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真情告白

发布: 2:39pm 11/11/2025

李振城 | 过度商业化下的世遗危机

最近走在古城的老街上,外墙依旧斑驳,荷兰砖与木门还在,但总觉得哪里不一样。后来是发现老街部分建筑屋外看起来是老建筑,屋里却早已翻新得像商场。冷气开得很强,玻璃墙反光刺眼,桌椅全是现代设计。老街像穿着古装的演员,外貌还在演古代,灵魂却早已换了角色。

马六甲在2008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单,理由是它完整地保存了15至19世纪多元文化的城市结构与建筑风格。那时候,大家称它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但近几年,古城越来越像一个被改装成旅游景点的外壳。街上摆满纪念品摊、网红咖啡馆、主题餐厅。房屋内部结构被拆改、梁柱被钢架替代,只为了装更多灯、放更多人。

ADVERTISEMENT

表面上,这些翻新让古城“焕然一新”,但从保护角度来看,却是一种破坏。世界遗产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真实,指的是建筑材料、空间布局、手工工艺都应尽量保持原样;完整,意味着环境和历史关系要连贯。但现在许多店屋的外观被保留下来,里面的木梁、地砖、天花却全换成现代材料。日前就有数间屋主每月依据批准图测进行建设私自施工,把古屋打通、扩建、违建、改装窗户与外观。这种“保壳换心”的改造方式,让古城看起来像真的,其实是假的。

其实中国一些城市早就走过同样的路。像安徽的“仿徽州古镇”、河南的“清明上河园”、甚至北京周边的“仿明清古街”,外观看起来古色古香,但砖瓦都是新的,连石板路都是工厂出品。游客进去拍照、喝茶、买纪念品,但很少人会再去第二次。因为那些“古迹”并不古,只是为消费而造。它们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感,也失去了时间的厚度。马六甲如果继续让商业装修主导城市方向,也可能变成这样的“仿古样板”。

真正的遗产价值,不在外观,而在岁月留下的痕迹。斑驳的墙壁、牌匾的裂纹、窗框上的手工雕花,都是历史的证据。修复并不等于重建,保留痕迹才是尊重。如果老街商家内卷的一味追求“干净”“漂亮”“现代化”,马六甲就会变成一座漂亮却空洞的古城。

事实上,马六甲市政厅和世界遗产单位早有规定,任何改动都要遵守《建筑保留与设计指南》。但在实际执行上,申请流程复杂、修复费用高,很多屋主选择私自翻修。监管不足、执法不严,也让违规现象不断扩大。一些旧屋被改成网红咖啡馆或主题餐厅后,虽然人流增加,但噪音、废气、垃圾、光污染也随之而来。对古城居民来说,生活反而变得更艰难。

保护古城,并不是要拒绝发展。城市要成长,商家也要生存,但要有底线。可以经营、可以创新,但不能失去原有结构与文化逻辑。比如新加坡的小印度和牛车水老街区,虽然发展为旅游区,但政府严格控制外观和内部改造,老店仍保留原有空间格局。游客能喝咖啡,也能看到真实的生活。马六甲完全可以参考这样的做法。

马六甲的价值,不在于咖啡馆的数量,而在于它是亚洲与欧洲文明交汇的地方。郑和的船队曾从这里出发,葡萄牙人曾在这里建堡垒,峇峇娘惹的家庭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这些文化的痕迹需要空间去承载。空间一旦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历史就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如果老街继续任由装修和商业主导,终有一天,马六甲会像那些失败的仿古镇一样,只剩下一副精致的壳,没有故事,也没有灵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