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六甲9日讯)“赌间口”和“巴刹南马街”同是衔接鸡场街的横巷,却仿佛在光阴中分道扬镳,各自拥有了截然不同的面貌与气息;前者静谧朴素,以退休街坊和老字号为主,仿若时光凝滞;后者则人声鼎沸,商铺林立,在岁月洗礼中展现出另一种古旧而繁华的风情。
细心的旅人或会发现,巴刹南马街、赌间口及豆腐街这三条老街巷的国文名称,原来都统一为“Jalan Hang Kasturi”,它们在殖民时期皆被英殖民政府统称为“第二横街”(Second Cross Street),而这英文名称依旧清晰地铭刻在五语文路牌上,如历史遗痕般,提醒着人们它们曾有的共同源流。
ADVERTISEMENT

老屋述说着过往岁月的温柔
走入赌间口,便能感受到一种难得的“慢”,它夹在豆腐街与巴刹南马街之间,却与后者的喧嚣相对,显得独树一帜,在这片随旅游潮流而起舞的古城区中,其节奏始终保持着一种从容。虽有少量酒店民宿与新式商铺的进驻,但更多的是静静矗立、保留原貌的老屋,几家老字号商店门前仍高挂着书法横匾,那一笔一画,写尽了旧日风华。
沿街望去,右侧的老屋群保有原有的铁制折叠推拉门,二楼则是带有木扶手与篱笆网的简约阳台,有些是铁栏杆装置,也未曾追求太多华丽的装饰,每一面墙壁、每一片瓦片,彷佛都在默默述说着过往岁月的温柔。
左侧的建筑略显多样,有些屋子虽转作现代用途,却仍然敬重原来的骨相,依旧保留木门、板门、铁闸门,以及二楼的篱笆网、木扶手、铁栏杆等细节。一些属于荷兰式风格的老屋,还能见到二楼上的小窗户,那些旧时工艺所留下的设计印记,成了一种默默的坚持。
时光的长河缓缓流淌,也带走了赌间口曾有的喧腾与热闹,老屋不再年轻,却有着风霜洗礼后的从容。有的紧闭门扉,把热闹留在回忆里;有的还亮着灯、推开一扇门,守着日复一日的生意节奏,在街头的一隅自成天地,散发着一种岁月静好的气息。

巴刹南马街商业色彩浓郩
若继续向前,走入巴刹南马街,空气里的温度和气息便迅速变化,各式各样的旅人穿梭其间,为街道添上一层轻快的节奏。这里的老屋大多仍在营业,从服装店、咖啡馆、剪纸艺术,鸡饭、杂货铺、纪念品店、按摩服务一应俱全,旅游氛围更为浓厚;然而,街坊人家及宗祠会所也仍存在其中,与繁忙共存。
令人欣慰的是,巴刹南马街虽然商业色彩更浓,却依旧保存着丰富的建筑细节:木窗、玻璃铁窗、木格栅、拱形通风口、红砖墙体、铁钩,还有那荷兰式屋顶的弧线,都让人有机会在现代的烟火气息之中,遥想从前的岁月光影。
在这样一条街道上散步,不需匆忙,不必言语。阳光洒落在斑驳的墙面上,风穿过古老木窗间的缝隙,一砖一瓦,皆是旧梦回响。旅人在其中,不只是游客,更是时光的见证者。

老街维系现代与古老间平衡之美
这正是马六甲老街最动人的地方。它不急不躁,静静地存在着,在现代与古老之间维系着一种平衡的美,哪怕只是在午后喝一杯咖啡,听楼上传来一声木地板吱呀响动,都是一种穿越时空的仪式感。
马六甲的老街,像是一位历经风霜却仍温柔以对的老人,她不言不语,却包容你所有的好奇、漫游与驻足。赌间口的静,巴刹南马街的热,构成一体两面,交织出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街区的独特脉络。
不妨卸下心防,走一趟鸡场街的横巷,用脚步去丈量老屋的宽度,用心感受光阴的厚度,或许在某一个不起眼的转角,会遇见自己久违的宁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