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小時侯,我最愛吃薑酒雞,但那也只有在媽媽生產後坐月期間,才有機會吃到的美食。
那是個農耕社會,該算是六七十年代,姜酒雞屬於坐月餐必備補身保健佳品。
記得那個時候,所謂的姜酒雞坐月餐,乃是採用黃酒(又稱糯米酒),加上一些薑片(薑絲最佳),再放入雞肉塊一起煲熟。
當年,所採用的黃酒,往往還是自家釀製的,供作自用,並非商品,絕不轉售。
香醇美味的黃酒,在那個年代,都是產婦主要補品,與薑片同煲飲用,能滋身補氣,調理產婦虛弱的體能和氣魄,恢復精力,功效不輸法國廊酒。
婆媳關係要好的,家婆在媳婦懷孕待產期,就會自備材料,為媳婦釀製香醇撲鼻,三舍不離酒味的黃酒,好讓媳婦產後飲用補身,反之,若婆媳感情疏遠,關係若即若離的,釀製黃酒準是由媳婦自行動手囉!
釀製黃酒,在那個年代,對家家戶戶來說,可是一門不懂也得學習的手藝,黃酒的釀製材料,主要是糯米和酒餅,靠手釀製的黃酒,香濃酒又醇,糯米發酵成果是關鍵過程。
由於源自客家,所以釀製的黃酒,色香味也比較客家化,釀製出來的黃酒,不失傳統,又稱作“客家黃酒”,甜、香、醇、濃、酸五味俱全。
客家黃酒的功效,可活血袪寒,舒筋活絡、補氣防感冒,若能加些薑片,與雞肉一起煲,保健成效更是見著。
正值年少之齡,見識膚淺,每當家裡開始釀製黃酒時,家人總會期待釀出來的黃酒,甜味蓋過酸味,討個好預頭,原來釀黃酒也有一定的禁忌。
那個年代,產婦的補身食料,不單是姜酒雞,還有麻油雞,熱騰騰的麻油雞,香味撲鼻,令人垂涎三尺,同樣躲不過我的味蕾。
所以,每當媽媽在食用坐月餐時,年紀還小就嘴饞貪吃的我,總是故意靠攏媽媽身邊,期待得到媽媽的疼愛,分得一些姜酒雞或麻油雞,還好媽媽瞭解兒子心意,從來不曾讓兒子空等待。
姜酒雞,向來是產婦的傳統坐月餐,數十年來,備受推崇,屬補身良品,只可惜來到科技年代,年輕產婦已漸把這種祖傳坐月餐給忽略,漠視了它的功效。
如今要吃薑酒雞,或許要到客家菜館,對我來說,菜館烹飪的姜酒雞,無論是怎麼的美味,還是遠遠不及我兒時吃到的家鄉姜酒雞,特別是缺少了媽媽的味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