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废弃

出水芙蓉(Choose From)——这个海废手作品牌,不只是音译,也蕴含双重意义:它来自刘佳怡的家乡森美兰州芙蓉,也象征那些“被遗忘的美好”如芙蓉花般再度绽放。这些作品是海浪挑选的饰品,也是曾被遗弃的物件经过二次创作后的新生。有些东西落入大海,从此沉寂;有些则被冲上岸,等待重生。 “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它们就像饱经风浪的事物,也像人生。”刘佳怡将捡来的碎片与矿石、编织、珠饰相结合,重新构造成项链、手链、耳环,让它们再次发光。偶尔,她也翻新二手饰品,创作海废画作与摆件,让那些漂泊的故事停留在生活里。“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废弃,只有等待被看见的美好。” 从剧场到自然——用不同方式讲述故事 刘佳怡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一直热衷于剧场创作。在剧场中,她学会如何透过戏剧说故事,如何运用空间、灯光和动作传递情感。毕业多年后,她持续从事剧场工作,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她开始思考:“除了舞台,我还能用什么方式说故事?” 一次机缘巧合,她来到台湾的森林小学担任老师,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并参与净滩活动。当她捡起一个掉漆的恐龙玩具时,心里涌上一种熟悉的情感——它或许曾是某个孩子的珍爱之物,却最终被遗弃在海边。她忽然意识到,这些“垃圾”承载着曾经的故事,只是没有人去发现。 净滩结束后,刘佳怡决定让孩子们将捡来的海废带回学校,结合各自的创意,呈现出最有故事的作品。在课堂上亲手尝试几次之后,海废手作这件事在后来的日子慢慢地渗入了她的生活里。孩子们也在她的带领下,不仅深入了解净滩活动的意义,也更积极参与海废的二次创作。下课后,刘佳怡把海废带回家,废寝忘食地投入无数时间发挥各种创意,自己也逐渐沉迷其中。没多久,手链、项链、耳环等各种海废饰品在她的巧手下一一问世。品牌的核心思想是:“相遇、修复、重生”。 相遇:启蒙与陪伴 在森林小学孩子们的引导下,刘佳怡还认识了海玻璃和海瓷砖——那些被人丢弃的玻璃瓶与瓷砖碎片。经过海浪的冲刷和后期打磨处理下,它们变得愈发晶莹剔透,在她眼里就宛如宝石般的存在。后来,她突发奇想,开始深入思考物品与环境的关系。既然属于大自然的东西本该回归大自然,那人类丢弃的垃圾,是否也该用另一种样貌回到人们的生活上? 某天,有位小伙伴在潜水时捡到了一个太空人玩具。无人知晓它如何沉入海底、漂流多久。但这份意外的礼物,经过刘佳怡的巧手,变成了一条项链,拥有了新的生命。“有些相遇,从未被安排,却刚好发生了。” 她开始更认真地收集海废,将它们清洗、打磨,创作成独一无二的饰品。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也是一场温柔的救赎——不只是拯救那些被遗弃的物件,更是疗愈自己的内心。“一颗矿石经历一万年的沉睡,一块海废随潮汐漂流,被时间冲刷得斑驳,它们或许曾经闪耀、被珍视,但随着时间流转,被世界遗忘。” “其实除了海废,河废、山废都有各自的美。所有的废物或垃圾,都能变成宝藏。”她如此说道。这也是后来,不管在登山的路上,或是潜入的海底,河堤旁的废物都变成了刘佳怡骄傲的囊中物。更可贵的是,她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开始受其影响,收集各种废物,还转赠予她。 修复:漂泊与寻找理想的生活方式 “我内心向往的生活方式,就像海废一样,能够随遇而安,但不随波逐流。我可以四海为家,也想找到归属感。”刘佳怡形容自己是一个漂泊者。从高中毕业离开家乡,至今已12年。她习惯在剧场里创作,也享受森林小学的稳定生活,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她一直在寻找一种真正让自己安心的生活方式。 “出水芙蓉”摆摊的过程,让她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刺青师、诗人、旅人等。