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真情告白

发布: 4:02pm 21/10/2025

慈善家

萧畹香

慈善家

萧畹香

李振城 | 萧畹香 用一生守护教育的慈善家

文:李振城

,这个名字在柔佛新山的华人社会里广为人知。他不是政治人物,也不是大企业家,却是许多人心中最敬重的一位教育。他的一生跨越了二十世纪的大半个世纪,从中国山村走向南洋,从一名学徒成长为企业家,再到倾尽财力扶持教育的慈善长者,留下了一段值得后人铭记的故事。

萧畹香1902年出生在中国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进光村。那是一个山清水秀但贫困的地方。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小时候只在私塾读了两年多书就辍学,开始帮家里干农活,做木匠、挖瓷泥、砍柴补贴家用。艰苦的生活让他养成勤奋与坚毅的性格,也让他深深明白“没读书的苦”。这种体会,在他往后的人生中,变成了支持教育的动力。

ADVERTISEMENT

十八岁那年,他和无数年轻人一样,为了谋生离开家乡,踏上南洋的船,来到马来亚。当时的他身无分文,只能在吉隆坡当学徒,学做杂货生意。八个月后,他跟随兄长来到柔佛新山,从事五金及胶园工具贸易,凭着诚信和勤劳,很快积累了第一笔资金。后来他创办了“和昌行”,再逐步扩展为“和昌机构”,成为新山著名的企业之一。

事业有成之后,萧畹香并没有把财富当作炫耀的资本,而是把它当作服务社会的工具。他常说:“我小时候没读什么书,才知道教育的重要。”于是,他把大量心力投入到推动华文教育的发展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担任新山宽柔中学董事会成员,后来更出任董事长。当时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环境困难重重,资金短缺、制度不稳定,但他始终坚持让华校继续以华文教学,坚持维护母语教育的根基。

在他的带领下,宽柔中学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迎来重要的发展阶段。学校扩建校舍、修建大礼堂、设立奖学金和发展基金,帮助更多学生完成学业。1966年,他亲自主持大礼堂的动土仪式;1978年,他再度捐款扩建教学大楼。他以行动证明,一个人对教育的热情,可以让一所学校变得更坚强。

萧畹香虽然在马来西亚立足,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家乡。他多次捐资回乡办学,兴建“培新公学”、“进光小学”、“进光中学”,为村里孩子提供上学的机会。他还协助家乡修建道路、电线和桥梁,让村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他认为,一个人成功之后,最重要的不是享受,而是要回馈。他的“饮水思源”精神,成为海外乡亲的榜样。

除了基础教育,萧畹香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十分关注。1988年,马来西亚华社开始筹建南方学院(后来成为南方大学学院),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地建校。他毫不犹豫地捐出十五英亩土地作为校地。几年后,他又以低于市价的价格转让九个半英亩土地给学校,总共贡献约二十四英亩半。这块地成了南方学院的永久校址。为了纪念他对教育的贡献,校内设立了“畹香厅”和“畹香园”,象征他留下的精神与恩情。

今天,走进柔佛新山的宽柔中学或南方大学学院,人们仍能看到“畹香”这个名字。萧畹香先生于1997年辞世,享年九十五岁。他的离去令人惋惜,但他的精神仍影响着许多人。每当宽柔中学礼堂响起校歌、南方大学的学生在校园中行走时,人们都在延续着他未完的教育理想。他用自己的双手开创事业,用自己的心守护教育,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他的名字,值得我们牢牢记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