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治安

5小时前
“妈妈,我希望我们这栋楼上有大风扇,把乌云吹走,就不会下雨了,那我就能去楼下公园玩。”孩子天真地说。她对楼顶有期待,为着楼下有欢乐。层楼高,没有比她的念想高,谁童年时没有下雨天不能出去玩的落寞呢? 小时候家住组屋,它与公寓的差别是没有围篱和保安,一般楼层仅五,故无电梯,停车场设置在户外自由停泊而不按户配位。那时候,每一层楼皆有朋友,爬楼似在攀爬友谊之梯,鲜少气喘吁吁,即便有,那也乐并甜蜜着。大多时候我们往下走,聚在大草场戏耍玩乐,不管你住一楼五楼,不管你家是单室还是二三室设计,只要你母亲能有串门交友、往来联谊的习惯,我们就是最相熟的伙伴。 伙伴的成绩与成就,常在母亲嘴里成为最初的假想敌叫“别人家的孩子”,母亲早逝,长姐如母完美继承了这任务。但玩是孩子的本性,用攀比来抑制,或许能在听写簿上多几个一百分,在试卷分数上有个交代,却没能抹去好玩本性。玩耍之必要,乃在于刺激大脑的突触连接,帮助发展运动技能,建立社会关系及增强认知能力。那时候的父母如何懂得这些,更遑论了解负责计划、决策、社交互动的前额叶皮质,与记忆与学习相关的海马体,大脑奖赏系统下的多巴胺,调节压力作用的杏仁核等等。我们不在科学原理的灌输教养下成长,却依旧活得很科学。如同五层楼的简陋居所,虽不高级时尚,却能遮风避雨。 我们在十字型设计的楼层中央交界口玩跳绳,用橡皮筋编了长长的绳索玩动绳,绳子左右两端各有伙伴执之,越往上提就越跳越高,似要弥补学术上比之不及的遗憾;在顶层近楼梯处玩家家酒,沉溺在轮流扮演角色的关系中,那些自小扮演父母夫妻的,长大后是否真有因缘牵引,续写童年故事?我们也在某个基督徒邻居家上主日学去听耶稣的故事,为了不背叛佛陀而假装虔诚祷告。至于友情背叛,多数无需外力介入斡旋协调,亦能如祷告中一切的美好,关系很快修复如初。 大草场若是录像机,对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摄录一定显示记忆卡储存量不足。许多户外活动都是无需大人关照下的相互陪伴。于是我们今日玩了追逐和捉迷藏,学会流浪狗来追就要赶紧蹲下来作无威胁伤害状,明日就会再约玩弹珠放风筝,稍长一些就骑脚踏车去溜达,打羽毛球以为能打到世界舞台去。那时完全无需顾虑没有家长陪同就安全堪忧的治安问题。 伙伴一个个搬家离去 如今,面对孩子恳求去公园玩的目光,我因工作忙碌或倦怠而拒绝时,愧疚总在心头萦绕。我们这一代,如同摆渡人,一边承载生活的重压,一边在乐活乐教的寻航中平衡自我,更要在渡口确定代际关系中的爱,撑得起长篙,划得了船,漫溯,放歌,歌那朝暮交替转瞬即逝的需要与被需要。 逢年过节,伙伴们一起放鞭炮燃烟花,一起列队提灯笼歌唱,风吹烛灭传火继燃的合作乐趣,让我们忘了感叹夕阳近黄昏,也不再厌恶黑夜来袭。一直到群里的伙伴一个个搬家离去,五层楼的笑声渐杳,岁月流逝的静谧与感伤换来了成长。 这五层组屋今已甚是残旧,基于99年租赁地契,也难再升值。它走入了我生命的历史,封印了欢乐的童年,不再需要它遮风挡雨及酝酿友谊。我从楼里走了出来,往更高层楼去攀越。偶尔俯下身子从孩子高度的视野往上看那楼,那天和云,在大风扇旋转的空气流动中,定会云开天霁。 陪伴孩子成长,仿佛重温一次童年,是审视及圆满生命之旅。然而,孩子终将羽翼渐丰,不再委屈于天不晴朗,我们也终会从被依赖需要的角色中悄然退场。不管楼筑高低,我们总要学会从容地走下楼层,成为暮落后的提灯者。
1天前
新山实英达花园发生枪杀案,一名华裔男子身中数枪而亡;事隔两日,5名蒙面人持刀闯入芙蓉汝来一家餐馆内,对著一桌4人围攻乱砍,现场血溅一片,伤者皆送院抢救。 两起案件的监控器片段,迅速在网路上流传,行凶画面骇人,见者触目惊心。 这样公然行凶的社会新闻,让外国旅客见后怎能不却步?我想或许就连本地人,出门也会感到不安心了吧? 从新闻报导中得悉,案件的死伤者都拥有一些身分背景,由此可推断他们是被“针对性攻击”,而不是凶徒“无差别攻击”。 就算如此,没有特殊身分的百姓就能放心无虞吗? 试想想,施袭者在人群中发难行凶时,如何确保附近的无辜群众不被波及,受到伤害呢? 警方应致力打造一个高度治安的社区环境,让商家能更安心地开门营业,百姓出门消遣时也不必提心吊胆。 这是一个连锁效应般的闭环关系,当社区治安良好,大家才能更安心地出门消费,各大店家才能门庭若市,推动地方经济的流动。 2025年甫开始,却各种社会案件频传,犯案者众目睽睽下干案,猖狂行径简直视王法如无物,警方有必要加强办案效率,严厉打击罪犯,这也有助提高人民对警方的信赖。 新加坡就是值得学习的对象,其严格执法的震慑力让许多人奉公守法,不敢心生歹念,由此打造成一个能让人安心居住的家园。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2天前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智慧城市的建设逐渐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监控器的普及成为一大亮点。 近年来,政府在多地推行安装智慧监控设备,为民众提供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提升警方在案件侦破中的效率。这些智能监控设备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安防方式,更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然而,智能监控的推广也引发了一些关于隐私保护的讨论,如何在安全与隐私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智能监控之所以被广泛推广,离不开其显著的技术优势。与传统监控器相比,智能监控不仅是简单的影像记录设备,还集成了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IoT)等先进技术,也包括具备实时面部识别、预警、目标追踪、智能数据分析及高清画质的全天候监控功能。 这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区、商业区、交通枢纽、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为预防犯罪、交通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智能监控的引入也初见成效,有助提升社区安全及交通管理效率,同时可快速应对突发事件。 在社会价值方面,智能监控也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震慑犯罪分子,可提高案件侦破效率。警方可针对治安热点区展开重点巡查,调动警力的资源优化配置。 尽管智能监控器为社会带来诸多益处,但隐私保护的担忧也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人担心,大规模的监控或导致个人隐私被滥用,甚至出现“被监视社会”的问题。 因此,在推广智能监控的同时,必须采取4大措施,分别是制定明确的法律框架,对监控数据的使用范围、存储时限、访问权限进行严格规定,防止数据被滥用或泄露。 其次是设立透明的监控管理机制,让公众了解监控设备的用途和运行情况。 第三,运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数据脱敏技术,确保监控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最后则是适度地安装监控设备,重点覆盖公共区域,对于居民隐私空间如住宅区内部,需慎重安装并充分征求居民意见。 智能监控器的普及无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步,但如何在科技进步与隐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仍然需要政府、技术提供方和公众共同努力。
3星期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9月前
9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