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发布: 1:38pm 30/10/2025

媒体伦理

马来西亚心灵扶助协会全国理事会

拒绝煽动性报道

媒体伦理

马来西亚心灵扶助协会全国理事会

拒绝煽动性报道

杨洁茜:负责任报道 媒体可成防自杀力量

(马六甲28日讯)(NCOBM)主席杨洁茜呼吁所有新闻从业者、编辑、社交媒体影响者、部落客及社区领袖,一起,不要刊登自杀手法、遗体或现场照片、使用暗示性或带有偏见的标题。

她希望在上述单位在发布报道前,对照马来西亚内容论坛更新推出的《自杀内容指南》进行审查,若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不当内容时,勇于使用“举报”功能,让它下架。

ADVERTISEMENT

“我们都能成为教育公众、消除污名、减轻创伤、鼓励求助的力量,但前提是报道要负责任。”

鼓励报道求助成功故事

同时,她也鼓励媒体报道康复与求助成功的故事,因为寻求帮助是一种勇气,而不是软弱,并协助推广援助资源,如马六甲Befrienders热线及全国8个分会的求助热线。

“希望从今天开始,承诺践行伦理报道,因为伦理报道不只是传递讯息,更能防止伤害,拯救生命。”

(古城版)呼吁负责任报道·杨洁茜:媒体可成为防止自杀力量
4名主讲人轮流发表意见与看法。左起柏玛拉妮、梅蒂哈玛末、黄元珠、Ryan Gan。(陈文强摄)
伦理报道可拯救生命

杨洁茜今早出席在马六甲举行的“负责任的报道:合乎伦理的自杀报道”的媒体对话论坛时表示,以一名心理健康倡导者的身分,多年来的服务经验让她更加确信,伦理报道不仅是一项指南,而是一条真正拯救生命的生命线。

她指出,自2009年起,我国已不再设有自杀与致命伤害登记系统;但根据研究与公开数据,在过去3个月中,网络媒体与纸媒频繁报道自杀与自残事件,甚至出现了过度曝光与哗众取宠的情况。

她说,《自杀相关内容伦理报道与分享指南》今年6月3日刚推出,然而在7月间仍在网媒看到一连串充满煽动性标题的新闻,例如“中国籍男子于梳邦再也私立大学割喉前女友”、“Zara从二楼跳下,地上满是鲜血”、“私立大学生从蕉赖公寓26楼坠下”、“疑女子从商场七楼坠下(附照)”、“男子被发现吊死在储藏室内”、“32岁家庭主妇从沙巴购物中心七楼坠下身亡”等,标题和内容以血腥与恐惧吸引眼球,却忽略了对当事人及家属的二次伤害,也突显出需要更具敏感度的报道方式。

她说,《The Vibes》2024年引述警方的统计,我国当年记录了1114 宗自杀个案,年轻人尤其是高风险群体;许多家庭选择隐瞒悲剧,而媒体的不当报道则加剧了伤害。

(古城版)呼吁负责任报道·杨洁茜:媒体可成为防止自杀力量
“负责任的报道:合乎伦理的自杀报道”论坛今早在马六甲举行,左二为Jessie Yong。(陈文强摄)
夸张报道引发“维特效应”

她表示,在马来西亚,心理健康仍是敏感的文化禁忌,常被视为软弱或耻辱,夸张的报道会引发“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模仿式自杀的连锁反应。

她说,2000年代初期,社交媒体尚未普及,那时发生的突发死亡事,件往往需数天后才见报;如今大马的上网人数已超过2310万,占人口的66.5%,而截至2024年9月,Facebook占我国社交媒体流量的63%。

这场论坛主题为“负责任的报道:合乎伦理的自杀报道”,汇集了各相关方共同探讨负责任的媒体报道及其在自杀预防中的重要作用,由马来西亚心灵扶助协会(Befrienders)和马六甲心灵扶助协会共同主办,并获得了国家心理健康卓越中心、哈萨娜基金会和财政部的支持。

论坛主持人为特许会计师Ryan Gan,3名主讲人是通讯及多媒体内容论坛首席执行员梅蒂哈玛末、马六甲中央医院精神科医生柏玛拉妮及媒体从业员黄元珠。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