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投资理财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社团动态
星期天头条
深度报道
非凡人物
发现东盟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回收
即时国际
给废塑料“做体检” 中国科学家破解混合废塑料回收难题
(北京26日新华电)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但大多数塑料不易分解,导致废弃塑料难处理难回收,长期滞留于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成为环境治理难题。 中国科学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给混合废塑料“做体检”,以识别塑料内部关键化学结构,从而为其“定制”催化转化方案,将其变废为宝,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这为塑料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开辟了新路径。这一研究成果25日晚在《自然》杂志发表。 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包装、家居、汽车、电子产品等各行业。生活中的塑料垃圾往往是五花八门混杂在一起,较难回收处理。除了少量废塑料可通过人工单独分拣、能被较好回收外,大部分混合废塑料需通过复杂分拣过程,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回收产品多为一些低附加值的燃气燃油等,经济效益有限。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用核磁共振技术对混合废塑料中的各种关键化学结构和成分进行识别,根据其不同化学特性,为不同批次的混合废塑料设计“化学反应”方案,再采用有针对性的催化剂,高效制备出了苯甲酸、乳酸、双酚A、丙氨酸等多种重要化工原料,大幅提升了废塑料资源化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 据悉,通过这种新方法,生活和工业中产生的复杂混合废塑料,如餐盒、包装袋、快递袋、纺织材料等,不需经过复杂且效率低下的分类和分拣过程,全都可混合处理。“过去塑料回收需要‘挑品种’,比如泡沫塑料、纺织品、农用地膜、包装膜等,现在通过新方法可以‘混着来’,不挑品种,还能产出高价值化学品。”马丁说。 《自然》杂志同期发文评论称“该成果是解决全球年产海量塑料问题的重要进展”。 马丁表示,塑料结构中存在高度有序的碳氢结构,应作为重要资源加以利用,实现其中碳氢资源的高附加值转化。“我们希望在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能帮助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为国家减碳作出贡献。”
6天前
即时国际
即时国际
哥伦比亚回收工人以15吨胶樽淹没广场 抗议回收商随意压价
哥伦比亚回收业者发起示威,用15吨塑胶瓶淹没首都波哥大市中心广场,抗议收入下降,要求政府监管回收公司,否则可能罢工升级行动。
7天前
即时国际
都会观点
陈诗蕙 · 从大件物品开始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推广超过10年了,你做到了吗?
7天前
都会观点
时事焦点
市长:怡市厅循环经济推逾万活动 成功回收逾9千公吨废弃物
怡保市长查末克沙里指出,怡保市政厅近年来积极推动各种循环经济活动,至今共推行1万2059项活动,总共回收了9092公吨废弃物,并成功减少超过5121.22公吨的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
2星期前
时事焦点
都会观点
罗忆雯 · 纸皮风波
纸皮是一类赚钱工具,捡破烂人士的最爱,有的人捡纸皮变卖养家致富。最近,朋友分享居住公寓趣事,有些居民新屋入伙,可能新手尚未了解公寓管理守则,把新买家具的包装盒子,顺手丢进每层电梯的垃圾房,以为可由清洁工人代劳处理。
4星期前
都会观点
狮城二三事
视频 | 新国大图书馆“丢书” 引学生校友不满
(新加坡21日讯)大量几乎全新的图书馆书籍被装入垃圾袋准备回收,被发现后引起学生不满,事件曝光后进而在社交媒体引起热议;新加坡国立大学校方为此公开为失误道歉,并表示后来才发现学生有意保留其余书本,将在大学进行赠书活动。 根据《8视界新闻网》和《联合早报》报导,涉及“丢书”事件的是耶鲁─国大学院图书馆,目前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 报导中提到,一名毕业生在5月20日早上收到朋友传来的照片,显示多个装满书籍的垃圾袋堆放在学校主楼的上下车处。 他中午赶到现场时,看到5名学生围着回收公司的卡车,与2名回收公司员工及2名国大职员发生争执;学生质疑校方为何未经公告就处置书籍。 耶鲁—国大学院学生谢子毅(24岁)也告诉记者,当天早上约11时,在学生的Telegram群组的一张图片和视频,获悉大量书籍将被丢弃的消息。 “我很喜欢看书,听说这些书会被丢弃后,我立刻冲下去,看能挽救几本书。当时现场没有人看着那些书本,也没有人阻拦我们拿书。” 他说,打开一个袋子后,发现这些书本的状态都很好,几乎全新,里头有漫画和教科类等书籍,你也知道,教科类的书本很贵,一本就要60多元,甚至80元,但它们就这样被丢弃。” 他指出,看着书本被装进垃圾袋送去回收,心很痛,也觉得这样的做法糟蹋了这些书,他完全没有办法接受校方处理这些书的方式。 据了解,现场的国大职员表示,以这样的方式处理馆藏图书,是因为这些书籍既不能保留也不能捐赠,由于书籍贴有射频识别(RFID)标签且拆除困难,加上时间紧迫,只能选择回收处理。 最终,约50袋、每袋含10至20本书的图书被运走。 国大“丢书”的举动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民更发起网上请愿活动,要求国大解释处理程序,并质疑大学是否考虑其他处理方式,也指这与大学提倡可持续环境的宗旨背道而驰。 新加坡国大图书馆馆长彭丽珊副教授今日回应这起事件时表示,部分书籍已转交其他图书馆使用,原本仅开放给教员领取,未预计学生也有兴趣。 她承认处理过程中有“运作上的失误”,并为此致歉;还提到,有鉴于学生的兴趣踊跃,校方目前正筹办校园赠书活动。 “校方正在审查相关流程,并将采取积极措施将多余的书籍分发给国大社群和普罗大众,尽可能让更多人受益。”
1月前
狮城二三事
北马新闻
峇德鲁:日本不再需要新垃圾填埋场 威省人民需学习回收和重用废料
威省市长拿督峇德鲁呼吁威省人民向日本看齐,因为该国不再需要寻找新地点设立垃圾填埋场,人民都会尽量回收和重用废料,为政府节省高额的垃圾清理费
1月前
北马新闻
大霹雳焦点
设回收桶收循环物资 霹购物中心推环保见效
霹雳州行政议员郑国霖表示,州内购物中心纷纷设置回收桶收取循环物资,此举将促使商场、霸市和超市在推动社区环保工作方面更上一层楼,不只给力发展循环经济,也在推进资源回收、垃圾分类与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2月前
大霹雳焦点
读者观点
丁默群.勿只重视电动车电池回收
政府在推动电动车电池回收方面的努力和成绩有目共睹,值得我们给予鼓励肯定。然而,在环保这条漫长保卫战上,我们也不能忽略更为普及的小电池,因为其回收制度的完善,将是未来环境保卫治理中的关键环节。
2月前
读者观点
古城
慕查化沙花园民众会堂 27日办环保物回收
马六甲爱极乐州选区将于4月27日早上9时至中午12时,在慕查化沙花园民众会堂(大好运酒家附近)举办“一起环保,我们付费”(Jom Kitar & Kami Bayar!),欢迎民众踊跃响应及支持!
