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六甲9日讯)育新华小家协主席郑文通指出校友郑贵财慷慨捐赠《星洲日报》,回馈母校,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优质的阅读资源。他的这一份心意,不只是捐赠报纸而已,更是传承了一种精神——“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ADVERTISEMENT
星洲日报今日莅临瓜拉双溪峇汝育新小学举行学生阅报仪式,郑文通代表致词时表示
郑贵财校友的善举,正是对母校深深的感恩与认同的体现,也为在座的学生们树立了榜样。
他希望学生能珍惜这份由学长播下的阅读种子,努力学习,将来有成就后,也能回来反哺母校,成为下一位“郑贵财”。
郑文通:阅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郑文通认为阅读是知识的源泉,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桥梁。通过每天阅读报纸,你们不只能掌握时事、提高语文能力,更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书写表达,拓展视野,增强公民意识。阅读,更能让一个人心胸开阔,眼界高远。
他举例正如一句名言所说:“一个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未来才有选择的自由。”希望你们以阅读为伴,让知识成为你们追逐梦想的翅膀。
与此同时,他宣布一个重要的消息——育新学校将在今年迎来意义非凡的百年校庆。已经定12月20日举办一个盛大的千人晚宴,并启动筹募“百万育新发展建设基金”的计划。

他透露,这项筹募计划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尝试。要在我们这个人口不多的小镇筹得百万资金,确实是项大挑战,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是,董事会仍然决定将鸣锣人、击鼓人及席位认购的捐献标准设定在较高的水平,原因是育新平时并不向校友或家长频繁筹款。我们希望透过百年这一重要节点,集中力量,为育新的下一个百年奠定更稳固的发展基础。
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
他指出,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而一所郊区学校的发展,更需要大家团结一心、共襄盛举。正如德国哲学家兼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意思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唤醒人们的思想、启迪智慧、促进成长。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就像树木摇动彼此、云彩推动彼此、灵魂唤醒彼此一样。
郑文通说,这个比喻描绘了教育过程中的互动和共生关系。就像树木之间的互动,一个树枝的摇动会传递到其他树枝,从而整棵树会动摇,这也类似于教育中一位学生对于教师的学习、思考、探索的影响能够激发其他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云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同样如此,一朵云彩的移动和形状变化,会影响到其他云的状态,这也类似于教育中一位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最后,灵魂之间的唤醒,也是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它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自我认知,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人生发展。

李慧莲:阅读成为启迪人心力量
校长李慧莲感谢郑贵财这两年慷慨赞助育新华小全体师生年份的《星洲日报》。虽因事务繁忙未能亲临今天的赠报仪式,我们依然心怀感恩。他对教育的热忱,温暖了育新大家庭,也让孩子们因此受益良多。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感谢《星洲日报》长期以来为社会带来的真实报道与知识,让阅读成为一种启迪人心的力量。
她形容报纸,宛如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透过文字,我们得以认识世界各地的时事变迁,不论是天灾人祸,抑或是区域发展、社会动态,皆能尽在掌握。而本地新闻更让我们贴近生活,了解社区,增广见识。
此外,李慧莲强调,报章是精神的粮食,思想的灯塔。我始终鼓励孩子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它不仅提升我们的知识储备,也是在闲暇之余,陶冶心性、充实自我的良方。

林安和:报纸成全民共享知识平台
星洲日报马六甲区经理林安和表示,星洲日报很庆幸,尤其在马六甲州,我们得到热心教育人士的支持,在学生阅报计划这辆赞助列车里,除了国州议员,学校董事部、家教协会、校友会、丹斯里、拿督斯里、拿督之外、我们也得到公司领导人、退休校长、社团组织、慈善团体、甚至是家长成为我们的赞助人。
他表示“阅报计划”的推出,不仅是对传统阅读习惯的鼓励,也是对公共资讯素养教育的积极推动。它让报纸不再只是“精神粮食”,而是走进校园、进入图书馆、落地社区,成为全民共享的知识平台。
他说作为一家立足本地、服务社群的中文报馆,我们始终秉持“以读者为本、以社会为念”的初心。我们深知,推广阅读是一条长期但值得走的路;而“阅报计划”,正是这条路上极具意义的一步。
他希望让报纸成为沟通社会的桥梁,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爱上阅读的开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