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摄影:黄元珠(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ADVERTISEMENT
(马六甲15日讯)对于忙碌的导游而言,遇上疫情及行管令原本还抱着“终于可以休息一下”的想法,殊不知,冠病疫情却是过去30年来对旅游业最严重的打击。两名导游何丽珠及邱彩萍本着“生存为上”的想法支撑至今,在行管令期间转行当外送员及小贩,如今却因为对旅游业仍有热忱,还是回到旅游业来奋斗。
何丽珠及邱彩萍接受《古城》社区报的访问指出,如今看似正在复苏的旅游业,其实并未100%恢复过去的好日子,更预言或许要到下半年,旅游业才会真正的好起来。
何丽珠:经历疫情真的“怕”了
何丽珠也是甲州导游协会的主席。她说,她当了导游逾30年,经历了多次的金融风暴、天灾人祸以及疫情,但她坦言,这一次的疫情是真的让她“怕”了。过去种种的困难,包括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时,旅游业最多在半年或一年内就恢复,所以根据过往的经验,她原本也以为这一次的冠病,大约6个月就会过去。
她指出,2019年大约从9月份开始,其实整个旅游业就开始冷淡,过去年末都是旅游业者的大忙日子,但是2019年末却异常的冷清,很多领队还突然生病,以致导游们都还要充当领队带团出国。
“2020年的大年初一,我正好接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团。因正好该团是初一抵达,所以避开了中国所宣布的封锁政策,接下来初三、初四的团都陆续被宣布取消。”
她说,当时也没有任何的危机意识,不知道疫情为何物,只知道是传说中从蝙蝠所传染的病毒。3月初再接一个团后,我国就宣布了行管令封锁国门,旅游业者也就正式全部“失业”了。
疫期须转行才能生存
她表示,当了导游多年,还是有一定的储蓄,而导游是一份很忙碌的工作,所以在政府初期宣布封锁时,很多导游都不以为意,甚至认为终于有时间休息。但后来疫情越发严重,旅游业“开开关关”,导游纷纷必须转行,才能继续生存。
她说,当时在机缘巧合之下到餐馆打包外卖,餐馆正好需要人手送餐,而她虽然没有做过送餐员,也接下了这份工作,以每单3令吉至5令吉的费用,一包一包的送。
她指出,初次当送餐员是很压力的,因为一些客户会要求先送他们的餐,但她却要跟着路线去送。不但如此,还有很多地方根本就不会去,所幸是导航救了她,让她可以顺利完成送餐工作。
“当送餐员不只是将食物送到就可以,我们还要自己规划路线,自己安排时间,被不理解的顾客骂也都成了习惯。”
后来,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发放了给导游的援助金,而本着“感恩”的心态,何丽珠在群组内发动起买饭盒行动,给慈善团体送饭盒。
她说,虽然导游得到的援助金并不是很多,但总是比没有来得强。而想着还是很多人比自己更加不幸,所以就招了其他导游一起行善。
“我很幸运,导游们都非常有善心,往往我在群组发布买饭盒做慈善的讯息,一下子就有很多人响应,我和彩萍还有几名理事,就会去把饭盒分了。”
旅游业未100%复苏
她表示,如今看似已经步入后疫情的时代,但是其实人们对于旅行还是存有一定的戒心,所以旅游业并未真正的复苏,虽然阴霾已过,但等待天晴仍有一段时日。
她指出,自己从18岁当导游到现在,如今已经爱上这个行业,看到客人来到,让她有机会介绍自己热爱的国家,就是她的动力。
“江山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何丽珠笑说,这是身为导游的座右铭,所以会时刻将有趣的故事等,告知游客,让他们对自己的家乡留下美好的印象。
邱彩萍:越来越爱做导游
邱彩萍表示,政府2020年3月18日宣布行管令,她在5月份就转行,在咖啡店里当起小贩卖包。
她说,转换行业对她而言并不陌生,在当导游以前,自己是一名科学室助理,后来因为觉得当导游可以让自己增添知识,尤其更加认识自己的国家,在考取了导游牌后,就当起了全职导游。
“政府宣布行管令,我们都非常的茫然。我当时就开始在咖啡店里卖包和点心,一直到2021年末,我始终还是热爱当导游,就放掉了包点的生意,做回了全职导游。”
她指出,如今的旅游业看似有报复性复苏,但其实不然,虽然国外的团陆续有来,但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团。所以,导游们其实都还在继续的努力。
她说,每一个州都有自己的特色与文化,所以在每一次出差带客人之前,自己就要先了解当地的特色,这就让她对导游这份职业越做越爱。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