她说:“在制作与摆摊的过程中,每一次与同频人的相遇,都像是潮水将漂泊的海玻璃送回合适的岸边。当有人驻足、轻轻抚摸那些曾经被遗忘的碎片,眼里闪烁着理解与欣赏的光芒时,那一刻,世界仿佛变得完整了。你看见了它的故事,也看见了我的心。”虽然她常常感慨与家人相聚的时间不多,但这段旅途中收获的温暖,早已超越距离带来的孤独。 每一件闪耀着光芒的作品,都是从满是盐渍与泥沙的海废开始的。在市集上,人们看见的是干净、精致、独一无二的饰品,却鲜有人知道,刘佳怡常常提着一袋袋刚捡回来的海废,一个人在浴室里刷洗。海水的盐分、海藻的附着、泥沙的残留,都需要仔细清理,每一个步骤都费事费力。这段过程没有人看见,也不会有人特别在意。但对她来说,这是一切的开始。没有这些耐心地清理与处理,就没有之后的创作与转化。“就像人的故事一样,很多时候,那些看不见的努力,才是真正塑造我们的东西。”她笑着说。 重生:主动善待世界 目前,刘佳怡长期居住在台湾,偶尔在各地摆摊,推广她的海废手作。然而,她也发现相较于台湾,马来西亚市场对于这类艺术品的接受度比较不熟悉,价格相对来说较难与国际市场接轨。即便如此,她仍希望有一天能够把“出水芙蓉”正式带回家乡,让更多人理解,这不仅是一种创作,更是一种环保意识的提升。 她希望未来能与当地关注海废创作的社群及艺术家合作,举办展览、工作坊,甚至尝试将环保议题与剧场结合,让人们更有感地认识这些被遗忘之物。她不设限合作形式,最重要的是找到频率相合的伙伴,一起探索、一起创作。“我相信,只要理念相近,就能创造无限可能。” 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场温柔的相遇 “出水芙蓉”推广的是一种纯粹的生命力——想做就去做,不害怕、不多虑。刘佳怡表示,在这条路上虽然看不清未来,但脚下的每一步都很清晰,感觉自己越来越接近理想的生活样貌。她深知短期内难以靠这门手作维生,但仍然坚持忠于自己。因为她相信这些经历过风浪的物件,值得被珍惜,而那些过去的故事,能够延续成新的篇章。 “出水芙蓉”不仅是她与海废的相遇,更是她与自己、与世界的再次相遇。如果你对海废、环保教育或艺术有兴趣,或想一起探索马来西亚的更多可能性,欢迎来找她聊聊。或许,这趟旅程,会比她一个人走得更远。
4星期前
4月前
5月前
5月前
11月前
12月前
坐落在吉隆坡甘榜亚答(Kampung Attap)的中山同乡会建筑物,向来都是艺文爱好者的聚集地。 这里也是永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推动者李添泉,宣扬升级改造(Upcycle)理念的“基地”。 走进李添泉与友人共同创办的Re{me}dy,扑面而来浓浓的咖啡香,很难想像这是一家结合天然健康与美容的概念馆。仔细观察店内的摆设,处处都是运用升级改造理念的小巧思。硬纸皮制成的椅子、用咖啡渣研发的磨砂膏和废纸充当精油味道试纸等,都是李添泉发挥创意将人们视为垃圾的用品,再次让它们成为有用的物品。 “当店里没有客人时,我和职员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如何将‘垃圾’改造再利用。”李添泉说。 什么是升级改造?其实这和大众熟悉的循环利用(Recycle)一样,即收集地球的废弃物、创造其二次价值以达到环境永续的目的,惟两者的执行方式不同。 循环利用主要是将废弃物重新处理、再制为原材料。反之,升级改造指的是,在不分解废弃物的情况下,将之升级成拥有更高价值的物品,因此升级改造也称为创意再利用(Creative Reuse)。 弃高薪 投身环境永续 李添泉曾是国际知名冲浪服饰企业的执行长,在服务期间参与了无数的净滩运动,也看清了不容忽视的事实。 “人类之所以可以冲浪,是因为海洋里的珊瑚礁没被破坏,才会有海浪。我虽然每一年都在同个时间、同个地点净滩,却发现海洋垃圾有增无减,那我们净滩还有用吗?”随着人类的消费能力提升,丢弃的垃圾也越来越多。虽然推广环境永续的理念在李添泉的心中埋下种子,但他却久久未能将所想付诸行动。 经过6年的犹豫和挣扎,直到冠状病毒病席卷全球导致无数人丧命,敲响一记警钟,李添泉这才感受到生命的短暂,这家融合天然健康与美容的概念馆,终于在2020年末“诞生”。 “虽然辞职意味我选择了更难走的路,但告诉自己不会有下次机会了,我一定要做。”   收集后再造,咖啡渣是宝 最初,李添泉考虑加入民间组织或社会企业,以推广环境永续的理念。