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吴大鹏

(马六甲讯)第20届马六甲州中学生华文嘉年华会日前在育民国民型华文中学举行,获得32所中学共613名学生踊跃参与多项比赛项目,育民国民型华文中学成功夺得全场总冠军。 有关活动主题为“我们·传承”,由马六甲敦法蒂玛中六学院与马六甲育民国民型华文中学共同主办。 彭老师:传承母语教育薪火 中六学院数理科主任的彭老师表示,虽身处一个既无华文学会也无华文班的环境,课后母语班学生仅约10人,但她凭借对华文的无尽热忱,召集了逾50名同样热爱母语活动的中六学生,共同策划了本届嘉年华,为这一年度盛事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得以薪火相传。 彭老师将本届中学生华文嘉年华的主题定为“我们·传承”,寄望于激励中学生深入探索华文与文化的内涵,并勇于肩负起传承的使命。她期许年轻一代不仅能守护文化的根基,还能让华文文化在时代浪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开创新篇章。 这一主题更是对年轻人发出的召唤:让我们共同携手,以实际行动将华文文化的光辉洒向更远的未来。 她也提到,由于中六学院的场地与设备有限,无法容纳近千名参赛和观赛的学生及工委,因此决定借用育民中学作为活动场地。 她特别提到,育中在历届活动中表现优异,必然成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舞台。其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为华文嘉年华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活动得以在高质量的场地中圆满举行,进一步促成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邓艾琳:统筹促进资源整合 前督学邓艾琳在接受采访时提到,20年前,马六甲的各中学华文学会曾独立举办多种大型活动,如诗歌朗诵、华文常识比赛、相声比赛、书法比赛和辩论赛等。然而,频繁的赛事给各校,尤其是只有一位华文老师的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促进资源整合,2000年时任州议员拿督维拉颜天禄提出了一个方案,通过集中统筹的方式,在同一天举办多项比赛。 她指出,华文嘉年华的目标是为马六甲所有掌握华语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切磋的平台,促进他们在华文学习上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并积极传承华文文化,使文化的根基在新一代中更加扎实,焕发出新的活力。此外,参与活动的学生还可以获得州际的PAJSK积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经历和成就感。 同时,活动也帮助学生建立对自身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他们对华文教育和文化的重视。总体而言,华文嘉年华通过丰富的比赛和交流活动,不仅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也为年轻一代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大鹏:提供平台发挥潜能 育中前校长吴大鹏在接受学记采访时提到,华文嘉年华最初是在全国各州举办的,每项比赛由不同学校承办。然而,为了提升赛事的整体质量,教育局决定将所有活动整合,形成如今的嘉年华会。 他表示,嘉年华的流行能够激发学生对华文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会为参与的比赛做好充分准备,从而接触到不同领域,例如学习如何撰写新闻稿,并对语言和语音有更深入的理解。 “如今,许多人天生具备某种特定才能,但往往缺乏展示的机会。因此,举办嘉年华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发挥潜能,并提升华人子弟的华文水平。” “家长们非常支持孩子,即使工作繁忙,仍愿意牺牲时间送孩子来参加活动,而本校的华文老师也全力以赴,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学生们也会协助安排座椅和设置音响。” 他指出,目前华文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师资短缺,尤其是该校急需华文教师。作为国民型华文中学,育中每年都会举办许多与中华文化相关的活动,因此需要大量华文教师来进行筹备,以确保活动的圆满成功。他希望学生通过参与华文嘉年华,能够提升对华文学习的兴趣,未来考虑成为优秀的华文教师,以填补当前师资的空缺。 幸立雄:深入接触中华文化 育中校长幸立雄表示,华文嘉年华会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接触中华文化的机会。学校全力支持学生参加比赛,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老师的指导和训练下,学生们经过反复练习,许多学生在接受老师的建议和改进后,才获得了参赛的信心。 他透露,学校的期望并不在于学生能否获奖,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文化素养运用到未来的生活中,懂得欣赏华文的真善美,解读各种华文词汇,与古代诗人产生共鸣。例如,相声比赛将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表达他们的人生理念和社会批判,使听众更容易接受这些信息。 他认为,作为国民型中学,学生选择报考华文是理所当然的,学校在推广中华文化方面也责无旁贷。因此,学校将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类似活动,挖掘更多中华文化的活动渠道,并提供更多空间让学生发挥潜能。 他指出,校园生活的精彩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如何用创意为其增添色彩。在此次嘉年华会的筹备中,老师们往往只是辅助角色,因为老师的建议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同学之间互相给予建议和修改,才能使比赛更加出色。 李佩璇:沉浸式实践加强自信 育民中学带队老师李佩璇老师表示,她对育中学生在华文嘉年华各项比赛中的优异表现感到无比自豪。她希望明年参与华文嘉年华的学生能够在舞台上更加自信,勇敢展现自我,发光发热。 她指出,华文嘉年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这种沉浸式的语言实践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她强调,华文嘉年华不仅对学生、学校和社区产生积极影响,还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和增强语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她建议将华文嘉年华的准备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例如在语文课上教授相关的中华文化知识、古诗词和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课程了解活动内容并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培训,提供演讲技巧和表演指导,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能力。她认为,这种支持会让学生觉得参与活动不仅是挑战,更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刘威:巩固对母语理解 刘威在第20届华文嘉年华会中参加了“相声”比赛,并获得了亚军和最佳逗哏的荣誉。 他透露,在练习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时间安排,因为比赛日期与考试时间非常接近。不过,幸运的是,他们成功地妥善安排了时间。他表示:“我能获奖不仅仅是因为个人能力,更得益于我的队友,他紧密地接住了我抛出的梗,真正突显了我的表现。” 在采访中,刘威提到,这次活动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相声的历史故事,也让他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这场比赛帮助他巩固了华语沟通能力,对他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他还指出,在比赛中他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表演相声,平时看相声觉得简单,但自己尝试后才意识到其中的复杂性和许多细微的技巧需要掌握。 “首先,我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在学校的华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此外,通过学习华文,我们能够巩固对母语的理解,更容易与周围的人沟通。华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必须好好学习华文,这样才能向他人证明我们黄种人对华文的尊重。” 李悦颐:华文水平获提升 李悦颐在第20届华文嘉年华中参加了华文笔试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了初中组的优秀奖。 她在采访中表示,准备的过程并没有白费,反而让她积累了很多经验。她认为自己获奖的原因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 “这次比赛让我学习了许多关于马华和中国文学、历史及常识的知识,同时我的记忆力也在日复一日的背诵中得到了提升,掌握了许多新词汇。” 李悦颐还强调,华文嘉年华能够提升学生的华文水平,学习华文的最大意义在于能够无障碍地沟通。此外,一些古文篇章让她体会到了文字的美丽,也让她感叹古人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2天前
2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