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城 | 海底沉睡的古船


日前马六甲传出一项令人兴奋的考古消息,马六甲考古团队在双岛城填海地意外发现了一艘古船遗骸。根据出土的木板长度推测,这艘古船可能是我国目前发现体积最大的古船。专家初步判断,它或属于马六甲苏丹王朝时期,年代大约在十二世纪至十五世纪末之间。
这艘古船的出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马六甲海上世界的窗口。考古工作其实早在2020年就开始,如今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专家们推测,这艘船极可能是一艘“官船”,体积可能与传说中马六甲王朝的“门丹伯拉希号”相似,船长约54尺。马六甲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自古以来是商船往来的繁忙港口。这样的发现,或许能揭开更多关于当年王朝航运与贸易的秘密。
ADVERTISEMENT
其实这并不是我国第一次发现古代沉船。早在2003年,另一艘名叫“万历号”的古船就在登嘉楼岛附近被发现。那次的发现同样轰动,因为它让世人再次看到明代中国外销瓷器的辉煌历史。“万历号”沉没在距登嘉楼东海岸约六英里的海域,水深约40米。1997年,当地渔民在捕鱼时意外捞起一个青花瓷罐,才揭开了这段沉睡的历史。2003年,瑞典籍潜水员斯坦·修斯特兰德带领团队展开调查,确认了沉船的位置。
打捞结果显示,“万历号”的船体已经被渔网严重破坏,船上的货物几乎碎成片。尽管如此,考古团队仍成功打捞出约10吨瓷片,总数超过7000件。这些瓷器大多来自中国景德镇,年代为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因此,这艘船也因此得名——“万历号”。
经过研究,专家推测“万历号”是一艘由东南亚木材制造、采用欧洲造船方式的小型商船,全长约18米。船上还发现了两门葡萄牙铁炮,以及绘有葡萄牙贵族纹章的瓷瓶。这说明它很可能是一艘葡萄牙商船,从中国港口如广州或澳门出发,途经马六甲,准备把货物运往欧洲。不幸的是,船在途中被荷兰海盗袭击,最终沉没海底。
“万历号”所载的瓷器,代表了当时中国外销瓷贸易的黄金时期。当时的外销瓷在欧洲也极受欢迎。160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海峡截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发现船上装有约十万件中国青花瓷器。这批瓷器后来在阿姆斯特丹拍卖,引起轰动。欧洲人称这类来自中国的瓷器为“克拉克瓷”,这个词来自荷兰语“kraken”,意为“葡萄牙战舰”。“克拉克瓷”由此成为明代外销瓷的代名词。它的造型独特,盘沿宽大,内外分格绘有山水、人物、花卉等图案,成为当时欧洲贵族餐桌上的珍品。
“万历号”的发现,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明代的中国早已是世界海上贸易的重要力量。丝绸、瓷器、茶叶和铁器等商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往东南亚、印度、非洲甚至欧洲。与此同时,西方的金银、香料与玻璃器皿也从遥远的港口流入东方。
“万历号”沉船出水的瓷器,如今有部分收藏在博物馆、打捞公司及打捞者。这些器物虽然破碎,却承载着一段跨越海洋的文明故事。它们说明,早在四百多年前,马来西亚的海域就已经是中外商人往来的舞台。
今天,马六甲双岛城的古船发现,仿佛在续写那段航海历史。无论是马六甲王朝的官船,还是明代万历时期的商船,它们都见证了这片海域曾经的繁华与交流。每一块出土的木板、每一片海底的瓷片,都是时间留下的信件,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这条古老而壮丽的海上丝绸之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