“最后我认为要打破一般人对环境永续的刻板印象,因为他们平日没有关注环保课题,羞耻感油然而生因此止步。” 社会经验丰富的李添泉,也敌不过市场对环境永续此概念的陌生和疑虑。“没有人愿意和我们合作,所幸最后获得一家美容产品青睐,才有现在的 Re{me}dy。”李添泉鼓励消费者在使用完美容品后,回到店里填补,减少浪费更多的瓶子,因此店内的洗脸霜、化妆水、磨砂膏等均以称重方式售出。 除了美容产品,在Re{me}dy另一面墙的架子上摆放着本地商品。李添泉认为,本地商品并非无法和国际品牌竞争,只是缺乏推广和支持,“支持本地品牌可以避免从国外运输,导致对环境有害的碳排放。” 近期,咖啡渣成了李添泉的最新“玩物”,他鼓励甘榜亚答周边的咖啡厅,将咖啡渣送到店里。李添泉和职员会将晒干后的咖啡渣,制成有助减少人体橘皮组织的磨砂膏。 此外,来访者还可以索取免费的咖啡渣,这也是李添泉大力支持的“咖啡循环利用”运动。装有咖啡渣的牛皮纸上印有二维码,内容教导人们如何升级改造咖啡渣,而不是将之抛弃,“希望进一步了解咖啡渣的多元功能。” 李添泉也积极引进更多对环境友善的产品,店里一隅展示了经过升级改造后的清洁剂。这是透过收集餐厅丢弃的食用油,在皂化过程中提炼出的清洁剂。对比起市面上的漂白剂或柔软剂等,从食用油升级改造的清洁剂,不含化学香精,对人体或环境都更加友善。 生物塑料瓶 虽贵但对环境友善 想像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李添泉坦言要求消费者使用“旧”瓶子的模式在大马并未普及,即便用过的玻璃瓶已消毒,消费者也会要求全新的瓶子。他说,“假设有100人购买产品,最后也只有5人把瓶子带回来,不就意味着剩下的95人同样在制造垃圾?” 另外,透过民间组织的分享,李添泉更意外得知玻璃瓶往往在回收的过程中都会被抛弃,“玻璃瓶太重、卖价少,大部分回收者仅收取塑料和铝制品。即便你强行卖玻璃瓶,一个转身,玻璃瓶又会回到垃圾桶。 “最终只有10%回收物顺利转化为能源,剩下的95%送入垃圾填埋场。大多数塑料也很少会被回收或焚烧,需要至少500至1000年才能分解。” 因此,李添泉特别从中国进口“生物塑料”(Bioplastic)制成的瓶子。对比起市面上由石油燃料提炼的塑料,生物塑料由植物或其他生物材料制成。除了对环境和人体无害外,50年就可以完全分解。 由于生物塑料价格更高,不是本地企业的首选,李添泉希望成为领头羊,让更多人知道这款对环境友善的塑料。   并非零垃圾商店,赚钱与理念两难全 谈及国内标榜零垃圾(Zero Waste)的店铺林立,李添泉坦言他没有信心完全不生产垃圾,“我不敢用零垃圾这个概念来包装Re{me}dy,这个称号太大了。” 他分享美国环保主义者安·玛丽·博诺(Anne Marie Bonneau)所说,“世界不需要完美实践零垃圾的少数人。我们需要的是即便无法完美,还是愿意尝试环保的数百万人。” 李添泉强调,他不会强行向消费者推销店内商品,“我们只卖消费者需要的,不然买了回家没用也是浪费。” 知难行难,仍要继续献力 在赚钱维持店铺的运转和坚持理念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不易。李添泉举例,由于担忧制造更多的垃圾和碳排放,所以起初坚持不开放网购。无奈疫情来袭,大马数次落实封锁政策影响大。敌不过现实残酷,李添泉只好低头妥协。 “我只能尽量找弃置的纸箱来包装,你看店里现在是不是很乱。”李添泉指着一叠叠的纸箱堆自嘲地说。同时,他也欢迎邻近商家到来索取纸箱或瓶子,希望透过日常习惯,影响身旁的人在环境永续上一起努力。 打造一个环境永续友善的未来不容易,但李添泉认为更不能就此言弃。“成功改变一个人的观点,比起没有人改变来得好。或许某一天我成功改变了某个人的想法,那么刚好他可以拯救这个世界呢?” 架子上摆满天然健康的美容产品,李添泉会先推荐消费者购买少量(如:10克)试用避免浪费。   日期:2022年10月22日(星期六) 时间:9am-6pm 地点:马华大厦三春礼堂 详情:http://www.tedxpetalingstreet.com/   更多文章: 英女王纪念品 纪念优雅一生 你错过的吉隆坡时装周KLFW 2022 女表多姿彩 那些年满满时代感的铁皮玩具、非智能玩具 只要你敢想,没有做不出来的本土风味芝士 珍藏马来纺织品  
2年前
3年前
3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