的消遣,但许多人都说生活压力大到种花也帮不了,因为许多生活用品越来越贵,大家花钱都得三思。”

他透露,园艺用品如肥料、花盆及植物都因SST政策而价格微涨,但顾客若有购买打算,且价格符合预算的话,他们都不会特别询问是否涨价。
“很多年轻人通过网购绿植,特别是小型绿植及用品,因为不必出门即可购得,多少会影响实体店人潮和生意。”
他说,大型盆栽尤其绿色植物销量比较好,容易照顾,也适合放在住家、办事处或商店,譬如拥有红色花卉的“火鹤”(红掌)可放在半室内,很受欢迎。

李国雄:市场平淡一直下滑
ToolSmart花圃业者李国雄表示,目前园艺品仍保持原价,来货没有调涨的迹象,而消费者大部分都在谨慎消费,使市场变得非常安静,特别是进入7月开始。
他指出,当民众购买力疲软,园艺行业受到最大的影响,尤其从疫情后开放市场以来,销量与疫情期间有着非常明显的落差。
“因为有建筑领域的发展,我们经营的五金行业持续走上坡,加上它也是生活必需品;但园艺业就一直下滑,没有回升的迹象。”
他举例,近期盆栽来货时都有一定的体积和年龄,或许也代表着市场缓慢导致的出货率低而导致。

郑汉彬:不断推新品满足消费者
SSS园艺业者郑汉彬表示,无论市场行情如何波动,园艺领域依然维持一定的销量,作为业者,他也不断求新求变,努力推出新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会因一时的低迷而选择放弃。
“我们不应总是以悲观的角度看待市场,也不该让负面情绪影响生活。只要愿意付出努力,我相信大家依然可以过上好日子。”
他说,园艺产品涵盖广泛,从花卉、绿植到果树与蔬菜,各有其固定的消费群体,该园艺所培植的无花果、黄金果、香水柠檬、荔枝、芒果、番石榴、矮种芒果、人心果等,深受顾客欢迎。
“有些顾客开始尝试栽种蔬果,我都非常鼓励。多与花草为伴,不仅能陶冶性情,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有助于舒缓压力,维持心灵的健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