2月前
古城
大都会
雀巢与达鲁益山签协议 推出SELKitar 促进资源回收
大马雀巢(Nestlé Malaysia)与达鲁益山垃圾管理公司(KDEBWM)签署一项合作协议,正式推出“SELKitar”项目。
2月前
大都会
都市动态
“垃圾变现金”鼓励环保 MPAJ回收逾383公斤物品
垃圾变现金,居民不仅可赚额外零用钱,居家环境也更整洁干净,一举两得!
2月前
都市动态
北马新闻
从21华小回收1.4吨饮料盒 威省市长: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威省市政厅今年趁春节为华小举办饮料盒回收比赛,从威省21所华小收到1.4吨饮料盒,威省市长拿督峇德鲁在颁奖礼上希望大家通过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延长威南浮罗勿隆垃圾场的寿命
3月前
北马新闻
社区学校
翁姑奥玛学院环保活动 回收逾4千公斤物品
由怡保翁姑奥玛工艺学院商业与会计系主办的“Litter Free @ PUO”环保活动,于4月7日至9日一连三天在校园内顺利举办,为环保理念推广划下圆满句点。
3月前
社区学校
VIP文
锺嘉怡/斋戒月市集的厨余回收行动
从起初看到厨余桶没装满总感觉有点失落,直到马来同事祝福摊贩“今天都把食物卖光光,不用回收哦!”我才惊觉,对啊!厨余变少才是真功夫,代表大家都学会精打细算备料,这可比回收数字漂亮多了!
3月前
VIP文
狮城二三事
回收项目面临挑战 逾30万捐赠鞋堆积在大士仓库
(新加坡18日讯)一项回收项目面临挑战,大士一带的一间仓库里,堆积了超过30万双未找到用处的回收旧鞋。 《8视界新闻网》报道,这项鞋类回收计划,是由新加坡体育理事会(SportSG)和美国材料科学公司陶氏化学(Dow)近四年前启动的合作计划,目标是每年回收17万双旧运动鞋。 到目前为止,相关计划已收集逾40万双旧鞋,但只有约7万双被用于18 个项目。 这些旧鞋原本计划被研磨成颗粒,用于铺设跑道、游乐场等项目,但项目合作伙伴未能找到愿意使用这些回收材料的地方。 期待更多合作伙伴加入 陶氏新加坡和大马区总监保罗(Paul Fong)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减少对实马高岛(Pulau Semakau)垃圾填埋场的影响。我们希望尽可能利用这些鞋子,而不是丢弃填埋。因此,我们希望能有更多单位加入合作。” 目前,这个项目已与B T Sports、Alba WH、迪卡侬(Decathlon) 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合作,但仍需更多企业的支持。 B T Sports发言人指出,狮城每年有多达2200万双售出,由此推算自回收计划以来所收集的鞋子数量其实“非常少”。 旧鞋与轮胎 哪种材料更适合回收? 新加坡目前大量依赖进口橡胶轮胎颗粒,用于铺设游乐场和脚车道等项目。 保罗指出,回收的鞋材比进口轮胎碎屑更安全,并有助于减少碳足迹。 不过专家也对回收鞋材的应用前景表示担忧。 国大机械工程系副教授唐海敏(译音,英文名:Duong Hai Minh)认为,轮胎由单一材料组成,而鞋子由多种材料混合制造,因此很难控制最终产品的质量,回收成本也更高。 B T Sports发言人也指出,回收鞋材的成本会更高,但他强调,可持续发展往往伴随着更高的价格。 供需平衡与管理为关键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教授劳伦斯(译音,英文名:Lawrence Loh)指出,目前鞋子堆积如山的问题,在将来是可以避免的。 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包括预测回收的鞋子数量以及可应用的数量”。 他建议控制回收量,并确保其可被用于的项目,从而提高回收利用率。
4月前
狮城二三事
更多回收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